第9章 我要當宇航員
彭嘉熙船長是2014年生人,博士學位,曾任空軍飛行員,宇航員,是人類曆史記載中第一個向外太空探索的先驅。在他的回憶錄裏的前半段,大多描述的是他在地球上生活的片段,也許那段日子留給他的記憶太深了,也許是遠在深深太空對故土的想念之情太深了。
從20世紀中葉開始,人類便開始向著太空的旅程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載人登月,第一次踏足火星,還有征服星辰大海的野心和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偉大夢想。
21世紀是人類的太空紀,從這個世紀開始,人類飛向太空,甚至火星移民都不再是科幻片裏才有的場景,當“毅力號”與“祝融號”同時踏足火星之時,原本空曠寂寞的太空變得複雜起來,有了競爭才真正刺激著太空技術的發展,而這些技術也不再被單一大國所掌握。
中國人的航天從這個世紀開始正式走向輝煌,然而這一步的並不是終點,而是輝煌的開始,誰也沒想到我們竟然走了這麽遠。
我國的太空夢說起來漫長,而真正實現大起來強起來,還要從探月工程開始說起。
2004年,在距離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半個世紀後,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壯舉,幾乎同時又開展了火星探測計劃,當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拍下第一張火星影像圖,天宮空間站正式進入軌道,標誌著屬於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開始了,而且正在實現驚人的彎道超車之舉。
對於飛行,對於太空,我佩服我的前輩們,他們在一窮二白之下創造了中國人飛向天空,飛向太空的壯舉,在他們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而當我們在先進的試驗室裏,承載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希望之時,比起從未享受過的他們,那種精神就是激勵我們前進的法寶。
從太空響起《東方紅》那一刻,我們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那是對科學的探索,是應用於和平事業的力量,不像某些霸權國家,把科學技術當作霸淩弱小國家的手段,我們與他們是不同的。
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位航天員升入太空並成功返回,標誌著我國太空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然而誰能想象,這個如今能飛向太空的國家在一百多年前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的祖輩就敗倒在先進艦船和來複槍滑膛炮之下。
自大航海地理大發現以來,人類的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先進的技術曾給我們帶來災難,但是一百多年的救亡與奮發圖強讓我們這個有韌性的民族越來越強,直到有一天我們也站在太空的製高點之上。
然而1978年的一份特殊禮物訴說著當年我們的貧弱,與西方國家的外交剛剛開始時,美國贈送我們一份國禮,這份國禮很小,隻有1克重,一塊指甲大小的月壤澆鑄在有機玻璃內,這是由美國宇航員從月球采來的岩石,那時登月無異於神話,能從傳說中的神話之地帶來一塊岩石,無怪他們的骨子裏都透著上帝寵兒那種優越感。
當時美國並沒有說明這塊岩石的來曆,好像故意留下一個謎,又好像根本不屑一顧,也許在他們的眼裏,中國與月球是永遠平行的,絕對不會有交叉點。
時任中科院地球化學所研究員歐陽自遠用小錘子從這塊月岩上鑿下一角,從此探月成為歐陽自遠畢生的追求。當時他心中在想:“何時中國也可以研究在月球上取回的樣品呢?”這一塊月岩,就是中國探月的起點,此後兩年多,歐陽自遠發表了12篇論文,證明這塊月岩是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采集回來的高鈦月海玄武岩樣品。多年以後歐陽自遠已是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他用自己取回來的月壤做研究的夢想也變成了現實,然而這一步並不容易,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想要崛起怎麽看都是癡人說夢。不過中國人可以,他們堅韌不屈,他們的人民最是吃苦耐勞,從最基礎做起,一點點累積起自己的高樓大廈,直到飛得更高、更遠!
在我們經濟的腳步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之時,我們的科學腳步也從未停止,資金技術不行我們就邊研究邊製造。
20世紀最後十年是我國探月航天最後的論證時段,直至90年代末,關於《我國月球探測技術發展建議》及包括探月在內的國家航天長遠規劃發表,並在21世紀的第一年公布航天白皮書,由此標誌著包括探月在內的一係列航天工程進入了實施階段。
然而這一切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看來就是一個笑話,一個機械技術還存在大量空白的國家公布出了這麽一攬子的太空工程,無異於小學生揚言要當宇航員,而當時普遍存在的看法是探索太空就是勞民傷財。
時年,我國改革開放進入騰飛期,一切向“錢”看這股歪風也充斥在科學界,好多優秀的技術人員或選擇下海經商,或去私企拿高薪,然而二十年後再看回頭看過,當時選擇離開的人都後悔了,再想重拾從前學過的技術時發現我們的太空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今非昔比了。
要想翱翔太空,不得不說一種重要的載具——宇宙飛船。
當我還在喜歡科幻片的小時候,一提起宇宙飛船就會心生向往,腦中會勾畫出無數種飛船該有的樣子,但是當我正式開始學習時,對飛船的印象隻有一個字——醜。
那時的飛船還真是醜,但是相比這些飛船的鼻祖神舟係列相比,外表已經進化了很多了。
探月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在月球表麵建立基地,聯合國月球公約規定,月球領土的取得,應以成功登陸的載人探月登陸器著陸點為圓心,半徑50km以內的土地為登陸器所有國領土,此外該國還將享有領土外半徑為50km的專屬經濟區開發權。
從和平利用,非軍事、非商業等幾個角度而言,探月的意義要遠超大航海,但是誰也沒想到,從那一刻開始,我們的事業竟然是這樣的輝煌。
2024年5月24日,當中國首次載人登月成功時我才11歲,還是個標準的小屁孩兒。
跟著老師和同學們屁顛屁顛地在電視裏看著宇航員傳回來的視頻,雖說看不懂,但是當時電視屏幕裏傳來一片漆黑的月球背景太空時,我就深深地被這種東西迷惑住了,當時大家都在安靜地看著,最多有調皮的學生偶爾會發出唏噓聲,但是我卻興奮地大叫起來:“我將來要當宇航員!”
忘乎所以的結果當然是遭到來自同學們的白眼,老師雖然勉勵了幾句,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她當時的神態明顯是不以為然。
是啊,誰會把一個小學生的豪言壯語放在眼裏呢?但是我知道,自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把飛向太空當成了我今生唯一的理想。
直到我成為一名真正的宇航員,我甚至都不敢想象,我將來要走的路比前輩們都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