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龍三姐> 第129章 劉利光的孽緣

第129章 劉利光的孽緣

  劉利光一直低頭扒拉著飯悶聲不響地吃著。


  待幾個人吃好,一起走入後麵聖僧住的正房內。


  聖僧師傅坐在主位,問他們:“你們是因為什麽病因起的約定?”


  那年齡大的貴人過來對聖僧行禮:“好叫師傅知道,我這個病是心病。


  “有人不按信譽行事,讓我們無法釋懷。故一路追蹤到此,請師傅給予救治。”


  婦人拿出一張告示遞給聖僧,又看了看劉利光和女兒,繼續道:


  “我夫妻年近半百,膝下隻有一個獨生女兒。


  “當初我女兒重病在身奄奄一息,已經是病入膏肓無人能治。


  “我家貼出告示昭告四方道‘凡能治我好女兒病者,不論貧富老少。


  “定當招贅我家當女婿,承擔這萬貫家業。’


  “怎知那劉利光撕了告示來看病,還確實是治好了我女兒。


  “他卻不肯承繼我祖傳家業,讓我家後繼無人。


  “女兒的終身無處寄托。請師傅做主。”


  劉利光叫了起來:“我一個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醫人。


  “早在治病之前就已經跟你們說好的:我隻是對疑難雜症有興趣。


  “我隻治病救人,不做上門女婿。你們當時也都是答應了,我才救的人。


  “她病好了你們卻緊追不放。害得我東躲西藏,現在直接就追上門啦?”


  那年長的貴人說:“女兒她是身體的病好了,可心裏的病卻難熬難醫。


  “我們也曾給她介紹有錢有勢的人家,她不願意。就是權貴之家她都不肯。


  “現在她的心病也是病入膏肓啦。求師傅大發慈悲,救救我的女兒吧!”


  聖僧看了看告示上麵,除了年月日的落款,還有當地州府的大印蓋在上麵。


  幾個人想找推脫的話,卻啞巴在當地兒,無話可說了。


  聖僧師傅問劉利光道:“你們當時可有契約,說好了病愈不用婚配?”


  劉利光搖頭道:“沒有,隻是口頭約定。”


  師傅有些抱怨的口氣就出來了:


  “凡事都講究個證據,你拿不出有力證據,證明你的話他們同意了。


  “人家卻能拿出當初你揭下的告示,上麵竟然還有你的簽名。你怎麽說?”


  劉利光不敢回嘴,卻自己嘀嘀咕咕地道:


  “若似這般看好一個病人就招贅一次,那我的子孫早幾萬年都遍地開花啦。


  “起碼傳承到現在也有了萬代。我又何須還在這裏苦修?”


  他一抬頭,見師傅對自己瞪著眼睛鼓著嘴,趕緊啞雀了。


  聖僧師傅也不知該說他什麽好。閉目思考了一下,又掐著指頭想了想。


  對那個媽媽貴人道:


  “可否容我思考一下,再給予答複?你們先回自己房間靜候佳音。


  “你放心,我等都是信義之人,何況我是出家之人?出家人絕不打誑語!”


  前腳那對兒母女剛走,後腳店小二就領了個人進來了。


  那人一見劉利光,急忙上前對他深深地一揖到地。


  劉利光一時愣住了:這人我不認識呀。他怕再出現那母女一樣的故事。


  那人急忙自我介紹道:“我是這孚萊鎮的一名祖傳醫師,叫張卓。


  “我祖輩一直在這方土地,以開醫館救死扶傷為己任。傳到我這裏已經是第五代人。


  “晚輩也曾耳濡目染,受過祖輩的熏陶,才得繼承父輩遺誌。


  “可因父親英年早逝,很多偏方和救命技能,都還未曾傳給晚輩就撒手了人寰,很是遺憾。


  “昨天我去中仁堂買藥,看到貴師開的醫方。不由覺得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思及貴醫師是雲遊四海為家之人,走後這一方土地的百姓們,就很難再沐浴到師德醫恩。”


  他說到這裏,看了看店小二,意思是讓幫助確認一下自己說的話是真的假的。


  店小二急忙上前幫他說好話:

  “張卓祖上在這裏傳承了好多代,而且他家看病抓藥還特別便宜。


  “自從他父親走了以後,他家醫館也開始沒落了。


  “其他家醫館趁機抬高診費藥價,弄得我們這裏,不再像以前一樣。


  “平民百姓都看不起病了。有小病就硬挺著,有大病實在熬不住了,也就該上路了。


  “我們全鎮的人都希望,您老能留下來開醫館給大家看個病。


  “就是走了,也能留下個徒弟。要是您這裏能幫助他提高醫病的技術,收他為徒。


  “那就是我們孚萊鎮全鎮人的福氣。”


  張卓趕緊表態:“如果您老想在這裏開醫館,無需再去選場地門麵。


  “就在我的醫館裏就好,我免費不收您一分一毫。


  “隻要讓我在您老的醫館裏當個小跑腿兒的就行了。”


  劉利光看著張卓一臉的真誠,不知道該怎麽辦,把目光看向聖僧師傅。


  聖僧師傅道:“果真如此,咱們一起到張卓家去看看那個醫館,如何?”


  眾人起身出了客棧,向張卓家走去。


  他們沒有注意的是,曾經跟蹤過他們的那個小屁孩兒,又輟在他們後麵了。


  到了張卓的醫館一看,地理位置很好,似乎是就在全鎮的中央。


  張卓家宅院比較龐大,不愧是五代人苦心經營的場地。


  宅院前麵是個稍大的四合院兒醫館。


  幾間靠西的單間房屋,是專門給遠道而來的窮病人臨時居住的。


  其它三麵十多間都是問診行醫施藥的鋪麵。看得出,想當年那醫館的場麵是多麽鼎盛。


  因為他是自家的產業,故說起來沒有什麽太多經濟負擔。


  而且祖傳的醫書醫方很多,都是他祖祖輩輩的老人們一代一代自己寫下來的。


  把自己行醫的經驗和遇到過的疑難雜症總結紀錄下來,留給後人做參考的精神財富。


  劉利光翻看了他家老祖宗們寫的最早紀錄,看到動容處,不禁流下了眼淚。


  原來,他家第一代家主叫張勃,是他一百五十多年前,那個時代最得意的五大弟子之一。


  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家還秉承著自己當時留下的訓誡:以人為本,救死扶傷。


  劉利光再看他家現在的人和事,那麽大的家業已經開始凋零。


  張卓家現在是人丁稀少,僅僅剩下他兄弟二人,有一個寡母和兩個寡嬸兒在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