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仙人蓋房
無奈的他想知道,到底媽媽出了啥事。墩子他們又陪著他,去找媽媽常幫忙紡線的幾個大娘問,她們也都說的差不多一樣。
其中一個羅大娘說:“那年你媽給我紡線,到該交線的時間也沒過來交。過了幾天去找她,你家的屋頂都給大風刮跑了,屋裏麵亂七八糟的。棉花穄子滿地都是,紡車的軸和輪翅也折了,還有大半錠線在上麵呢,都讓積水給泡壞了。還好,我那些大部分紡好的線,你媽給包好了在床上擱著沒事兒。你看看,這做成的衣服都穿爛了,你們也沒個回來的消息。”
她女兒杏花兒插過來說:“小兒哥,自你走後我見天往你家跑,去陪嬸兒聊天,嬸兒紡紗我搓穄子。就有段時間我姥姥家有事兒去住了幾天。突然那天下了一夜暴雨,河裏突發大水阻了回家的路。
“隔天再回家就沒看見她了。後來我隔三差五的去你家看,一直沒見人影。你媽說你到縣城裏做生意去了。咋去了這麽久?還以為是你發了財,把嬸兒接走享福去了呢。連聲招呼都不打。”
王小兒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咋說,推說再到其它地方找媽媽,就脫出了她娘兒倆的熱情留飯。
回到家裏,正琢麽著是先找砍刀去砍些樹枝,把籬笆給重新弄一下?還是先到隔壁鄰村去找找看,媽媽有沒有在相熟的人家家裏。
再看看院裏的爛柴堆,他翻找了好半天,才摸出來木把兒都已經糟爛了的破砍刀,正想著再去哪兒找根繩子去。
這時,小墩子湊過來說:“小兒哥,我現在就上山幫你砍些圈院子的樹杈吧,順便看看哪棵樹可以做大梁用。趕明兒叫俺爹和成明大叔帶上些人,在山上下了那根大梁,再下些檁條。大家夥兒一起幫你把房子重新蓋起來就好了。俺爹說,你這幾天就先住到俺家裏吧。”
墩子的背影還沒消失,遠處山下走來一夥兒人。趕著幾十輛大車,上麵砌房子用的磚石瓦塊、大梁木料;挖溝用的鐵鍬鐵鎬,做家具用的刨子鋸子錘子鑿子墨鬥;磚瓦工匠、木匠工具應有盡有。
一群人來到他麵前,二話不說吭哧吭哧地,就在他家宅基地的地麵幹開了。有丈量地麵尺寸的,有拔草拔爛樹枝的,有砸牆拆房的,有挖地基的,有做家具的……。
他急忙上前問是誰叫他們來的,那些人笑笑不說話,不吃不喝一個勁兒地就幹起來了。
一個領頭模樣的中年人過來對他說:主人家,你放心,我們肯定會蓋的讓你滿意的。你現在想幹啥就去幹啥吧,別操心我們。
王小兒想了想,自己在這裏反正也幹不了什麽事兒,不如就幹脆先到鄰村一趟。想到就去做,他急忙出發,想趁機多走幾個地方。
直到太陽落山了,小墩子才擔著兩捆沉重的枝條回來。遠遠兒地望著王小兒家位置的大門口,猶豫徘徊著。
王小兒正好剛在那兒坐下來,見到他就趕緊招手叫過來。
小墩子過來放下肩上的柴,驚詫地問道:“這是誰家呀這麽有錢?蓋的這個氣派呀,可太漂亮啦。”
“走,陪我進去看看去。”王小兒拉著墩子,拍拍屁股向院子的大門口走去。
他們走近像牌坊似的大門前看:門前寬闊的三級青石台階,台階上兩個青石扁圓抱鼓石,在大門左右兩側站著。
門樓高有一丈六,氣派的雙重滴水飛簷。朱黑色老漆木門有六尺來寬九尺高,一尺六寸高的門坎兒。推開厚重的雙開木門,看看都有三寸厚。門上兩個黃銅銜環獸頭,那樣子既不像獅子頭也不像是虎頭。
院牆高一丈有餘。打眼一看,院落整體前後的正房和門樓院牆上,都是青綠色的琉璃瓦遮頂,一色(shǎi)兒的青磚白泥院牆。摸起來牆都還是濕的沒幹透呢。
一進大門,迎麵方方正正六尺高、被刷得雪白的青磚照壁,也是用青綠色的琉璃瓦遮頂。照壁上麵用磚塊兒,簡單堆砌突出幾根粗線條,勾勒出一幅山水風雲圖。
轉過照壁,一條青石條鋪就的路直達正房堂屋大門,石頭和院子裏鋪的泥土一樣高,平整的就像是鑲嵌進去的一樣。因為要保留棗樹在原來的位置不動,和原來幹打壘的房子比,堂屋整體向後方挪移了有個兩三丈。
堂屋門的左側前方,依然栽種著那棵香椿樹。石榴樹被挪到和照壁並排,一進門左手的位置,和棗樹並排在堂屋的右側。
中間堂屋房高三丈三,高大威猛。三重飛簷上的第一重上,左右各立著一排獸頭,領頭兒是位乘仙鶴的仙人,仙人背後依次跟著鳳、獅子、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屋脊兩頭壓鎮的是螭吻,屋角上翹仿佛大鳥兒展翅欲飛。
兩側廂房東西各一排,一明兩暗三間房。廂房比堂屋矮了一丈多,都是一水兒的青石地基,石牆高出地麵三尺,青磚一路到頂。房頂用青磚圍出鏤空花樣,看樣子房頂是平的,適合晾曬東西。
整個院子地麵都是用黃土鋪就的。除了幾棵樹下麵留著青磚圍出來的,淺淺的小圓坑方便澆水外,其它都夯實得平平展展硬硬實實的。院子比先前的擴大了幾倍都不止。
屋裏幾個人還在忙活著清掃收尾。那個中年領頭人一見他們過來了,就來到王小兒麵前,雙手恭恭敬敬地交給王小兒一串兒鑰匙。他轉身揮了揮手,帶著手下一道煙兒一樣溜走了。
王小兒和墩子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繼續往堂屋裏走。繞過堂屋中間的隔斷木牆,從堂屋後門穿出就到了後院兒。
就見青石板把整個後院的地麵都鋪了個平平整整嚴嚴實實,像是個小小曬穀場。
堂屋左側麵是個榆木搭的葡萄架,形成走廊一直貫通到東廂房的門廊。東廂房和圍牆之間空著一大片地方。
東北角上留有和圍牆一樣高,寬有九尺半左右的朱黑老漆實木門。估計是方便以後馬車出行時使用的。
堂屋右側麵有個實木梯子,搭在西廂房頂圍牆的豁口處。梯子後麵,就著圍牆角搭了個長三角形的馬車棚。看樣子放兩架馬車,喂個四五匹馬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