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釋道者
徐遠舟看著這位老祖一步步朝著他走來,徐遠舟畢竟是在紅旗下長大的新時代好青年,本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向著老祖行了一禮。
當這個老者走到徐遠舟前方三步左右的時候,整個仙朝藏書閣的陣法開始全麵啟動。那位守門老者見此,連忙逼出精血,口中念念有詞,逼出的精血向著藏書閣內飛去,然後進入虛影老祖體內。
當精血進入體內以後,虛影老祖這時才睜開了雙眼,看著徐遠舟,和藹可親的問道:“何為道?”
“何為道!!!”這三個字問出以後,回響在了整個禦獸宗,每個人都聽見了這個問題。有的人茫然無知,有的人似有所悟。而那些頂層人物一個個都知道發生了什麽,故而十分驚訝。
徐澤以及諸峰長老一瞬之間就降臨到了仙朝藏書閣,這時,問心殿主心無愧先他們一步來到這裏,看到那個極度虛弱的守門老者,連忙上前去扶,說道:“孔老,還好嗎?”
被喚作孔老的老人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無礙,目光一直停留在藏書閣的第九層。
徐澤等人到了以後,對閣外眾弟子說道:“你們先離去吧。”然後眾人口中稱是,轉身離去。
孔姓老者感受到徐澤等人來了以後,轉頭看向徐澤,說道:“徐家出了一個好後輩啊。”然後就不再言語,轉頭回看藏書閣去了。
一時之間,都知道了那孔姓老者的言外之意——裏麵的人是徐遠舟!因為徐遠航早就已經去過藏書閣了,隻有第一次進入藏書閣的人才有機會引起老祖共鳴。以前不是沒有過,但是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老祖所問的“何為道?”這個問題,故而一直懸留。
這時候青雲真君不懷好意的說道:“引發共鳴,且看他如何作答。”
直麵問題的徐遠舟,隻覺得這個問題再被問出的一刻,就直擊了他的內心深處,靈魂之底,讓他開口無言。因為如果你的回答不能夠真實反映內心,就無法出聲,因為這個問題已經被天道烙印,不可胡言。
老祖隻是微笑的看著徐遠舟,閣外眾人也都仰頭而望。整個宗門的人都能清晰的感覺到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就是天道對他們的影響,天道欲要有人來解釋“何為道。”
徐遠舟數次開口,但卻次次無聲。老者身軀開始再次變得虛幻起來的時候,老者的失落之意已經不可掩藏,因為他僅留的一絲意識一次次被喚醒以後,即將消失殆盡了。而其餘所有人也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那種渴望感正在漸漸退去,不言而喻,這次的問道也將結束了。
而這時,徐遠舟想起來了前世的一句話,他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脫口而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言一出,天地同喜,整個禦獸宗都在回蕩著這句話,同時天降靈雨,禦獸宗一時之間靈力升騰,進而影響了整個南瞻部洲,所有南瞻部洲的人,都在腦海中回蕩了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斷虛幻的老祖在消散之前,聞得此言,激動難以,但是他隻是一道意識,不能言語,最後化作一道書形印記,落在徐遠舟的腦門上,然後引入其中。徐遠舟一瞬之間,明悟了自己剛剛讀過的所有書籍,已經以往許多不懂得地方,茅塞頓開。
閣外中人,神態各異。孔姓老者老淚縱橫,徐澤仰天大笑,心無愧依舊是一臉麵癱,而青雲真君則是臉色難看。
然後藏書閣陣法隱去,徐遠舟出現在門前。他一出門就看到門前立著的這麽多人,嚇了一跳,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痛哭流涕,他一時之間手足無措。這時候徐澤越眾而出,拍了拍徐遠舟說道:“好小子,好天資,不愧是我徐家的種,我沒白疼你。”
徐遠舟趕緊謙虛道:“爺爺謬讚了,孫兒隻是僥幸,僥幸。”
徐澤見此,大笑不止,然後說道:“這次不用謙虛,罷了,來來來,先見過孔文舉老大人,讓他給你解釋解釋。”
徐遠舟在徐澤的指引下朝孔姓老者走來,還不曾說話,那老者就止住了眼淚,正了正神色對徐遠舟說道:“徐家小子,老夫便是孔文舉,仙朝藏書閣的守閣人。”
徐遠舟趕緊恭謹一禮說道:“弟子徐遠舟拜見孔老大人。”徐遠舟看這架勢,當即行禮,絲毫不拖泥帶水。傻子都能看出來,這個孔姓老者不簡單。
孔姓守閣人不閃不避受了一禮,然後開口解釋道:“仙朝時代是三大滅世之戰後的存留延續時期,也可以稱為末法時代。想當初近古時代末期,我家老祖孔若,收天下古籍以存人族文脈,化道之時尤不忘人族未來,棄輪回而起藏書閣靈,下大誓言於自家血脈,若遇可明天道者,傳其書道,正天地大道,使靈力噴湧!”
徐遠舟猶猶豫豫的問道:“敢問,這有什麽關係?”徐遠舟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就回答了一個問題,就引起這麽大的變化,他出了藏書閣就感覺到了禦獸宗的靈力變得比以前濃鬱了。
孔文舉頓了頓,繼續說道:“據老祖推斷,天道有九問,謂天之九問,答出的人就會被稱為釋道者。上古,中古,近古一次有八人答出了其中的八問,每一問答出以後,就會使天地靈力噴湧,而老祖就是第八個人,不過他修的不是殺伐之道,而是傳承之道。他在近古末期預感到因為曆次滅世之戰,天道殘缺,天問不再,若無意外,天問將會絕於第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