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煜之死9
徐鉉說道:“還有一件事情,臣不得不跟官家匯報。”
宋太宗說道:“你就盡管說吧。”
徐鉉說道:“臣去看望李煜,李煜依然把臣當成南唐的舊臣,而且,李煜還當著臣的麵說,昔日主仆再聚,心中不免感慨,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林仁肇等人,如今後悔不已。這些人,可都是阻止我大宋平定江南之人,李煜居然說他後悔殺了這些人,什麽意思,臣當時就覺得大逆不道,敷衍幾句便趕緊告辭而出,直接到這裏跟陛下匯報了。”
聽到這裏,宋太宗非常生氣,這個李煜,看來不得不殺了。
徐鉉剛剛離開皇宮,太監匯報翰林使程德玄求見。
宋太宗說道:“宣。”
不一會,在小太監的帶領下,程德玄來到了宋太宗的麵前。
程德玄對著宋太宗行了行禮,說道:“回稟官家,臣出使福建漳泉兩府已經回來,特向官家匯報工作。”
宋太宗從龍椅站了起來,說道:“老程,朕交代你的兩件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程德玄說道:“第一件事情,詔令陳洪進來朝,臣已經辦妥,現如今,陳洪進已經來到了開封,在官府衙內住著呢,就等著官家明天接見了。臣這一路去福建,確確實實遇見了困難。”
宋太宗來了興趣,問道:“哦?怎麽個困難?”
程德玄說道:“臣在渡過淮河的時候,突然之間遇上了大風大浪。整個隊伍非常的害怕,都勸說不要過淮河了,千萬不能渡河。老臣立即拿出了酒,對著河神以及上天說道,臣是奉著我大宋皇帝的命令渡河的,你們看著辦吧。老臣把酒灑到了淮河裏麵,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是官家的聖明發揮作用了,老天爺和河神都看在官家的麵子上,風停了,雨停了,整個河道都平平靜靜的,就這樣,我帶著隊伍順順利利的渡過了淮河。”
聽到這裏,宋太宗笑了笑,說道:“老程,你還真會講故事了,這個故事聽起來總之感覺怪怪的,不過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朕的心情很好。”
程德玄說道:“臣的故事不是編的,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官家不信的話可以問一問跟我一起出使福建的這一行人,他們可以為我作證。”
宋太宗笑了笑,說道:“老程,我就相信你說的吧。第二件事情呢,第二件事情才是重中之重,你給我辦妥了嗎?”
程德玄說道:“回稟官家,第二件大事,臣也辦妥了。牽機毒與斷腸草、鶴頂紅,稱為三大名毒。古代帝王賜死近臣和妃子時,常用此三種毒藥。老臣這一次出使福建,就找到了牽機毒最重要的原料。牽機藥,又叫馬錢子,又名番木鱉,印度、緬甸、爪哇、交趾等地皆有產出,偏偏就是我大宋帝國的境內沒有這種原料,所以說要想得到馬錢子,必須找海外的夷人購買。臣在泉州有幸就遇到了一船的夷人,臣就跟他們交談,聽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傳聞。”
宋太宗來了興趣,說道:“老程,你就跟朕說一說這些傳聞,朕也想聽一聽。”
程德玄說道:“臣發現,西方夷人對馬錢子的毒性認識較早,也較深。聽夷人介紹,西方有一個國叫古希臘,有位國王,名為米特裏達梯六世,每天吃少量馬錢子,抗毒功力漸進,以致想殺誰,就和他共飲一壺含馬錢子的酒,對方身亡,他仍談笑風生。後來王國被敵國所破,全家服毒自盡,這個國王卻怎麽也毒不死,最後隻好忍受刀劍之苦,被刀劍了結了性命。”
聽到這裏,宋太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宋太宗問道:“老程,牽機藥的配方你找到沒有?”
程德玄說道:“臣已經找到了,請官家過目。”
說完了這句話,程德玄就從他的口袋裏麵拿出了一張紙。
宋太宗接過了這一張紙,打開一看,嗯,對了,這張紙上麵的配方就是自己想要找的配方。
宋太宗問道:“老程,這個牽機藥真的有這麽毒嗎?人喝下這種毒真的會非常痛苦嗎?”
程德玄說道:“那是肯定的。牽機藥者,因人服用後腹中劇痛,身體抽搐,頭與腳相接而死,近似牽機,故稱為牽機藥。”
宋太宗說道:“朕知道了,老程,這一趟你出使福建真真正正的是辛苦了。你就把你給朕找的原料藥,全部給我裝好,今天朕會命令王繼恩跟你一起把這些藥拿到皇宮裏麵來,記住了,不要任何一個人說。”
程德玄對著宋太宗行了行禮,說道:“臣知道了,臣謹遵陛下的旨意,臣這就告退了,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陽又從東邊升起來了,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這一天對大宋帝國來說是一個好日子,因為這一天在大慶殿將舉行一場盛大的受降儀式。
宋太宗坐在龍椅之上,用他的眼睛看著台階下麵的文武百官,隻見文武百官都穿得非常正經的官服,一個一個的站著非常的有精神。大殿之外,就是準備進入大殿之內進行受降的隊伍。宋太宗就覺得這樣的儀式,是非常的有意義,可以讓大宋的皇帝顯得異常的尊貴,可以讓大宋文武百官增強中原大國的自豪感。
傳令太監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大喊:“傳吳越王錢俶進殿!”
不一會,有一個袒胸露乳,身上背著白色素帶的男子,手捧王璽,低著頭,一步又一步的向著大殿走了進來,到了台階之下,跪了下來。
男子大聲喊道:“罪臣錢俶,麵見大宋皇帝。罪臣乃吳越國王錢鏐之孫錢俶,現如今,遵循王祖錢鏐善事中原,維護一統的家訓,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避免生靈塗炭,錢俶請求聖上取消吳越王位。我吳越錢氏尊趙氏為帝,舍別歸總,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