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印刷秦律
趙臨不久前委托寧星星去準備活體印刷術的相關材料,這兩大箱子的貨品就是材料了。上前查看,成品材料不錯,尤其是一個個約一平方米力的膠泥字塊,字體造設得很清晰,娟秀工整。
“星星啊,字塊的字都是你刻的嗎?很漂亮。”趙臨不由點頭,讀書人就是讀書人,這小篆寫得都好看。
哪知寧星星否認了,稱不是他製的。
“會長,做這字塊的人來了,你見見她。”
從造紙房的偏屋出來一女子,曲裾裙,烏發,身材嬌小,她手裏端著一小水缸的紙漿。是諸葛明月。
寧星星見得諸葛明亮,揮揮手就把她呼喊過來了:“明月妹妹,會長來了,你也過來打聲招呼啊。”
本來諸葛明月的表情還是很自然恬靜,遠遠看到趙臨後她不由嚇了跳,臉若紅蘋果,動作都變得僵硬了。
小步輕輕她來到趙臨麵前打了聲招呼,並問道:“哥哥怎麽也來了。”
“來辦點事,聽說這些字是你刻的?”趙臨指了指膠泥狀的小篆字塊。
“是啊……是不是刻得不好看,我會努力加油的。”
“不,特別好看。”趙臨是實話實說,起碼這字自己是製刻不成這般端正。隻是為什麽諸葛明月會刻字?她應該也不認得小篆啊。
後來詢問時,淩少雲跳出來作解釋了,稱著是他教的。
淩少雲本身就在教黑砂認字,有一次諸葛明月碰巧看見,也想學習小篆的認讀,也因此她才學會。出乎意料的是,她已經能掌握近三千個小篆字體,讀寫不成問題。
“原來如此,明月很聰慧,挺好的。”
趙臨原本隻想帶淩少雲、寧星星兩人學習活體印刷術,剛好諸葛明月也在,他也有心想培養她,於是讓她一同過來。
一盞茶時間,提著一堆材料,他們幾人來到造紙作坊的一間大空屋。
其後,趙臨就與他們解釋起印刷術的原理、作用、用途,他們幾人聽後似乎感到不可思議。能一瞬間“寫”上萬字,印冊成書?這怎麽辦到?在秦朝作一本書耗時耗力,得需要一名書生不吃不喝花上七天才能製成,如今把印刷木板一壓就印好一本書,當然難以相信呢。
另外寧星星提出一個疑惑:“我們把活體印刷術研製成功,但它的用途並不廣泛啊,我們沒法印書。”
秦朝焚書坑儒,禁止各家思想文化,流傳在市麵的書少之又少,也不外乎是法學著作、秦律等。他們就算把印刷術搗鼓成功,也印不了其他,也就沒商業價值了。
趙臨沒和他們道出印刷術的真正目的是用作控製輿論、造反,這事隻有他和淩少雲才知道。因此他謊稱著,印刷術以後是要製廣告的。
廣告,故名示意是廣而告之宣傳貨品,對未來宣傳商會的產品有莫大好處。
那麽一說,寧星星、明月兩人就信了。於是一群人開始學習的印刷術。
活體印刷術作法簡單,把膠泥狀的字塊按照想要印刷的順序排列好,放在木格框裏固定,刷上墨水,按壓在紙上。如此一來就能印刷成形。
隻示範了一次,大家都懂。
諸葛明月現在試做第一版《秦律》冊子,約一炷香時間已印製完成。手捧秦律,她開心得跳著,像個小孩子。不對,她就是小孩子!
同一時間,陶縣郊外,難民安置區。
北森林地一氈包,有一名七歲男童正躺在地板痛苦掙紮,額上流汗,嘴裏不斷喊著:“好痛,好痛。”
男童的母親是一短發婦人,抱著孩子連連安撫,“孩子乖,你爹爹快回來了,你再等等。”
“娘親,我是不是要死了,我身體沒有力氣了,肚子還很痛。”
“不會,你會好好活著,我可憐的兒啊。”
約是一炷香的時間,孩子的父親總算來了,是一個方臉男子,他還特別把方大娘叫來。
方大娘作為永恒商會的老員工,駐守在難民區中照顧大家,聽得有人求援當即過來。得知孩子莫名腹痛,她使用些老辦法治療,像符水泡喝、吃河邊泥土等,效果不大,倒是孩子經得這一折騰更加虛弱,臉無血色。
“哎呀可怎麽辦啊……”方大娘一時都手足無措了。
好在方柔兒得知情況後,趕忙讓縣城郎中過來。
郎中查看,判斷為中毒,具體中什麽毒他也不清楚,隻稱毒性奇怪,需要研究一番才行。
孩子的父親哪能慢慢等待啊,孩子痛得死去活來,怕撐不了一天就得死啊。
太過著急,父親方臉男揪起郎中的衣襟道:“我不管,你必須把孩子救回來,這孩子是我這一脈唯一的男丁,就算我有事,也不能讓孩子有事啊!”
“你這人怎麽這般不講道理,都說了,我也沒辦法治療啊!你得給我時間!”
“你快給我想辦法!”方臉男又是焦急又是憤怒,好在他妻子一直拉勸著他。
關鍵是,不僅僅男童一人中毒,後麵阿狗來報告,稱北邊住所的難民已經有三千戶人家都中毒了!毒性不斷蔓延,越來越多的人報告出現問題。
方大娘一聽,慌了神,怎麽會那麽多人出事了?在這時站在她身邊的夫婦兩人也出問題了!
方臉男和婦人撲通一下,也倒在地上,蜷縮掙紮呼喊著肚子痛、身體無力、沒辦法呼吸。
狀況混亂,難民區秩序開始被打破。趁著局麵沒變得太糟糕時,方柔兒趕緊讓阿狗去把趙臨叫來,這種情況,隻有趙臨才能想得到辦法。
一個時辰後,趙臨來到難民區,見得眼前慘像不由感到一陣顫栗。
怎麽會這樣?
淩少雲拉住他的胳膊道:“鎮定點,你是我們的會長,不要讓人看出你的慌張。”
經得那麽一提醒,趙臨總算鎮定下來。
他是現代人,對於生命的重視程度遠遠比古代人要強許多。哪怕來到這裏已經有一段時間,生死之事仍沒法看得太開,尤其是當數千萬難民的命肩負在自己身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