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心裏沒有底
禦傑記得,前世一些城市房價收入比己超過20倍,以至於形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老百姓都把錢拿去買房了,好多人成為了房奴,以至於內需一直拉動不起來,隻能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三駕馬車變成了兩架馬車,嚴重的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後來中央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是費了很大勁都沒有有效的扭轉過來,因為房地產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確切的說地方政府與開發商聯合起來,一起對抗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整頓,而中央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也不得不投鼠忌器。
汽車又是一陣顛簸,看了看窗外前邊,汽車又經過了一處建設工地,禦傑皺起了眉頭,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固然重要,但必須量力而行,前世華夏一些當官的違背科學發展規律,沒有計劃性的搞建設,吃的苦頭可是太多了。
就拿房地產開發來說,必須也要循序漸進,有計劃的發展,同時不能隻把房子當做商品,而更要體現它的公益性。
誰都知道,蓋房就是給人住的,隻要廣大工薪勞動者無力買房,房產開發商就會賣不掉房;己購房者無力按時還貸,兩股危機全向銀行襲來,銀行就會難以抵擋,這不是抽象理論分析,而是銀行麵臨千鈞一發的現實反映。
城鄉人民的儲蓄,本應是具有充分活力的資金。老百姓可以根據生活需要隨時取用。工商企業需要資金,隨時可以向銀行貸款,而資金活的標誌,就是流得快,轉得動。但如果把大量儲蓄資金投入房產市場以後,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房產不是即時消費商品,而是耐用中特殊商品,一般使用壽命至少在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因而房貸還款時間特長,十年、二十年、甚至在三十年左右。如果房貸資金適度,對整個資金流動影響不大;如果房貸資金占用比例極大,就使活資金變成了死資金。如加上房產開發商和住房購買者,無力按期還貸,那就更使城鄉儲蓄資金由活變死了。
我國經濟發展,靠著內需、出口和投資“三駕馬車”的拉動,其中內需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隻有內需的持續增長,國家經濟的增長才能建立在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上。
在一定時期,工薪勞動者的收入是一定的量,投入購房的錢多了,用於其他消費的錢就少了。房價合理,影響不大。如果是高房價,那就是把勞動者收入的大部、甚至極大部分,投到購房或租房上,其他消費隻能是緊縮再緊縮,減少再減少,造成我國多年來內需嚴重不足。
汽車顛簸了幾下停下了,司機回過頭來,抱歉的笑了笑:“首長,前麵堵車了。”
禦傑點了點頭,又沿著剛才的思路想了下去,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禦傑在取得美國哈佛經濟博士學位之後,曾對華夏高房價對經濟的影響進行過研究。
有人認為,房產業是能帶動多項產業發展的部門,不會影響內需不足。其實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人民的消費品,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耐用消費、短期消費和即興消費。由房產帶動的消費,大多為耐用消費品,一旦購入,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在購入的時候是消費,此後就處於長期不消費,要使內需始終保持旺盛的氣勢,最主要的是要使後兩種商品能源源不斷地消費。
分配差距過大,是我國現階段存在的一大問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出,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如何縮小分配差距?既需從第一次分配著手,也須協調好第二次分配。
而在高房價的情況下,卻起著相反的作用:高房價,標誌著房產開發商獲得了更多、更高的剩餘價值,進一步拉大了與建築工人收入的差距;高房價,又表現為對價格的壟斷,要求購買者多掏腰包,使勞動者僅有的一點收入,除了有一部分流進了地方政府的腰包外,極大多數則以房價形式流進了開發商的腰包,結果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導致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
對一個地區來說,經濟的持續發展,堅實的基礎,靠的是政府的正確決策,合理的產業結構,廣大人民勞動的積極性……。要做到這一點,對政府的要求很高:政府必須做到廉潔勤政、深入調查、服務人民等等。
省力的途徑有沒有?有!這就是近幾年有些地方政府找到的妙法——炒土地、炒房價。通過地價抬高房價,抬高了房價,再推動地價……這樣一來,財政收入有了,GDP也上去了,可謂一舉數得。
辦法雖然不錯,但這種經濟發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終有一天會炒完,因而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將會過早地誘發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衰退:一方麵,炒地炒房將迅速拉升本地區的商務成本和生活成本,使競爭力急劇下降;另一方麵,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無疑給以後的財政挖坑,造成一係列後續問題。從一線城市這兩年的情況看,去除房地產虛假因素,已經出現了衰退跡象。如果彈性係數差的二、三線城市也這麽做,其後果將更不堪設想。
住房消費,分為即期消費和預期消費兩類。即期消費,是指當前就需居住的房屋;預期消費,是指要過三年、五年或十年以後才需要的房屋。在合理房價的情況下,兩類購房者時序非常清楚,預期消費的購房者,決不會提前購房。因而房產市場能有序推進,供求能大致平衡。
在高房價的形勢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許多人為了怕今後房價不斷上漲,大家就爭先恐後地把預期購房變為現期購房。有的不僅提前為自己買好房,甚至為兒子、孫子也買好了房,於是不斷加劇房產市場的供求失衡,房產市場的供不應求,進一步推動房價的上漲。
構建和諧社會,既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全國人民的企盼目標。但在高房價的刺激下,卻與此背道而馳:由於房價瘋漲,使許多人買不起房,難免抱怨日益增多;開發商為了多賺錢,就要多征地,多拆房,引發群體性事件不斷;地方政府為了靠出租土地,保財政,站在開發商一邊,幫開發商講話,造成政府與人民的矛盾。因此,要構建和諧社會,消除上述矛盾,就必須使房價回到正常水平,建立起合理有序的房產市場。
對我國當前的房產市場,國際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一種可稱之謂“無害論”。認為華夏的房價不高,房產市場很正常,用不著杞人憂天;另一種可稱之謂“崩潰論”。認為不僅華夏房產市場己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整個經濟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叫你聽了毛骨悚然。
何謂泡沫?通俗的說,是由於大量的房產投機資金通過搶購房產,使房產市場出現了高比例的“偽需求”,從而導致房價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的現象。對於前世居高不下的高房價,和熱燒不退的房地產市場,必須在房產改革之初就要拿出一個有力的措施去加以限製,讓房子不再成為商品,充分體現出它的社會保障性和公益性。
住房、醫療和教育改革牽扯到千家萬戶,不管中央的初衷如何,但結果卻很不理想,究其原因,禦傑認為主要就是當時國家太缺錢了,為了籌集建設資金,也不得不從老百姓本不充裕的腰包裏掏錢,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禦傑這從之所以要拿出一萬億美金給中央,主要就是想讓中央的財政寬鬆一點,有了錢之後,不要再打老百姓的主意了。至於禦傑的目的能不能達到,中央會不會在進行這三項改革的時候,充分考慮到老百姓的利益,禦傑的心裏也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