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儒生盡出
眼看柳家之人的反應,陳帆眉頭微挑,說道:“怎麽?說你們實力弱,還不承認?”
柳無銘黑著臉問道:“閣下到底想要如何?”
陳帆卻伸了個懶腰,漫不經心地說道:“不想怎麽樣,就想把你帶去一個地方走一趟,然後再送回來!”
柳無銘遲疑一番,問道:“什麽地方?”
陳帆一字一句道:“臨淵城!”
“臨淵城?”
對於臨淵城,柳無銘確實有所耳聞,知道那是大舜王朝最北麵的城池,一直盯著妖族的動向。
至於臨淵城在過去三年前之中,到底為中原大地付出了怎樣慘烈的代價,到底死了多少豪傑英雄,他卻並不知情。
“若是我拒絕呢?”柳無銘微微揚了一下腦袋。
陳帆淡然一笑:“你覺得,我是在跟你商量嗎?原本書院的計劃是,從東陽山帶走三個三境,如今正好缺一個,你雖然隻是二境巔峰,但勉強能看,就把你補上空缺吧。”
“那你憑什麽帶我走?”柳無銘顯然很不情願,自己好歹也是江湖上的一方霸主,怎能輕易被他人左右?
“憑什麽?”陳帆氣笑了,“就憑你打不過我啊!你們在場所有人聯合起來,都打不過我啊!”
正當柳無銘神色變化不定的時候,門外又走進來一位麵容冷峻的書生。
“師兄,與他們客氣什麽,帶走了事!”那書生說著,手中書冊翻開,一道白光閃過。
那柳無銘隻覺一股巨大的力量傳來,將他整個人扯向那冷麵書生。
陳帆無奈地搖了搖頭,看了一眼柳無銘,有些同情地說道:“勸你跟我走,你不聽,這下好了,落到我這楊濤師弟的手中,那你可有苦頭吃了。”
還不等柳無銘完全回過神來,他就被那股恐怖的怪力吸入了書冊之中。
柳府其他人見此,都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他們何曾見過這般場麵?實在匪夷所思啊!
要知道,家主柳無銘可是二境巔峰的實力啊,可是在這兩位書生的麵前,卻沒有絲毫的抵抗之力。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下一個便會輪到自己。
鬼知道這書生會把他們如何啊!
“好了,事情辦完了,我們也該走了。”
陳帆說著,轉身準備離開,但猶豫了一下之後,又停下了腳步,嚇得柳府眾人心中又是一緊。
“提醒你們一句,最好還是別去招惹白鹿劍宗,他們的實力是你們的百倍都不止,一群蠢貨,老虎不出山,你們還真以為別人是小野貓呢!”
“給你們指條明路吧,過段時間,朝廷會有軍馬直接入駐棘齒城,到時候主動與大舜朝的軍隊提交投名狀,開始為朝廷辦事,否則,你們柳家會成為棘齒城第一個被除名的家族!”
說完這些,陳帆再不理會柳府眾人,與那冷麵書生一起,離開了此地。
在兩位儒家書院的賢人離開之後,柳府所有人都心神一鬆,隻覺得之前的那股無形壓力,終於散去,眾人相繼一屁股坐下,開始大口喘息。
兩位儒家賢人所爆發出來的浩然正氣,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普通人因為體內沒有修煉真氣的存在,所以不會受到影響,但是修行之人,體內有著真氣存在,反而會大受其害。
若是對方有心玩弄,導致他們體內真氣亂竄的話,他們這些初入一境之人甚至有可能會爆體而亡。
這便是一境與三境之間的巨大差距,對方一念之間,就能致他們於死地。
與此同時,高空之中,陳帆與楊濤並肩禦風。
“師兄,真的有必要如此大動幹戈嗎?我們秋水書院三境實力以上的,隻剩了兩位賢人,一位君子坐鎮,其他所有人全部趕赴北方,我真是有些不明白啊!”楊濤麵露沉思狀。
陳帆則神色自若:“說實話,其實我也沒有完全明白,畢竟你我都不曾去過臨淵城。”
楊濤有些擔憂地說道:“先生他已經去了三個月,到現在依舊渺無音訊,你說會不會……”
陳帆厲聲喝道:“別胡說!先生可是君子境界,妖族即便再如何強大,隻要不是對上那位傳言中的五境妖族,先生自然都有一戰之力!”
楊濤此人向來不善言辭,此時知道自己又說錯了話,他不禁有些自責,隨即閉嘴不言。
陳帆雖然嘴上說著不用擔心,但他內心又何嚐沒有牽掛?
他們的先生是君子實力不假,但是妖族畢竟數量巨大,比人族多出百倍不止。
再如何厲害的人族,在同時麵對千萬妖族的時候,總會出現力有不逮的時候,就算是硬耗,妖族也能將你活活耗死。
所以在他們先生失聯三個月的時間裏,陳帆也時刻都在擔心著,隻是為了穩定幾位師弟,他從未表現出來。
他這個做大師兄的,若是先亂了,那還如何穩住同門的心境?
很快,二人就來到了一處飛舟渡口,“孤鶩”飛台。
“孤鶩”飛台,乃是中原地帶最大的飛台之一,能夠同時容納二十艘飛舟的停靠。
此時,這裏已經聚集了十多艘大小不一的飛舟。
飛舟之上,大量儒家弟子都已經在此等待。
這些儒生,並非都是來自於秋水書院,還有許多都是各家小書院的院長、副院長,或者是掌律。
單單一個秋水書院,自然不可能有這麽多賢人境以上的儒生。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江湖上的三境高手,他們都是被儒家書院或勸說、或威逼,“自願”趕赴臨淵城的識相之人。
至於那些不識相的,那自然是暫時被關進了各位儒家大能的本命法寶之中,就像那柳無銘一樣。
在陳帆二人到達後不久,又陸陸續續有儒家書院的賢人君子趕來。
良久之後,等到所有儒生抵達,飛台之上響起一聲洪亮的號角。
一時間,十多艘飛舟陸續飛天啟航,場麵極為壯觀。
這是最近八百多年前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儒家出征陣容,今日也必將會被載入儒家史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