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玩夠了,謀劃將來
第二日。
九日的婚假結束。
雖說李承乾是太子,然而太子並不見得有多少的特權。相反,要是她現在不去上朝,說不定過後就會被那些大唐的‘錚臣’給彈劾。
昨夜兩人並沒有玩得很深,所以,今天醒來的時候,李承乾還有不少的精力。
此時的李承乾,可謂是人生巔峰。
十六歲,父皇看重,常常委以各種細務,更不乏讓其監國,給他機會,鍛煉治國的能力,朝中大臣,也對這位儲君極為滿意。
再加上如今娶得美妻。
所以就算是李泰,他的那個弟弟,如今同樣十分受寵,然而她卻一點都不會覺得嫉妒,甚至根本還沒把李泰放在眼中。
此時的兄弟,想必是相處和睦的,就算李泰身上的名頭同樣十分響亮。
揚州大都督,揚州啊,你聽,這是多麽繁華富庶之地。
左武候大將軍,這是管宮中治安安保的。
鄜州大都督,又是一個大都督。
雍州牧,雍州即指京兆府,相當於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
但這些跟太子二字比起來,還是不值一提。
……
承恩殿。
書房。
說是書房,其實就是用隔間、屏風所隔斷出來的一個細小的空間。
李承乾今日上朝去了,自然,蘇紈也就空閑了下來。
跟李承乾荒廢了好些日子,現在他該開始謀劃自己的將來。
讓奴婢取來筆墨紙硯,這才發現,自己竟然連毛筆都差點忘了是怎麽拿。
他當初上學那會,其實有上過毛筆課,隻可惜,當年上課上得並不認真。
再加上各種不可抗力,你們書法課老師今天生病了。
結果到了現在,才發現,毛筆到了要用時,方恨自己不會。
不過不會也沒什麽關係就是了,反正……
字他總該是認識的。
……
“太子妃,你要的墨磨好了。”
一個哥們低著頭完事後便說道。
“嗯,你叫什麽名字?”
這時蘇紈也是問起了自己這貼身,咳,貼身宮男的名字。
“奴婢叫小可。”
我去!
大男人取這麽個名字。
蘇紈當即便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了起來,不過,也無所謂了,畢竟名字就是個代號。
“小可你今年多大?”
“十五。”
“哦,那倒是跟我一樣大。你讀過書?”
“額……奴婢會一點點。”
那也就是說,對方識字。
他記起來,其實曆朝曆代,還是有專門對宮女進行教育的地方的。所以對方識字,讀過書,也一點都不奇怪。
而且……
最有名的應當是上官婉兒,隻是上官婉兒本身就好像是官宦世家,所以她的學識,未必就是隻從宮中獲得。
“那你去外麵候著吧。”
蘇紈便道。
既然你識字,那就不能讓你看。
“是。”
“沒有我的吩咐,其他人都不能進來。”
“是。”
……
將對方趕走後。
接下來,蘇紈便要開始謀劃了。
首先是將那些曆史關鍵人物都列出來,相互之間的關係。
小說中很喜歡出現程咬金那三個兒子。
但說實話,他這裏應該不大能用得上。
因為程咬金那三個兒子怎麽說呢。
老大不努力,老二娶了公主,而且當時公主才十歲,禽獸,老三雖說努力,但其實官職也算不得太高,沒什麽太大的影響力。
老程家的三個兒子總得來說,就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不求大功,也不犯什麽大過。
不過嘛……
這樣的人,你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
畢竟,同樣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其他人的子嗣,未必就能有老程家這三個兒子日子過得那麽好。
“唔……這樣的人,知足常樂,倒是可以一用。畢竟,太子以後也得要一些專門打雜的不是。如果萬一有一天坑了老程家,那本宮也隻能說,老程對不住了。”
然後如今李承乾的交友範圍。
一個,叔叔李元昌,一個,杜如晦的兒子,一個,侯君集。
不過如今侯君集應該跟李承乾走的還不是很近。
侯君集有一個女婿,名叫賀蘭楚石,賀蘭楚石如今在東宮當值,是東宮千牛。
就是帶刀侍衛的意思。
後麵李承乾謀反,就是這賀蘭楚石牽的線。
當然,也不能全怪這賀蘭楚石,要不是李承乾讓他去找他嶽父,那估計賀蘭楚石一個小小的千牛,也不敢在太子麵前說,太子,要不我們造反吧?
當然!
也不排除,對方有煽風點火的嫌疑。
總之!
這些人,感覺能除則除。
至於說李承乾為什麽跟這些都認識,李元昌很好理解,早年,太宗四處征戰,李承乾是一直跟著高祖李淵,而李元昌又是李淵的小兒子,李淵後期生了很多,而這李元昌,就是其中之一。
關鍵李元昌的年紀其實並不大,隻比李承乾大一歲,然後,認識也就十分合理了。
至於杜如晦的兒子——杜荷,史書上記載,就是這貨慫恿太子造的反,心腸壞得很。
他估計是想效仿他爹杜如晦吧,也搞個玄武門事變,但是也不想想,那可是太宗。
說實話,蘇紈也不確定這些人是不是本身就那麽壞。
還是後麵受到太子的影響,所以才跟著不得不變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站在這些造反的人的角度,他們也隻不過是太子東宮屬下,明知東宮肯定不行了,所以才不得不跟著造反。
隻是他們沒有如同他們的父輩那樣,造反成功,否則,此時書寫曆史的人,說不定就成了他們。
所以……
“壞不壞不知道,但愚蠢肯定是愚蠢的!珍愛生命,遠離蠢人。”
他們這麽多人,竟都不知道,隻要李承乾不犯傻,他這太子之位就永遠都很穩固。
當然,即便是如同他這樣的穿越者,也隻不過是馬後炮罷了,誰又能保證,晚年昏庸起來的太宗,會不會真的把已經腿瘸的李承乾給廢了,立幼不立長。
早在很早之前,就有臣下曾規勸過太宗,讓他注意不要對那些庶子太過於寵愛,因為這樣會讓庶子產生奪嫡之心,古人之所以要製定那些規矩禮儀,諸王都要去遵守,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結果太宗卻好,你隨便說,誒,我就不聽。
所以說,李承乾造反,李承乾自己蠢及東宮屬官蠢,有一半責任,太宗自己,也必須負一半的責任。
蘇紈努力地整理著這些人的關係,不知不覺,很快,便是連李承乾當值回來,來到他身後,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