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想不想報仇
葛城回到鴻臚寺之後,是越想越驚恐。
這次他可是帶著自己父皇和倭國皇室的希望而來,如果希望破滅的話…
後果太嚴重,葛城都不敢去想象,所以回到鴻臚寺之後,他就立刻找到一位官員,開始打聽那位黔王殿下的情況。
這不打聽還好,一打聽之後,葛城那顆玻璃心更是“哢嚓”一聲,哦豁,碎了!
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在大街上惹到的這位皇子,來頭竟然這麽大!
曾經的太子,因為造反被廢,之後立下各種大功,被封為王爺。
這麽勵誌的人生軌跡,讓葛城震驚的同時,還隱隱有些絕望。
對方越厲害,那不就代表他死的越快嗎?
鴻臚寺官員見他東打聽西打聽,就有些好奇的詢問他原因。
最後才知道,葛城跟李承乾之間居然還有這層利益關係。
正打算勸勸他趕緊去找李承乾道歉的時候,一個老頭卻突然走過來。
“你跟黔王李承乾,似乎有矛盾?”老頭淡淡的問道。
翻譯官連忙把話翻譯給葛城,一字一句,不敢有絲毫差錯。
經過李承乾一事,讓他學乖了不少,知道沒清楚別人身份之前,決不能太囂張。
更何況這老頭一出來後,原本在他們麵前趾高氣昂的鴻臚寺官員突然卑微起來,那模樣恨不得跪在地上叫爸爸。
“這位大人,請問您是…”翻譯官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老頭抹了把胡須,笑嗬嗬說道:“本官崔仁師,乃是鴻臚寺少卿,兼任戶部侍郎!”
翻譯官瞪大眼睛,他是倭國人,之所以會說大唐語言,是因為他在大唐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次葛城出使大唐,肯定需要一個翻譯,所以就將他給找來當翻譯官。
在大唐生活了那麽久,翻譯官已經清楚大唐官員等級。
戶部侍郎為正四品下,而鴻臚寺少卿是從四品上,兩個僅僅差了一個品級。
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是實權部門,戶部就不用說,六部之一,中央部門,戶部的副官,在朝堂上也是有話語權的。
而鴻臚寺,就類似於外交部,但職責比外交部要大很多。
鴻臚寺雖然有個“寺”字,但它可不是什麽普通的寺廟,而是指一個機構,國家的機構。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大唐有九寺,其中最出名的肯定是大理寺。
不過這鴻臚寺,跟大理寺一樣,都是九寺之一。
郊廟行禮讚導九賓,鴻,聲也,臚,傳也;所以傳聲讚導,故曰鴻臚。
鴻臚寺是朝廷處理一切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常設機構,它雖然級別不高像鴻臚寺卿也不過是正四品上,在長安城中算不得什麽。
不過鴻臚寺在大唐的作用卻不可小覷,它的工作範圍廣而且瑣碎,工作的細致程度和複雜性是其他部門難以比擬的。
並且鴻臚寺官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大唐帝國的國威和顏麵,以及大唐的外交政策。
因此能夠擔任鴻臚寺官員的人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身份和條件,需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外交才能才可以勝任。
要是一個素質和能力都底下的家夥進入鴻臚寺,然後失禮於異國使者的話,那就是十分嚴重的外交事件了。
大唐外交政策開明,用寬廣的胸懷平等對待各個民族和國家。
這樣一來,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和國家肯定是主動向大唐示好。
上百個國家的使臣都匯聚在長安城,所以為了表示朝廷的熱情好客,做好接待異國使臣的工作便成為了鴻臚寺的重中之重。
所以,鴻臚寺官員就屬於位卑權重那一類,他們不能得罪異國使臣,而異國使臣同樣不敢得罪他們!
弱國無外交,但大唐無疑是強國,所以那些異國使臣都不敢得罪鴻臚寺的官員,不然他們隨便在朝堂上教唆幾句,就很可能會引起兩國之間的戰爭!
所以,鴻臚寺少卿在大唐官員眼中算不得什麽,但是對於這些異國使臣來說,那絕對是頂天的大官啊!
“原來是崔少卿!”
翻譯官向崔仁師行了一禮之後,這才跟葛城翻譯起來。
葛城也瞪大眼睛,連忙向崔仁師行了個奇怪的禮儀。
崔仁師麵帶笑容,意味深長的說道:“黔王乃是皇子,你們得罪了他,肯定沒好果子吃,當然,若是你們真想與大唐開戰,那就另當別論!”
“不不不,我們不想!”
翻譯官擺著手,驚恐道:“還請崔少卿指點迷津!”
“好說好說,皇子之中,要說唯一不害怕黔王的,那就非魏王莫屬了!”
“魏王?”
翻譯官伏在葛城耳邊嘀嘀咕咕了幾句,他臉色頓時一喜,然後嘰裏咕嚕的說著。
翻譯官點頭,連忙說道:“我家皇子說,一切都聽崔少卿吩咐!”
“哈哈,你們放心,隻要聽本官的話,那就絕不會有問題的!”
…
太極宮朝會,文武百官匯報完自己的政事,大宦官王德正打算宣布退朝時,一個老頭卻突然站出來,拱著手道:“臣李爽,有事啟奏!”
李爽?
看到這人站出來,眾人臉上卻沒有絲毫意外。
因為李爽正是禦史大夫,乃是禦史台首官。
簡單來說,禦史大夫就是噴子統領,負責管轄天下所有的噴子。
以前禦史大夫是魏征,他去世之後,就由李爽擔任。
李爽以前是齊王李元吉府中的典簽,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見他敢於直諫,就授他右武候倉曹、右衛錄事參軍,擢為殿中侍禦史。
時至今日,李爽已經成功用他的嘴巴,將自己說成了禦史大夫。
不過,不是每個禦史大夫都像魏征那樣大公無私,李爽雖然同樣是個忠臣,但是他卻存有私心。
李爽出身於隴西李氏丹楊房,而丹楊房為唐代隴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
這樣的出身,才能讓李爽門蔭入仕,成為齊王典簽。
不過,李爽如今已經算是走到了頂點,禦史大夫雖然有輿論權,但輿論終歸是輿論。
像李世民這種愛惜羽毛的人,或許會在乎輿論,因為他臉皮薄。
但如果碰到不要臉的皇帝,那禦史大夫就沒用了。
所以哪怕禦史大夫是從三品下官員,但權利還不如四品的尚書左丞。
禦史大夫隻能算是個虛職,除非還身兼其他職位。
一般而言,像大理寺卿都會兼任禦史大夫,不過孫伏伽不太適合做個諫臣,所以最後就將這兩個職位剝離開來。
身上沒實權,李爽就隻能找個靠山。
跟朝中眾多大臣的選擇一樣,他也決定跟著李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