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陸抗、關統、祝融南三人組。
年紀最大的陸抗二十二歲,關統二十一歲,祝融南隻有十七歲。
這個異常年輕的將領組合,將要承擔起突入吳國境內,攪亂整個戰局的重任,究竟能不能勝任,蜀漢國內質疑之聲不絕。
為了勸說劉封慎重,荊州刺史徐庶,不顧身體虛弱,硬撐著來到長沙,向劉封親自陳言,對領軍之將的人選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徐庶看來,陸抗雖然是名將陸遜之子,但並不一定代表陸抗的軍事才幹也一樣很強,萬一虎父犬子,那漢軍將士安危豈不要白白葬送。
徐庶的想法,代表了蜀漢內部元老派的心願。
他們對目前蜀漢強大的國勢很滿意,希望劉封繼續穩紮穩打,一步步的蠶食魏、吳兩國的疆土,而不希望劉封冒險突襲。
劉封對徐庶等人的擔憂很是理解。
有劉備東征大敗的陰影,徐庶等人對孫權和江東集團的反撲能力很是忌憚,這也正常。
“元直,從江東得到的消息,孫權已經重病,神誌漸不正常,掌控朝堂的能力也大不如前,我們要是再不動手,那就隻能找他的兒子報仇了。”
徐庶是蜀漢兩朝元老,劉備時代碩果僅存下來的謀士,更是劉封的兒女親家。
在別人麵前,劉封還要保留秘密,在徐庶麵前,則不必遮遮掩掩。
“元直,荊州差一點失陷的教訓,我們要吸取。孫權背刺他人,那就要付出代價,隻有讓孫權在閉眼之前,感受到痛苦,才能震懾那些動搖不定、首鼠兩端的叛徒。“
如果孫權此時身體和精力各方麵還處於全盛時期,劉封斷斷不會冒險突入吳境。
但現在的孫權,已經是一個風蝕殘年的老人,從吳國孫和、孫霸太子之爭來看,孫權對朝堂的掌控力已經大不如前。
屢次被孫權算計的劉封,這一次不想再等待下去了。
前三國時代的英雄豪傑,曹操、劉備俱已逝去,隻有孫權獨存。
孫權這個老對手要是病死了,那他就是風卷殘雲平定了吳國,拿下了江東,也沒有什麽樂趣。
“元直,陸抗是我的弟子,他的軍事才能我信得過,想當年,我們不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要不是先帝提拔,你我在軍中哪有出頭之日。”
劉封自嘲的笑了笑,適時的吹捧了一下徐庶。
新野之時,徐庶被劉備看中,擔任軍中謀士,劉備與夏侯惇的博望坡之戰,真正在背後謀劃的人,就是徐庶。
當時,三顧茅廬還沒有發生,諸葛亮還在隆中隱居。
劉封啟用陸抗來反攻孫權,既是鍛煉年輕將領的需要,同時,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此,徐庶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定下方略之後,劉封立即在長沙城中樹起秦王旗幟,號令荊南諸郡、縣兵馬前來勤王。
區區一個孫秀,還不值得他動用漢軍精銳部隊來應對。
荊南四郡承平日久,人丁興盛,以劉封在荊南的聲望,動員二、三萬將卒並不困難,至於說領軍的將領,將校一級從秦王府親衛將領之中挑選,統兵的大將則不用選了,劉封自己就能一力承擔。
若是出境作戰,劉封以秦王身份冒險,蜀漢上下不會答應。
但就在長沙郡本土作戰,對手又是不怎麽出名的孫秀,徐庶等人也就認了。
不過,以劉封的判斷,圍困孫秀之後,大仗估計打不起來。
孫秀雖然是孫權的侄孫,但和孫尚香的關係,也一樣親近,在被圍困後路斷絕的情況下,孫秀投降隻是時間問題。
——
陸抗、關統、祝融南三員小將領了劉封將令,興奮不已,湊在一處就行軍路線商議了良久,最後才終於確定從廬陵郡和豫章郡的結合部穿插進去。
這一次兵入吳國,陸抗一部共計將兵七千餘眾,總人數雖然不多,但其中精銳卻是不少。
關統搶先一步,領了先鋒任務,他率領的羽軍,是當年關羽、關平傳承下來的蜀漢精銳部隊,隻要這支隊伍中的老卒還在,羽軍的精氣神就還在。
這一次得到征討吳國的任務,對關統這個關家第三代來說,也是極為難得的表現機會。
要是能夠出彩,那關家以後就交到他手裏了。
要是吃了敗仗,那什麽都不用說了。
廬陵也就是後世的江西吉安,其南部歸屬呂據部駐防,北部吳軍將領,是全琮的從子全端。
麵對從天而降的漢軍,全端驚惶失措,僅半日功夫,就丟了廬陵向豫章方向逃竄。
陸抗率軍切入吳南、北兩軍結合部,按一般的做法,陸抗此時應當向南或向北,往南攻夾擊呂岱、呂據,爭取先吃掉這一波吳軍。
往北攻尋求側襲武昌,以配合夏口的丁奉軍對付全琮主力。
全琮聽到從子的緊急報告,連忙從武昌抽調了一支人馬,交給魏國降將唐谘指揮,沿著南昌郡城布防。
呂岱本來留了力氣,想要出奇不意突襲,這會聽說漢軍從後方殺入,忙不迭的就在設防,穩固防線,先保住自己的後路。
全、呂兩人都沒有選擇圍剿陸抗,這是因為他們本身麵臨的巨大的壓力,要是再派出手裏最後的預備隊,那萬一正麵戰場崩潰,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向北、向南這兩條路,陸抗都沒有選,去和吳軍布防軍隊硬碰硬,不是他這支偏師的任務。
在拿下廬陵之後,陸抗一聲令下,迅速的朝著丹揚郡的宛陵方向疾衝了過去,漢軍的兵鋒到處,吳國各縣紛紛跪降。
豫章、丹揚一帶陸遜當年就在此剿撫過山越,陸家部曲對這裏並不陌生。
宛陵是建業的門戶,也就是安徽的宣城一帶。
要是被陸抗拿下,那建業這座吳國都城,就暴露在了漢軍的眼皮子底下。
吳國全線進攻的大好形勢,因為陸抗的一記猛擊,轉眼間整個防線變得支離破碎,當建業城中的孫權聽到漢軍出現在丹揚的消息後,驚嚇得癱在龍榻上,久久起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