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家的溫暖

  歸家的溫暖 注釋標題 此文為湖南省汨羅市文聯征文集《汨羅美,家鄉美》序,2004年。


  當水泥和鋼材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繁殖出彼此相似的高樓、道路、超市以及加油站,各種地貌特征逐漸模糊和消失,我們的家鄉記憶還何以寄托?當一種物質化的個人主義態度,正逐漸割斷人與曆史的關係,人與群體的關係,使任何家園都被換算成開發和經營的數據,不過是計算器上一筆筆商業價值,我們還有什麽理由要對家鄉保持特別的思念?在這種情況下,現代文明使我們富裕和強大,卻可能把我們從日常情理中連根拔起,在精神上無家可歸。


  作為一個定居農耕民族,中國一直以家庭為價值基點——家族隻是這一概念的延展,家鄉則是這一概念的再延展。葉落歸根,遊子悲鄉,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眾多有關家鄉的詞語都浸透了一種動人情感,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並不常見。比如那些從歐洲走向美洲、澳洲、非洲的億萬移民,習慣了馬背或航船,多少帶有喜遷樂遊的性格,目光總是投向前方而不是身後。其中有多少人能像中國人一樣常常惦記家鄉、歌頌家鄉、投資建設家鄉,乃至願意回遷和終老家鄉?老華僑們千裏尋根的故事,我們能在其他國度聽到多少?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家鄉是鄉土、鄉親、鄉誼、鄉俗的生動舞台,也是秘藏情感記憶的一片重要礦脈。那一片祖居之地,總是使懷古追遠的意境油然而生。那一片生養之地,總是使和親睦鄰的氣氛撲麵而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曆史感和群體感也許原產於斯,並且在世界文明交匯中,至今仍默默釋放出恒久而強大的磁吸能量。事實上,家鄉是一個人走向世界的入口,也是人們把握世界的坐標軸心。不可以想象,一個對過去缺乏關切的人,對未來能有多少擔當;一個對腳下這片土地冷漠的人,對遙遠異鄉的土地能有多少熱情——這個世界確有很多美麗豐饒之地,人們完全可以移居這個星球的任何地方,並沒有特別的理由定要固守熱土一隅;但一個沒有家鄉情懷的人,一個永遠在忙碌追逐而無暇回望的人,不管到了哪裏,大概都隻有欲望的漂流,而缺失愛願的方位。


  一個社會化和全球化的進程,正在使安土重遷不合時宜,家族裙帶和地方壁壘一類舊習也行將瓦解。中國人的定居農耕文明因其滯重和衰老,不得不接受浴火再生的陣痛,包括接受現代生活對家鄉這一概念的洗刷。但這一洗刷如果意味著家鄉的取消,意味著疲憊心靈對鄉土、鄉親、鄉誼、鄉俗不再感光和留影,事情則變得有些可疑。文明以人為本,不是以物為本,因此人的情感、人的審美、人的心靈皈依仍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作為一個靈敏測點,家鄉也許仍可繼續為我們測出文明的品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家鄉是現代文明反思的起點之一,因此它不是一個向後看的話題,而是一個向前看的話題;不是一曲懷舊者的挽歌,而是一個進取者的自我逼問。


  由湖南省汨羅市文聯組織的這一次“汨羅美,家鄉美”征文,曆時一年多,佳作迭出,華章滿目,是一次生動活潑的群眾文化活動,也是現代化進程之下眾多心靈蘇醒之後的一次激情相聚。我有幸以汨羅為第二家鄉,又有幸閱讀了這次征文的部分作品,再一次感受到了歸家的溫暖。


  2004年8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