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

  △現

  這個詞流傳於江南很多地方,也包括馬橋。《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收錄了這個詞,列舉的例子至少有:

  現話:重複的話。


  現菜:剩菜。


  現飯:剩飯,比如:“現飯炒三道,狗都不吃。”


  ……


  因此,該詞典總結“現”有兩個意義:(一)表示保持原狀;(二)表示剩餘的東西。在我看來,“原狀”也好,“剩餘”也好,共通的意思是表示舊的、老的、原來的、以前的。比如羅伯說“狗咬現地方”,就是指狗咬了以前(舊的、老的、原來的)的傷口。


  馬橋的“現”,同時表達著一個相反的含義:非舊、非老、非原來、非以前,即漢語普通話中已經通用的“現在”。《詞源》(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九年)認定這一含義源於佛教。佛教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俱舍論》稱:“一世法中就有三世……有作用時名為現在……若已生未已滅為現在。”


  我與法國漢學家A·居裏安討論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時,就說到了這個“現”。我還說到了“前”:既表過去之事,如“前述”、“前緣”、“前夜”、“前因”,等等,又表將來之事,如“前途”、“前景”、“前瞻”,等等。中國人是最有時間觀念的,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民族有如此龐大和浩繁的史學,對史實的記載可以精確和詳細到每一年、每一個月、甚至每一天。但在另一方麵,中國人又最沒有時間觀念。中文沒有時態語法,沒有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的表達差別。中文還有如“現”和“前”這樣的對義詞,既指示過去,也同時指示此刻甚至未來。也許,中國人相信輪回,一個祖先可能就是你的子孫,一個子孫也可能就是你的祖先,既然如此,過去與未來還有什麽區別?或者說這樣的區別還有什麽意義?

  在這樣一個環境裏,“現”一類對義詞,大概就不難理解了。


  作家們一次次回顧身後,寫一些現事,說一些現話。但他們一字一句其實都是對當下的介入,湧動著當下的思維和情感,都是不折不扣的“現”在。作家們最習慣於尋找過去的現在和現在的過去,永遠生活在時間的疊影裏。他們的矛盾也許在於:既要發現時間,又要從根本上拒絕時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