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添堵成功
第二輪無知和尚出題,他字了一個佛字,十大才子以佛為題,苦思冥想佳句,秦子軒再次閉上了眼睛,現場一片安靜,只有外面的風聲還在繼續。
還是趙方傑第一個提筆作答,第一個落筆,這次趙方傑學聰明了,落筆后也學著秦子軒的樣子閉目沉思,就不信這次還能找出理由訓他。
待到一柱香過,主持人上台,十大才子也都落了筆,紛紛把目光投向評審台,五位評審再次觀看文章,趙方傑寫的是:一日三沐戒,潛心向經論。佛理明弟子,世間頌賢人。
唐伯昭寫的是:心病葯難醫,潛心求佛前。許下三生願,化作善人心。
四位評審在這二人之間一陣搖擺,最後傾向趙方傑,但是秦子軒把自己的那一票投給了唐伯昭,氣得趙方傑暗咬鋼牙,還好使了銀子,只要無知和尚與林缺之間拉一人就能贏。
錢海洋,方畢終於發揮了他們的功用,據理力爭,最後說動了林缺,確實趙方傑的要比唐伯昭的對丈好,把這一票投給了趙方傑,趙方傑勉強贏了一場。
如果趙方傑就此放過秦子軒,或許他會贏的更有尊嚴一些,偏偏趙方傑就是一個作死的,他就不信,一個失憶的人,還能憑著感覺再作一首比他更好的佳作。
於是下面的才子再次鬧場,要求誠王賦詩一首,也好開開他們的眼,讓他們多受教,秦子軒笑得人蓄無害,那上揚的嘴角告訴李涵,小相公又憋壞了。
果然,秦子軒推脫不得,再次笑眯眯的輕聲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完沖無知和尚行一禮,頌一聲佛號,無知和尚起身還禮,恭恭敬敬,驚得四座皆驚,林缺再次瞪了李涵一眼,李涵回瞪,她不懂小相公說了什麼,不過應該很厲害,因為大和尚都起身相拜了。
無知和尚開口贊秦子軒有佛性,說秦子軒與佛有緣,嚇得秦子軒連連擺首,只說自己紅塵心重,斷了無知和尚後面的話。
丫丫的誰不知道施主我觀你與我佛有緣的后一句,無外乎就是勸人出家,秦子軒可沒那麼傻,放著花花世世去守清規戒律,無知和尚愛才心喜,知道秦子軒心意,只道有機會再論佛機。
趙方傑氣得牙齒咬的喀喀響,手上青筋直跳,勉強擠出的笑臉顯些僵化,唐伯昭再次向秦子軒禮拜,行了學生之禮,不僅是唐伯昭,很多人都起身行禮,直嘆誠王大才,可惜鳥,失憶了。
秦子軒笑呵呵的回禮,接下來二場比試是錢海洋與方畢出題,毫無意外,趙方傑全勝,至此,趙方傑已經贏了三場,輪到秦子軒出題,秦子軒想到了關於大才子唐伯虎與縣令的一對。
張嘴說道:「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主持人示意秦子軒寫出來,秦子軒瞪眼睛,不知道爺不會寫字嗎?林缺恨的磨牙,但是自己的重外孫自己疼,提筆寫出了上聯,讓主持人掛起來。
秦子軒眯著眼睛道謝,氣得林缺不想看這貨,主要是他也在想這下聯怎麼對,出的太妙了,居然把蒲葉和桃葉的諧音組成了葡萄葉,那麼下聯也得這麼組合才能對得上,這就加大了難度。
現場一片安靜,都在苦思下聯,時間還是一柱香,對不出那就全部判輸,急得十大才子抓耳撓腮,思不出下聯,時間很快過去,眾人嘩然,居然都沒對上來。
秦子軒繼續眯著眼睛笑,丫丫的堵死趙方傑那個混球,就算得到大秦第一才子的名號也要堵得他吃不下飯。
這場詩詞比賽趙方傑獲勝,不過真如秦子軒想的那樣,堵死他了,比吃了蒼蠅還難受,接下來的比試就簡單了多,一輪過,評優先。
秦子軒打量全場,在詩詞上,能與趙方傑較量的也就唐伯昭,不過唐伯昭沒背景,這點很吃虧,那個錢海洋與方畢明顯有幫偏的嫌疑。
接下來的比試很簡單,棋藝不用評,自然就能分出個高低,林文采以一子優勢贏了趙方傑,取得棋藝第一,而琴藝則是趙方傑勝,畫上則是唐伯昭贏。
秦子軒徹底做了一回小人,不管趙方傑表現的好不好,統統不投他票,自己的票亂投一氣,全憑自己的一時喜好,這第一名自然就出現了爭議。
無知和尚還是傾向唐伯昭,他是化外之人,對那些門閥大家的利益不是很在意,而錢海洋與方畢則是趙方傑的人,自然傾向趙方傑,林缺坐在那兒搖擺不定。
如果唐伯昭真的比趙方傑出采很多倒是好評了,可是就只是強上那麼一點,而有些方面還不如趙方傑,不過趙方傑德行不修,但是趙方傑是贏了兩場,這第一也能說的過去。
再者,林缺也不能不考慮大家族的利益,如果第一才子出現在百姓之家,有些那個,林缺最後把名額投給了趙方傑,秦子軒則是投給了林文采。
最後經過合議,趙方傑為大秦第一才子,在主持人宣布時,秦子軒什麼也不說,就是那麼笑眯眯的看著,像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堵在趙方傑咽喉里,吐不是,咽也不是。
第二才子是唐伯昭,第三是林文采,後面以次是方紹,錢濤,衛岩,杜磊,林文昊,吳秀清,季升。吳秀清也因為秦子軒的意見,名次不僅不提升,還往下降了。
看著趙方傑吃屎的表情,秦子軒心裡得意呀,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迷得一票女粉絲面紅耳赤,恨不得現在就撲倒秦子軒,看得李涵警鈴大作,很自然的走到了秦子軒身後,黑著一張臉瞪視四方。
「外太祖,外面下雪了,不好走,您要不要隨我一起下山?」秦子軒問道。
眾人紛紛往窗外看,果然看到了雪花紛紛揚揚,外面的青山已經罩了一層白紗,有人詩興大發,索性站在窗邊看著大雪,低唱淺吟。
林缺略一思索,點頭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