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他是謀逆
天子背對李晏溪開口問道:“你可知他犯何罪,就敢求情,不怕同罪嗎?”
李晏溪答,不卑不亢:“作為妻子,我既不知他的罪孽,也不知他的功勳。他做不到封妻蔭子,我也做不到相夫教子。陛下,我唯一能為他做的,便是求情,雖然我也不知道求的是什麽情。”
天子豁然轉身,帝王之威加諸在李晏溪身上:“李氏,你在怨朕。”
“是的,陛下,如你所想,我在怨您。我希望我的丈夫堂堂正正地做事,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您對他生命與人格的掠奪,什麽時候可以停止?”
天子之威固然可怖,但是為了崔安嶼,李晏溪決定做一個直言的勇士。
“李氏,你大膽。”自天子登基,還沒有人敢如此與他說話,李晏溪這是鐵了心要去牢獄裏陪崔安嶼嗎?
“陛下,恰恰相反,李晏溪十分膽小,非常害怕失去我的夫君崔安嶼。”
李晏溪直言怨念,也坦言害怕,如此真實的她倒叫人不忍苛責了。
“李晏溪,崔安嶼他是謀逆。”
天子所見過的求情,都是又跪又拜,乃至涕淚縱橫的,如此又當又立的求情他沒有見過,李晏溪甚至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從崔安嶼那裏沒有得到的答案,或許可以從李晏溪這裏求證。
“陛下,我第一次看到崔安嶼的時候,是在吳郡,那個時候他衣衫襤褸,胡子拉碴,我覺得他是一個乞丐。他向我討一壺酒喝,但是沒喝上就又走了。後來他告訴我,那個時候他正在吳郡城裏埋炸藥,一旦廢太子的人馬衝進城中,就要與他們同歸於盡。陛下,他都準備赴死了,為何還要謀逆?”
李晏溪回憶起初遇崔安嶼的那一日,漫天飛雪恰似他走過的路,艱阻卻潔白。
他是不畏艱難不懼死亡的人,但是他的忠誠,不容有穢。
天子當然知道崔安嶼的忠誠,這一路走來,他本是天子最信任的人。
崔安嶼,他是他的謀士,更是他的戰士。
天子猶豫了。
崔安嶼曾經給李晏溪講過他與陛下的深交:他結識曹琮瑞很久,但是真正深交是有一回,崔安嶼出錢給一個窮人家的孩童買了一個撥浪鼓,但是彼時還是皇子曹琮瑞笑著對他說:安嶼,一個波浪鼓是不夠的,隻要比撥浪鼓實際價錢高出一倍有餘的賦稅降了,窮人家的孩子就都能買的起波浪鼓。
他們一起檢舉揭發了被廢太子掌控的戶部主事,拿掉了他們假借賦稅之名而實際中飽私囊的部分,讓東西兩市的賦稅回歸到了原來的水平。
那是崔安嶼生平幹成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兩個人情誼升華的開始。
“陛下,您對於崔安嶼來說,就如同一盞明燈,為此他願意在黑暗裏奔走,一世無名。您予他的信任與賞識,他報給你的是超越生命的熱枕。陛下,士可殺不可辱。赤字之心,可誅不可寒。”李晏溪又道。
崔安嶼與李晏溪不同,他身上沒有那麽多背負,周遭也沒有那麽多隨時要害他的小人,他出身京中名門,自小受親長寵愛,受門楣隱蔽,玉食錦衣,冷暖不知,他本可以活得自在輕鬆,誰做皇帝又與他何幹,誰做了皇帝承平侯府的百年根基也倒不了,他照樣是富貴人家的翩翩公子。
成王敗寇的千裏跬步他本可以不走,但他卻走了一條最艱難與黑暗的路。
所以,他的忠貞,他的追隨,他的付出,他的承擔,更加難能可貴。
天子當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隻是時間太長了,險些就把他在這條艱苦卓絕的道路上默默無聞又遭人詬病的付出當作了理所當然。
李晏溪在提醒天子,他本可不必,他為你而為,他為你竭力。
而你,卻汙蔑他謀逆,卻將他打入大獄。
天子踱步靠近李晏溪,李晏溪抬頭,一封方方正正的書信砸在他前方的大殿上。
天子說:“看看吧,朕視他為手足,朕比任何人都難以相信他謀逆。”
李晏溪拆開那封信,她並不意外,這應該就是鄭貴妃交給天子的那幾封書信之一,也是這場風雨的由來。
信一共有兩張,李晏溪一目十行,前麵的一頁描述了有人在廢太子圍攻吳郡的陣容中見過崔安嶼,有各人證也有各佐證,又有人舉報了崔婉瑩母女來路不明,極有可能是廢太子的妃子與女兒。
李晏溪讀完第一頁的時候,抬頭看了一眼天子,天子看著李晏溪手裏的第一張紙,沒有什麽多的表情,甚至有些不耐煩地催促李晏溪往下看。
李晏溪心裏鬆了一口氣,如她所料,崔婉瑩母女地事應該是過了明路的,天子並不在意。那麽有什麽比藏匿廢太子親屬更讓天子動怒呢?
李晏溪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終於,她在其中地一段看到了一段話:
駐軍與廢太子之軍力戰後,廢太子殘兵引爆火石西逃,駐軍追擊。當時我軍有士兵見廢太子軍中有人懷抱一渾身浴血的幼兒往吳郡城的方向撤離,因當時吳郡守軍也在戰場上廝殺,城門大開,場麵混亂,敵友難辨,戰火和硝煙阻了我軍的視野,不知那名逆軍是炸死在戰場上了,還是成功帶著幼兒逃離了。
後來,我軍中這名士兵在兩廣一帶竟然見到了那名逆軍,雖然他樣貌有所變化,但是他脖頸處有被幼兒牙齒咬傷的痕跡,憑這一點可以猜測他就是當年亂軍叢中抱廢太子幼子逃離的逆軍,他竟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八府巡按,薑倉樰。
他還活著,是不是說明,廢太子幼子也還在人世。
李晏溪看完這封信,明白了幾件事:其一,貴妃娘娘揭發崔安嶼謀逆之所以沒有真正打擊到崔安嶼,大概是因為她隻說了前一頁提及的崔安嶼可能身在廢太子軍中。
崔安嶼在廢太子軍中這事本就是天子的蓄意安排,隻不過是貴妃不知道而已,所以天子並沒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