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換湯不換藥(六)
美國和西方世界也注意到了,原蘇東地區的這種新的動向。中央情報局當然不希望看到他們剛剛解體的這個蘇東板塊再次的強大起來,更不希望看到這一地區出現類似於二戰時期希特勒式的帶有極端民族主義色彩的政治領導人。
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深刻的明白這些蘇東地區新冒出來的政治家,都是什麽出身,而這些人對於美國的態度又是什麽樣子的!
這些東歐地區由過去的舊精英轉化來的新貴們,很多人並不買美國的賬,因為他們大多數是由於美國實行的政策而受到國內反對派上台之後組成的新政府的清算,而被迫遠走他鄉的。正是由於美國的政治操作,使這些人喪失了原有的權力。所以在他們的腦中,始終認為美國是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是那些國內的反對派背後的終極金主和後台老板。
這些人想要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最大的絆腳石和阻礙,也是美國和代表美國利益的那些人。
而這些人從根本上是討厭西方民主製度的,他們一般都不喜歡俄國人,因為俄國人拋棄了他們,但是更不喜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國,因為他們始終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國是他們真正的敵人。
而美國為了對付這些人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無論是宣傳口徑上的抹黑,還是派出殺手和刺客刺殺,總之是要把這些人趕盡殺絕,把他們和他們支持的人徹底從前蘇東地區的政壇上趕下去。
而這一切矛盾最後經過長時間的激化,最終在前南斯拉夫地區產生了一個總爆發,美國和北約對隻剩下斷壁殘垣的南斯拉夫發動了科索沃戰爭。
1980年鐵托去世後,以獨立為目標的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逐步興起,並得到阿爾巴尼亞的支持,阿爾巴尼亞族與塞爾維亞族的矛盾日益尖銳。
1981年,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學生舉行大規模示威並導致流血衝突,許多塞爾維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離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兩族緊張關係升級。當時的南斯拉夫的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命令部隊和警察進入科索沃恢複社會秩序。
1989年2月27日,當時擔任塞爾維亞領導人的米洛舍維奇為了壓製阿爾巴尼亞族的民族主義運動,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發了阿爾巴尼亞族的對抗情緒,阿爾巴尼亞族與塞族的衝突趨向激烈,塞爾維亞當局對阿爾巴尼亞族的鎮壓也隨之升級。
1991年,南斯拉夫聯邦迅速解體。
同時,在1991年,阿爾巴尼亞族人自行組織了公民投票,並宣布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率先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
1991年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馬其頓亦先後宣告獨立。
1992年4月27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截至1992年4月27日,原南斯拉夫聯邦分裂為5個獨立國家。
在南聯邦解體過程中,由於領土、財產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糾紛和宗教衝突,各共和國間和各國內的不同民族間先後發生規模不等的戰爭,其中最嚴重的內戰發生在波黑境內,並涉及其周邊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
1992年5月,阿爾巴尼亞族的民族主義運動者自行組成議會和行政機構,選舉民主聯盟領導人魯戈瓦為“科索沃共和國”總統,形成了與塞族政權並行的另一個政權。
而在這一時期,由於南斯拉夫聯盟正在參與在波黑境內進行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並沒有對科索沃的這一政治舉動采取任何措施。
而在波黑戰爭時期,貝多伊齊和亨德裏奇·穆勒所控製的國際洗黑錢組織,開始從一個單純性的國際洗黑錢的犯罪組織轉變成為一個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法人實體。
亨德裏奇·穆勒和貝多伊齊影響和發動了他們這一國際犯罪網絡上麵的軍火販子們,開始拚命支持南聯盟和波黑地區的塞爾維亞人軍隊。
而正是由於他們的支持,南聯盟和塞爾維亞人的軍隊並沒有很快的被有北約和美國人支持的克羅地亞人和穆族的軍隊打敗,而相反,他們反倒取得了在軍事上的巨大優勢。
這使得北約不得不安排衝突地區的各方勢力波黑、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三國的領導人,在1995年在停止波黑內戰的戰協議上簽字。使得在這一地區長時間持續的波黑戰爭得以最終平息。
而正是波黑戰爭中亨德裏奇·穆勒組建的這個帶有政治性質的金融組織的出麵,才使得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和波黑的塞爾維亞族人武裝力量有能力對抗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北約組織。
波黑戰爭中的小試牛刀使亨德裏奇·穆勒和貝多伊齊認為它們的力量足以強大到可以使美國坐下來和他們談判,於是他們就開始野心發作,頭腦發熱了起來。
在波黑戰爭結束,剛剛過去一年的1996年,阿爾巴尼亞族激進分子成立了自己的武裝組織,開始運用暴力手段的展開分離運動。麵對阿爾巴尼亞族人的武裝分離活動,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采取強硬的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存在於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人的武裝力量。
而亨德裏奇·穆勒和貝多伊齊也開始加緊對南斯拉夫聯盟的支持,並且動用了他們自己的網絡著力聯合剛剛上台的俄國強硬派,開始大力支持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南斯拉夫聯盟。
1997年以後,在北約和美國的支持下,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的武裝力量開始不斷的製造恐怖事件,導致科索沃地區不斷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大約有3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科索沃危機的發展使結束波黑戰爭的代頓協議後,力圖控製巴爾幹局勢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它們不能容許南聯盟的行為幹擾冷戰後美國和西方控製的世界新格局的構建,同時它們也圖謀借這一危機的處理排除東南歐地區最後一個被西方體係視為異己的米洛舍維奇政權,同時也打擊已在背後支持這一政權的各種力量。
在這一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歐洲推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全麵擴張戰略,與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統一的巴爾幹國家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形成了尖銳的戰略衝突。
隨著南聯盟內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出現,西方國家借機大舉介入,導致雙方矛盾全麵激化。南聯盟堅持反對多國部隊進駐科索沃,同時反對北約支持該地區阿爾巴尼亞族分裂勢力獨立和幹涉南聯盟內政,但遭到北約的拒絕。
1998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北約與南聯盟的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1999年2月6日,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武裝力量解除武裝,按當地居民人口比例組成新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北約向科索沃派遣多國部隊保障協議實施。
但是雙方都不接受方案中所提的要求,阿爾巴尼亞族堅持要最終走向獨立,並且不願解除武裝;南聯盟則不同意科索沃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亦反對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
但是,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80%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其中對南聯盟而言意味著將遭到北約的軍事打擊。在談判陷入僵局後曾一度休會。
1999年3月15日複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於18日簽署了協議,但塞爾維亞方麵仍然拒絕簽字。
1999年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科索沃戰爭終於爆發了。
清晨一起來,貝多伊齊在日內瓦自己的家中拿起了報紙,一邊吃著早點,一邊看著頭條消息。
今天報紙上的頭條消息,就是北約盟軍發動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空襲。
貝多伊齊看到這條消息,拍案而起,他大吼道:“終於打起來了!我們和他們在波黑較量之後,他們還要繼續進一步和我們較量,我必須趕緊去找亨德裏奇·穆勒。”
他的這一反常行為,把他的太太嚇了一大跳,貝多伊齊太太瞪大眼睛,張大嘴對他說道:“親愛的,我看你還是先吃完早餐之後再去吧?”
貝多伊齊很激動的回答道:“不,不,不,我親愛的,你根本不明白現在的形勢,我需要馬上去見亨德裏奇·穆勒先生,我必須讓他馬上去拿主意,這件事情不太涉及到我們今後的經濟利益,也涉及到我們這個團體今後的生死存亡!”
說罷,貝多伊齊便在他太太無奈的目光中,拿了大衣奔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