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癲狂的肯尼迪時代(一)
時間進入了20世紀60年代,這是冷戰中的多事之秋。
在美國的國內:
肯尼迪於196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他的內閣成員是年輕化的,內閣中的重要組成成員的平均年齡不足50歲;而且作為一個民主黨總統,他居然還認定了兩個共和黨成員作為他的重要閣員,出任財政部長的是共和黨人克拉倫斯·道格拉斯·狄龍和出任國防部長的則是老牌共和黨支持者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他還冒著整個議會和全國的反對,大膽任命自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為司法部長。
而且據說在約翰·肯尼迪就任總統之前,為他發動選舉攻勢的人居然是紐約的黑幫老大!
不過對於伯納德·明和奧托·馮·梅克倫堡倒是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央情報局局長還是艾倫·杜勒斯仍舊被約翰·肯尼迪總統留任為中央情報局局長。
但是讓奧托·馮·梅克倫堡和伯納德·明意想不到的是,約翰·肯尼迪總統急切地希望美國在太空競賽中保持領先,能夠在全方位超越蘇聯。而在當時的時代,蘇聯在太空探索方麵遙遙領先於美國,這讓約翰·肯尼迪總統非常生氣。
約翰·肯尼迪總統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多次發表關於要在太空競賽中打敗蘇聯的雄心壯誌。他甚至說:沒有任何單一的航天計劃會比這個更能是人類振奮,也沒有任何計劃比此對遠程宇宙探索更重要。沒有一個期望成為其他國家領跑者的國家會在太空競賽上甘於落後。我們現在選擇登月或做任何別的事情不是因為他們容易,而是因為他們充滿挑戰。
所以在約翰·肯尼迪總統的短暫任期之內,美國政府花在太空探索上的預算出現了猛增的趨勢。
沃納·馮·布勞恩的太空火箭計劃,獲得了約翰·肯尼迪政府的全力支持,在約翰·肯尼迪總統的任期內,美國終於發射了它的第一顆同步地球衛星,肯尼迪政府還在議會通過了超過二百五十億的預算給阿波羅計劃。
而美國政府還通過了一筆巨額秘密預算,支持第51區關於外星人技術的秘密研究。
一次沃納·馮·布勞恩在到第51區參觀訪問的時候,奧托·馮·梅克倫堡和伯納德·明請他吃飯,伯納德·明拿著他從香港帶來的茅台酒宴請沃納·馮·布勞恩。
在席間布勞恩的一些言談話語,讓梅克倫堡聽著很不高興。
沃納·馮·布勞恩好像沒有喝過那麽高度數的酒,有些喝大了,他的舌頭打著卷用美音英語說道:“奧托,伯納德,我們在美國過得這才叫好日子呢,肯尼迪總統上台之後,為宇航項目撥了這麽多的錢,你們第51區也得了不少錢吧?有了這麽多的美元,我們什麽事情幹不了?這裏的科研環境,資金環境,是我們在歐洲的時候要命也得不到的!”
奧托·馮·梅克倫堡一下子就把臉陰沉了下來,他用德語回答道:“沃納!美國這裏確實是好啊!不過我們的祖國還是德國!我們還是日耳曼人,是祖國的優秀戰士!你忘了當初我們在納粹黨旗下怎麽宣誓了嗎?你忘了我們在戰爭中是怎麽為德國而戰的嗎?你忘了是誰把柏林夷為平地的嗎?你忘了元首是怎麽死的了嗎?”
沃納·馮·布勞恩回敬道:“奧托!這都已經快過去20年了,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再惦記著元首和納粹的精神了,民族革命運動早就被證明已經是失敗的了,我們幹嘛還要抱殘守缺呢?!現在我們都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
伯納德·明嗅出了酒桌上的火藥味,於是打著圓場說道:“好啦,好啦,看來你們兩個是受不了我這茅台酒勁兒大了,我看你們兩個都喝醉了,兩個人的年紀都一大把了還瞎吵吵什麽呀!來,來,來,接著喝酒吃菜!”
奧托·馮·梅克倫堡和沃納·馮·布勞恩也都知道他們兩個人酒後失態,於是趕緊收斂了自己的情緒,接著喝酒吃菜了。
這頓酒席最後不歡而散,自此以後沃納·馮·布勞恩再來看他的表哥奧托·馮·梅克倫堡,隻字也不提美國有多好,因為布勞恩知道梅克倫堡這麽多年來,一直也沒有變過,他的內心還是那個冷酷的納粹的狼子野心。
此時,奧托·馮·梅克倫堡正在策劃一個毒害美國青年的大計劃,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的神經科學研究還處於搖籃時期,研究經費十分有限。
1953年,中央情報局借口蘇聯和中國已經有了某種神經性生物武器,從國會申請到了一大筆經費,成立了一個範圍更廣,權力更大的研究部門-“MK-ULTRA”。由他們出頭,出錢資助許多大學和研究所的頂尖科學家,開始對LSD等致幻劑進行更廣泛的研究。
由中央情報局資助的神經科學家保羅·霍克(Paul Hoch)發表了一篇很有名的綜述,列舉了LSD的諸多作用:可以增強服用者對顏色和聲音的敏感度,讓他們產生幻覺,失去自我意識,並產生嚴重的焦慮症,甚至變成妄想狂,總之一句話:LSD可以讓服用者暫時變成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
當時的美國科研界對LSD有一項共識,那就是LSD可以做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工具藥物。
而這項研究很快就被奧托·馮·梅克倫堡給看上了,當時剛剛被吸納入中央情報局的奧托·馮·梅克倫堡雄心勃勃,他希望憑借自己的醫學知識還有當初在納粹創辦的阿爾卑斯生命科學研究所積累的對於致幻劑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一些能夠對於審訊有幫助的自白劑。
但是,中央情報局的美國特工們可不這麽想。在他們看來,LSD是最好的冷戰武器,他們不再拘泥於把LSD做為審訊藥或者抗審訊藥來使用了。
他們想到了LSD的另一個用處:既然服用LSD的人看來很像瘋子,行為完全失控,幹嗎不利用這一點,給敵對國家的領導人或者任何持不同正見的公眾人物下毒,讓他們在公開場合出醜呢?
後來古巴革命成功了,納賽爾領導的埃及人要求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就都成了他們計劃中的下毒對象。
不過,中央情報局和奧托·馮·梅克倫堡都同時很快就發現,服用場合的不同會對LSD的藥效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必須在非實驗室狀態下進行大規模人體試驗才能找出規律。
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和美國軍隊的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實驗對象是監獄犯人和醫院的病人,後來又拿現役軍人和在校大學生做實驗,描述服毒狀態的一個新詞-“幻遊”(Trip)-就是源自美國陸軍的LSD研究人員。
再後來,中央情報局的高層和奧托·馮·梅克倫堡達成了共識,他們竟然拿中央情報局的自己人開刀,在不預先通知就對中央情報局工作人員下了藥,然後觀察他們在各種場合下的表現。
在1960年的中央情報局內部聖誕派對上,奧托·馮·梅克倫堡讓參加派對的人集體吃藥,結果可想而知,中央情報局開了有史以來最瘋狂的一次聖誕派對!
如此大規模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高純度LSD。奧托·馮·梅克倫堡所進行的所有實驗,都是在中央情報局的高官批準之下進行的。
包括從瑞士山德士公司購買幾十公斤的LSD,這個數量可以供一億人每人發瘋一次!
後來中央情報局的高官們和奧托·馮·梅克倫堡都發現山德士公司根本無力生產這麽大劑量的LSD,原來這是中央情報局在歐洲的特工搞錯了,把毫克看成了公斤。
於是,中央情報局的高級官員們授意奧托·馮·梅克倫堡開辦一家大型製藥廠“幻遊”,開始研究LSD的合成方法。
不久,奧托·馮·梅克倫堡就向中央情報局的高官們保證說,他的“幻遊”企業已經具備生產“噸級”LSD的能力,這下子中央情報局終於放心了。
後來,“幻遊”企業成了美國本土LSD的重要來源之一。
LSD這頭猛虎,就在中央情報局,和奧托·馮·梅克倫堡的精心喂養下,已經具備了下山的能力,現在就缺幾個領路人了。
而奧托·馮·梅克倫堡就好像在人間尋找惡魔代理人的撒旦一樣,他真的就找到了那麽一幫人,願意為他在美利堅合眾國散播LSD這種新型毒品。
阿爾弗雷德·哈伯德(Alfred Hubbard),成為了奧托·馮·梅克倫堡的第一個合作夥伴,阿爾弗雷德·哈伯德是一位資深特工,在二戰時期,他曾經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一名精英特工。二戰結束後,戰略情報局遭到杜魯門總統的解散,有一些人轉到了中央情報局,繼續從事間諜活動,而另外一些人則到社會上跑起了單幫。
阿爾弗雷德·哈伯德就是這眾多的跑單幫的人之一,他當年參加回形針計劃的時候,親眼目睹過奧托·馮·梅克倫堡使用LSD製成的自白劑審訊犯人的情況。當他看到服用LSD的納粹黨衛軍的情報局人員乖乖的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並且在那之後開始說胡話,並且大罵希特勒和納粹黨,好像在夢遊一樣,與受審者精神正常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完全判若兩人。
阿爾弗雷德·哈伯德便大膽的提出了一個假設,那就是LSD很可能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而當時他的這種提議,可能世界上第一個提出LSD具有解放思想作用的人了。他的這一理論受到奧托·馮·梅克倫堡的極大重視,兩個人由此也很快認識,並且成為了朋友。
阿爾弗雷德·哈伯德曾經沒有任何罪惡感的說道:“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在夢遊,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所以走錯了路也不會知道。給他們一點LSD,就會讓他們看清自己到底是誰,向何處去。”
對於這番言論,奧托·馮·梅克倫堡是十分的欣賞的,因為阿爾弗雷德·哈伯德的這番言論正好可以用給人類指點迷津的高尚論調,來掩蓋奧托·馮·梅赫倫堡實際上是想報複美國社會,毀掉美國年輕一代,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給德國在二戰中的失敗報仇的“偉大戰略目標”。
在中央情報局的縱容下,在奧托·馮·梅克倫堡的支持下,阿爾弗雷德哈伯德從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就以宗教般的狂熱向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北美地區所有對致幻劑和思想解放感興趣的人,散發LSD,而且他散發的致幻劑居然是完全免費的!
所以可想而知,這些人散發LSD根本就不在於賺錢,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而不管這些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什麽,奧托·馮·梅克倫堡正是利用這些人的深層次的目的,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阿爾弗雷德·哈伯德除了散發致幻藥劑之外,他還特別重視文學藝術上的宣傳。
一位叫做奧爾德斯·赫克斯利(Aldous Huxley)英國作家是他的LSD忠實的擁躉。他寫了一本名字叫做《知覺之門》(The Doors of Per)的書。在書中他用優美的文學語言闡述了一種嶄新的心理學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神經係統並不是知覺的來源,它隻不過是一扇起過濾作用的門,擋住了真正龐大的知覺世界。某些致幻劑能把這扇門打開,讓人們看到一個全新的,更加廣闊的真實世界。奧爾德斯·赫克斯利和他的《知覺之門》成為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的迷幻藥運動的重要思想作品。此書後來影響了很多文藝青年,美國著名迷幻搖滾樂隊“大門”(The Doors)的名字即來源於此。
奧爾德斯·赫克斯利在接觸了LSD以後,就開始在英國的知識界和美國的知識界中大量免費散發這種藥物,這使奧托·馮·梅克倫堡的計劃意外的衝出了一國,從隻是針對美國社會的報複,而變成了對於整個戰勝國社會所有青年下一代的報複計劃。
奧爾德斯·赫克斯利這樣的人並不知道奧托·馮·梅克倫堡的計劃,他隻是把LSD製作出來的幻覺,當作一種全新的心理體驗。奧爾德斯·赫克斯利後來甚至勸說了很多心理學家也參加到了這個項迷幻藥的運動中來。
這讓奧托·馮·梅克倫堡感到萬分的欣喜,梅克倫堡覺得自己的這個惡毒計劃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