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常用成語糾錯480例> 第七節 犯而不校

第七節 犯而不校

  “出處”《論語·泰伯》:“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意思是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這是曾子的話) “本意”受到侵犯卻不計較,不報複。“校”“較”,意思相近;按照約定俗成的原則,當以“校”為是。 “錯例” 1.這時,平常受慣了譏嘲,他一向采取犯而不較(犯而不校)的態度,此刻卻有股鬱勃不平之氣。 2.常居士待我,那一番犯而不較(犯而不校)的態度,真可以說是菩薩心腸,便是老子待兒子,也未必能辦到這種樣。 3.在近代中國,由於教士、教民地位的提高,他們不再像鴉片戰爭以前那樣忍氣吞聲、犯而不較(犯而不校),而是以盛氣淩人的姿態肆意褻瀆佛教。 “分析”音同而誤。“校(jiào)”,訂正、校對,如校改、校勘、校稿子。“較(jiào)”,比較(高低、大小等),如較量、較勁兒。 第二個例句,“犯而不校”與“菩薩心腸”連不到一起,前者是不計較,說明其寬容大度;後者是慈悲。“犯而不校”,一般是對外人,老子對兒子,說“犯而不校”,不妥。 第三個例句,“忍氣吞聲”是怯懦,“犯而不校”是大度,連不到一起。“盛氣淩人”又是貶義詞。幾句話的感情色彩很不協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