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惱火
不說瑾娘這邊,隻說李家,但因為今日家中隻有他們一家子人在,就按照李老太太的要求,坐在一處吃飯。
當李先生看到今日居然是一桌從來沒有見過的菜式,還是很有些意外的。
他沒聽說家裏換了廚子啊?
要是家裏沒有換廚子,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新鮮菜式?這可是以前見所未見的呀!
不過,就算是換了廚子,這樣的吃法也奢侈了。
這一桌酒菜做出來也要不少錢呢,他家裏雖然有點家底,但卻不喜歡自己家的人養成奢靡浪費的風氣。
看到父親蹙眉,李公子有些害怕了,不由瑟縮了一下。
難不成,自己今天是好心辦了壞事?如果父親因此而生氣了,會不會反而耽誤了阿文入學的事情?
“這是換了廚子嗎?”李先生冷著臉問道。
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現在也在這裏,他大概就要開始罵人了。
“家裏沒有換廚子,這是你兒子孝順你的,怎麽我瞧著還孝順出錯兒來了?”老太太看到孫子如此害怕,臉色當下也不好起來。
他這個兒子別處都好,唯獨就是對孫子太過嚴厲了一些,平日裏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無趣的很。
聽到是兒子的手筆,李先生的神色越發的不好了。
他這個兒子好東西不學這些,亂七八糟的倒是學的很是精通啊?自己今天是好心辦了壞事?如果父親因此而生氣了,會不會反而耽誤了阿文入學的事情?
“這是換了廚子嗎?”李先生冷著臉問道。
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現在也在這裏,他大概就要怒了。
“家裏沒有換廚子,這是你兒子孝順你的,我這孫兒,確實是個孝順的,不管做什麽都忘不了你這個當父親的。”李老太太樂嗬嗬的說道。
他這個兒子別處都好,唯獨就是對孫子太過嚴厲了一些,平日裏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無趣的很。
不過,今日是好日子,她也實在是不想與兒子計較太多。
聽到是兒子的手筆,李先生的神色越發的不好了。
他這個兒子好東西不學這些,亂七八糟的倒是學的很是精通啊?
自己家裏人吃一頓飯罷了,犯得著弄出這麽一桌酒席來嗎?
況且今日也是正月十六,年都過完了。這一個正月,天天吃好的還不夠嗎?
這可都是錢啊,他辛辛苦苦的才賺幾個錢?
要是李公子知道父親這個想法的話,估計要吐槽兩句了,自己家那些好的,還不如人家萬盛和的一碗麵條、一碗湯呢,有什麽好的?
“太不像話了,誰給你的這個膽子?”越想越生氣,冷著臉,李先生衝兒子就是這麽一句。
他一聲暴喝,李公子一個瑟縮,又朝著祖母的身後躲了一下,老太太看到孫子如此害怕,臉色當下也不好起來。
在李老太太的眼中,這個孫子那就是色色都好,比他這個不通人情的兒子不知道要好多少。
“怎麽我瞧著還孝順出錯兒來了?”
李先生原本還想著繼續教訓兒子,哪裏知道,隻是一句話,就被母親懟了回來。
而李老太太後麵的話才真是讓他委屈死了。
“你自己不孝敬也就算了,難不成還要讓我的孫子學著你?”
這話說出來可就重了,莫說他是書院裏的先生,萬萬不能承擔一個不孝的罪名,就是尋常人家,也斷斷不敢應承不孝兩個字。
李先生忙就撲通的一聲跪在地上,對母親解釋。
“娘,兒子沒有這個意思,兒子隻是覺得如此過於奢靡。咱們到底也隻是小富之家,長此以往隻怕這個家就要空了,您也知道,這兩年世道不好,咱們家要是不節省些,萬一以後有個不好,可怎麽辦?”
他雖然迂腐,但是該算計的卻一點都沒少算計,這麽一個家呢,就指望著他過日子。
“父親這卻不是我出錢買的,而是萬盛和小食館送的……”即便是心裏害怕的不得了,李公子還是這樣說。
事情已經這樣,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不如大氣一點。
是他之前想的太簡單了,這件事,父親隻怕不會同意。
與其等父親回去之後,他在一個人跑過去說被父親教訓還不如此時,趁著母親和祖母都在將話說出來。
這般時候,父親就算是生氣,總會顧念著祖母和母親,不會對他痛下殺手。
果然,聽到兒子這話之後,李先生更生氣的不得了。
想他教書育人,正直了一輩子,怎麽就生出這樣一個混賬來?不學無術也就算了,竟然學會收受賄賂了!
李先生想著兒子這樣,竟然是再也忍不得了,直接抓起旁邊的一隻雞毛撣子,朝著兒子身上去招呼過去。
“你給我住手,我還沒死呢,要打你先打死我好了!”老太太快要被兒子氣死了,衝著兒子怒吼一聲。
李先生並不覺得自己這樣教訓兒子有什麽錯,但是母親連死的話都說出來了,他要是還不著手,那就是真真不孝了。
傳揚出去,莫說以後教書育人做先生,便是連做人都不能了。
當下李先生又跪在了母親的麵前,磕頭說道:“那樣您心疼孫子,兒子能理解,可是這孩子眼看著就要長歪了,再不教訓,隻怕是將來……娘啊,您也為兒子想想,別人送的東西如何能這般輕易接受?”
看著母親還是很生氣的樣子,李先生又將話說得直白了一些。
“人常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那萬盛和與我們家並無太深交情,這般時候上這麽一桌酒席,隻怕是另有所圖。”
雖然他也不知道,萬盛和這樣交好他一個先生所為何來,但直覺就是覺得有問題。
“你不過就是一個教書先生罷了,別人還能有什麽所求?”李老太太還是很生氣,她雖然覺得兒子這話好像有道理,但是又覺得兒子的身份不足以讓別人算計。
“父親,萬盛和也隻是想交好我們家罷了,他們家有一位小公子,今年六歲,想去書院讀書,所以才找了咱們家這個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