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穿越後我竟然是首負> 第80章 瞞不住的消息

第80章 瞞不住的消息

  對於朱曉軍來說,這一年的第一要務,就是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快點爬上去。


  “不然投資200個億建的這家工廠,就沒有它的價值了。”


  初期一萬台車的月產量,卻隻有不到2000台車的月銷量,要是被別人知道了,保不準就會在編排一番。


  “昌峰落子失誤,重金投資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經營慘淡。”


  朱曉軍幾乎能想得到,一旦這事情被捅破出去,熱搜上麵絕對少不了自家公司的一個名額。


  “難辦啊!”


  可不是一個焦頭爛額。


  ……


  已經是21年的1月了,年前的這一個月的銷售對昌峰集團意味著許多。


  首先,在北方的那些店的合約隻簽訂到年前,年後是否繼續合作,要通過這些店的業績來決定。


  其次,哪怕現在,元旦是一年的開始,民眾依舊會把除夕和春節當成界定新舊兩年的標誌。


  在這個關卡,一月份的銷量其實事關大局。


  今年的一月已經過了一半,可昌源汽車的銷售依舊不是太好。眼看著那銷量僅僅是比之前提高了那麽一點,五日平均銷量不過是擦到了60台車的邊。


  朱曉軍急了。


  可是急也沒有用,昌源新能源汽車的廠房外麵停車場上的車輛還是以每天20多輛的速度穩定地增加著。


  這還是關閉了大多數的生產線,僅留下最低產能的結果!


  ……


  提振銷量,各種努力終究是要做的。


  廣告投放已經沒有多大用了,畢竟之前也不是沒有投放過廣告。降價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實現,所以,集團能采取的措施終究有限。


  “集團上下要做好,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一直徘徊在這個位置的準備。”


  朱曉軍在會議室中,向下屬這樣說道。


  “那一部分還沒有進場的機器設備,就暫時不要去增添了——短時間內產能的恢複是不可能的,所以,員工的數量也應該削減一部分。”


  剛好就好。


  ……


  開這場會議的時候是一月下旬,距離春節放假還有不到半個月。


  下屬自然是將這個消息層層傳達下去,對那些新聘用的員工,集團采取的辦法是讓他們先自己決定去留。


  “選擇離開的可以找人力部自行辭職,選擇留下的要注意薪資的變化。”


  一張通知發下來,眾人傻眼了。


  “改革”後,昌源的底薪很低,80%的工資收入是按小時計價的工資。現在生產線開的很少,他們這些員工,能拿到的工資實在是不高。


  可是,並沒有多少人選擇即刻離去。


  畢竟,“走的人越多,剩下的人拿到的錢就越多”。如果走了四分之三的人,留下來的人在保證工時不變的情況下,甚至還多了將近10%的工資。


  大家都在等著別人先走。


  ……


  不過,總有些人頂不住的。


  其實,昌源原先給出來的薪酬也不算高,就是這樣一次之後可能還會有漲薪的可能,終歸是和自己關聯不大。


  “基本上輪不到我。”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所想。


  所以,在這個時候,不會有人還會奢望,自己還能在這裏留有一個完美的未來。


  “走吧。”


  另謀高就終歸成為主流,在一個時間點,昌源新能源汽車的員工一個個離開了——剩下的不多不少,留下了小一半。


  那些決定年後離職的,有些就不高興了。


  ……


  很多消息是瞞不住的,哪怕有些人有心去隱瞞。


  更何況,當事人其實並沒有想著怎麽隱瞞。


  《某新能源車企怪相——剛投產3個月就減過半,200億的投資打了水漂?》,像這樣的一篇文章不經意間出現在網絡上,一下子讓網絡上的人亂了套。


  “3個月,這不是昌源嗎?”


  下麵的第一條評論不知道是不是屬於作者雇的水軍,反正那短短幾個字,就讓那為了避嫌而寫下的“某”字形同虛設。


  “是昌源,本人剛剛離職,黑心車企,太坑了!”


  在這熱評下麵的熱評來自於昌源的一位前員工,苦訴企業“在完成一開始的訂單之後就關閉了大半的生產線,但目前依舊存在產品滯銷的情況。”


  於是,就這麽幾個小時,“昌源汽車投產即減產”這個事件就上了熱搜,緊挨著的還有一個質問。“昌峰集團究竟虧了多少個億”。


  這兩條熱搜一出來有人掛不住了。


  ……


  好在,新聞出來的那天不是交易日,沒有股票跳水的現象。


  即便如此,朱曉軍也不好受。


  昌峰288頂樓的董事長辦公室裏,朱曉軍看到網絡上堆出來的這些消息,微微皺眉。


  ——“公關部的意見怎麽樣?”


  “董事長,公關部已經在處理了。”


  說在處理,可真正要處理起來,談何容易!


  首先這新能源汽車銷售狀況不佳並不是假話,昌源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連著一個月都是慘淡。


  其次,那網絡上暴露的內容,雖說或多或少有些失實,大半是真的。


  “這就有些難辦了。”


  朱曉軍也不是那個小白了,他知道現在事情難辦——“首先要讓消費者有信心”,他如是想。


  “昌源的電動車是昌峰集團未來轉型的重要一環,隻有房地產的昌峰是走不穩的——現在,新能能源汽車這條腿雖說還很細瘦,卻是我們很看好的一個方麵。”


  朱曉軍在發布會上這樣開口,澄清之前的謠言。


  “昌峰集團已經針對新能源汽車銷量不佳的現狀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決心在短時間內通過一切合法合規手段提振銷售,促進回款。”


  “爭取早日重開生產線!”


  ……


  話雖然說得很好,可事實很骨感。


  有相關行業的記者注意到了這個風口,到昌源新能源的門麵對麵蹲點——他們拿起照相機,用紙筆記錄一天天的銷量。


  “事實勝於雄辯——南環路昌源,一天僅賣出1輛車。”


  “精準走訪:周邊群眾:這家店根本就沒有人來。”


  像這樣的紀實報告一下子就從各地冒出來,大有喪心病狂之勢——於是,一個熱搜又頂上去了。


  “你家邊上的昌源汽車,一個月賣出去幾輛?”


  一陣軒然大波正要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