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怪異之筆仙
為了衝擊七品神明之境,宋安康可以說是傾家蕩產,除了自用的幾件靈器之外,其餘的靈器、靈石之類都被宋安康給賣掉了。
他也不是什麽全能高手之類,對於煉器、煉丹、禦獸之類可謂是一竅不通,所以就連一些天材地寶、珍稀礦物、靈獸蛋之類的都被宋安康給賣掉了,可以說幹幹淨淨,現在窮的一批。
放眼諸天萬界,宋安康大概是最窮的七品神明之一了,就連身上的裝備也隻是八品的靈器,連一件神器都沒有。
所以不僅僅是為了守護人族,還是為了賺取資源和財富,為接下來的修行準備東西,宋安康也要去對付那些妖魔鬼怪,從這些妖魔鬼怪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源和財富。
殺人放火金腰帶,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族老祖,自然不能對人族下手,那還是對人族疆域內的妖魔鬼怪下手好了,順便也為人族解決一些小麻煩,避免人族那麽快就崩潰了,到時候宋安康連躲藏都沒地方躲藏了。
不過在這之前,宋安康還需要盡快適應暴漲的實力,順便學習一門魔道秘術。
禦經!
所謂禦經,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駕馭妖魔鬼怪,讓其完全為自己所用。
這是一門七品上等魔道秘術,修行之後能夠凝聚禦令,一旦將禦令種入到妖魔鬼怪的體內,便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妖魔鬼怪的所思所想,掌控其生死存亡,甚至是強行操縱其身體,做出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霸道、強勢、凶狠……妥妥的魔道秘術,並不像其名字那麽簡單。
作為魔道秘術,還是如此殘酷霸道的魔道秘術,其副作用也很是驚人,無論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是在施術的過程中,精神、意誌都會受到侵蝕,就連性格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奴役了一些三觀極度不正的妖魔鬼怪的時候,更是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這種影響和侵蝕下,修行者的精神會變得越來越渾濁,也就是真魂會變得越來越渾濁,意誌會變得越來越脆弱,性格也會越來越扭曲,持續下去早晚會走火入魔,甚至是化身成為妖魔鬼怪中的一員。
但是有著逆命天書的幫助,這些副作用都將會轉化為正麵作用,給宋安康帶來巨大的好處。
而且作為魔道秘術,修行進度極其可觀,甚至比大多數魔道秘術的修行進度都快,這對於宋安康來說又是一樁巨大的好處。
而之所以要修行這樣一門魔道秘術,自然是為了奴役那些妖魔鬼怪,讓其為自己所用,無論是通過它們了解一些厲害妖魔鬼怪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還是通過它們搜刮更多的資源和財富,都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考慮妥當之後,宋安康不再猶豫,開始修行這門七品上等魔道秘術禦經,同時也沒有忘了適應暴漲的實力,將之前修行的武功秘術融入到煉神大境當中,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自身的戰力。
至於更換裝備這種事情,現在的宋安康連半把神器都買不起呀。
時間流轉,宋安康的實力在不斷地提升著,禦經很快被他修行到了小成之境,接下來就該尋找合適的奴役目標了。
安城外城,趣書樓。
所謂趣書樓,售賣的自然是一些有趣的書籍,譬如故事、傳記、笑話……之類,平日裏都會有很多人前來購買和閱讀,往往要持續到深夜時分,生意可以說特別好。
在這些書籍當中,賣的最火的自然還是人族英雄斬妖除魔的故事,特別是數百位人族老祖斬妖除魔的故事。
但是往日裏門廳熙攘的趣書樓,數十天來卻是門可羅雀,原因無它,這裏鬧仙了,準確地說應該是鬧怪了,但是因為這隻怪異名字中帶有一個仙字,所以便有人稱之為鬧仙了。
數十天來日巡司和守夜司也接連派了數位武者和修士來此,最強的已經達到了築基圓滿,遺憾的是全都失敗了,一個個都死在了趣書樓。
趣書樓的怪異顯然非同凡響,眼看著守夜司和日巡司寥寥可數的金丹真人都已經外出獵殺妖魔鬼怪了,所以一位築基期的日巡司白銀巡捕便求到了幾個大家族身上,很快這幾個大家族就根據得到的情報,分別派出了一位金丹九轉的大真人趕往趣書樓。
這四位金丹九轉的大真人分別是赫家的老祖宗赫英彥、王家的新晉家老王新靜、李家的老牌家老李言言和梁家的千金粱敬焱。
四位金丹九轉的大真人居然都是女子,其中以赫家的老祖宗赫英彥實力最強,半隻腳已經踏入了神明之境,其次就是王家的新晉家老王新靜,然後是李言言和粱敬焱。
一行人來到冷冷清清的趣書樓前,看著方圓數裏毫無人煙,頗為淒涼的趣書樓,臉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根據僥幸從趣書樓中逃命的一位金丹真人所言,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隱藏在趣書樓的怪異便是鼎鼎有名的筆仙了。”
“據說筆仙已經活了幾千年,即將走到壽限的盡頭,所以最近幾十年才會瘋狂地獵殺人族,想要通過吞噬人族的精氣神晉升怪神之境。”
“怪異果然是怪異,在八品之境的壽命就能夠達到幾千年,若是我們人族修士也能如此就好了,而且怪異往往很難殺死,尤其是筆仙,擁有多個分身,這次隱藏在趣書樓的不知道是分身還是本體。”
“應該是本體,因為根據那位逃出去的金丹真人所言,趣書樓的筆仙實力少說也堪比金丹七轉以上的真人,筆仙根本分不出這個等級的分身,所以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隱藏在趣書樓的便是筆仙本體了。”
“讓人疑惑的是筆仙行事向來謹慎,往往不會出動本體,也不知道這次為何突然暴露了本體,莫非……莫非這隻筆仙快要晉升了,所以才本體親自出動,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消化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