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維達血漿怪
如果魔網不願被人“白嫖”,可以吱一聲嘛……既然不做聲,那就是默許咯。
嘿嘿!這一波啊,就叫做充分利用“開放性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
維達博士得意地竊笑兩聲,繼續做實驗。
這個新玩法的第一步,喬安先把自己變成“高等蜂人”形態,使體內的超自然蟲類血統充分激活,然後抽一管自己的血作為實驗體,搭配象征“死亡與生命”的13號盧恩符文oh,對血液施加7環“高等活化術”。
oh符文搭配活化類法術,作用是使活化效果自動恒定,永久生效。
這樣一來,喬安就以自己的血液為素材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體。
這套流程並不新鮮,喬安時常用這種方式活化血液,進而破解血液中的法術加密印記,可謂熟能生巧。
喬安這次活化自己的血液,目的不同以往,懷有更大的野心,試圖證明一個看似常識卻又關乎生命終極意義的哲學命題
在宇宙中的其他角落,不存在另一個在生物學意義上與“我”完全相同的個體;也不存在所謂的“平行世界中的另一個我”——“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回到實驗中來,普通人的血液施法活化,就形成一團果凍狀的“泥形怪”。
喬安特意變成“高等蜂人”再抽血活化,創造出來的活化血漿就會帶上顯性“超自然蟲類血統”,可以利用“啟蒙蟲類”這項超自然能力,賦予活化血漿最高10點的智力屬性。
喬安將這種完全取材於自身的新物種,命名為“維達血漿怪”,將它們隔離在實驗室中飼養,以便控製變量。
……
偵查目標維達血漿怪(超微型泥形怪,超自然昆蟲亞種,啟蒙生物亞種)
生命等級1級
健康狀態良好
屬性力量4,敏捷13,體質12,智力2,感知15,魅力18
……
施法偵查培養皿中一條蠕動的蟲形血漿怪,喬安滿意的點了點頭,隨手將數據記錄在實驗日誌上。
在創造血漿怪的過程中,“蟲類啟蒙”這個環節看似可有可無,其實對於喬安的後續實驗操作而言至關重要。
普通的活化血漿,也就是泥形怪,智力屬性低到小於1,無法統計,其它五項屬性則是相對固定的,同一種群的不同個體之間,不會有明顯差距。
喬安增加“蟲類啟蒙”這一環節,目的就在於主動調整實驗體的智力屬性,使之在0~10之間波動,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方便控製變量,使實驗數據看起來更顯著。
接下來的實驗流程,喬安就需要擴大“維達血漿怪”的種群規模,少說也得養個上萬條,樣本越多,得出的統計結論就越可靠。
就算是一滴血創造一隻血漿怪,上萬滴血也不是個小數目,如果喬安隻靠從自己身上抽血做實驗,失血太多,營養跟不上,難免有損健康啊……
還有沒有其它快速繁殖血漿怪且無損健康的方法呢?
喬安忽然想起羅蘭曾在一次閑聊中說起的創世神話。
在皇帝陛下的精神故鄉“厄斯天宇”,東方某大國的人們相信,人類是被一位人身蛇尾的女神創造出來的。
這位女神最開始是用泥巴捏人,創造出了世間第一批人類,後來覺得效率太低,就改用藤條蘸取泥漿,然後揮舞藤條,甩落在地上的每一滴泥漿,都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女神創造出來的人類分為男女兩性,兩性結合,即可不借助神力,自行繁衍子孫後代。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幼稚,卻給喬安帶來了啟發。
既然“維達血漿怪”是健康的生物,就應該有自行繁衍後代的能力。
而從法術偵查的結果來看,“維達血漿怪”是一種無性生物,如果它們真的會繁殖,多半類似其它軟泥怪,隨著年齡增長,體型不斷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分裂或者出芽生殖。
現在有一個小小的麻煩,“維達血漿怪”,別看長得像條短命的肉蟲子,其實自然壽命相當漫長,活上十年八年沒啥問題。
喬安可沒耐心等上數年之久,等它們自然發育成熟,這種時候就要使用人工催熟的作弊手段了。
沒錯,就是他自己發明的6環法術“群體時之砂”。
施展這個法術,可以讓20尺半徑內的生物加速成熟老化,正適合用來批量催熟血漿怪。
喬安小心的控製法力,以每秒一年的節奏使培養皿中的血漿怪加速生長,當血漿怪們成長到五歲左右的時候,光滑的體表就凸起數枚小小的芽孢,芽孢脫落之後就變成了血漿怪幼體。
果不其然,還真是無性出芽繁殖!
喬安愉快的吹了聲口哨,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實驗日誌上。
現在培養皿中這個壯大了的血漿怪種群,有老有少,有胖有瘦,不同個體之間的屬性差異就比較顯著了。
子代之間差異最顯著的屬性,當然是喬安在創造第一批母體血漿怪時就刻意製造出懸殊差異的智力屬性。
接下來,喬安啟動“高等內視術”,逐一查看所有血漿怪的身體屬性,而後統計出的種群均值如下
力量3,體質,智力3,魅力
下一步,喬安施展“變形術”配合“施法免材”,把自己也變成一隻“維達血漿怪”,通過“內視術”查看變形後的三項屬性。
屬性數據,通常會向上取整,這次為了精確對照,喬安特地保留了兩位小數,結果如下
力量3,體質
兩種方法得出的血漿怪種群屬性平均值,完全一樣!
那麽精神屬性呢?
普通的變形魔法,無法改變受術者精神屬性,但是8環“變形萬物”可以。
這一次,喬安就不親自上陣了,不然變形過後智力屬性退化到個位數,他怕自己忘記怎麽變回人形,永遠以血漿怪的身份存活下去……樂子可就鬧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