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八九章龍江剿匪之三
三八九章龍江剿匪之三
濟靜是蒙古人,早年間抱著一腔救國熱情遠赴蘇聯尋求革命道理。在蘇聯與日本幹涉軍的戰鬥中,年僅二十歲的他便憑借顯赫的戰功,當上了中國軍團騎兵連連長。對於此等人物,若能降得住,便是一員不得了的戰將。
見於國棟提出了疑問,胸有成竹的陳靖亞,將嘴巴伏在於國棟的耳邊,如此這般的和他耳語了幾句。
於國棟聽罷,臉上浮現出了壞笑,說道:
“這主意也就你這種人能想得出,我真想不出你在奉天講武堂學的都是啥?不管是打仗還是搞事,你咋就不知道按規矩出牌呢。”
陳靖亞笑著說道:
“我打小跟著我爹練拳,我爹說過天下武功都有套路,可若要都按套路打,哪家也打不贏哪家。但凡高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速度快,敵未動,我先動,敵未到,我先到。再一個就是要有爆發力,敵打你十拳你沒趴下,而你隻用一拳就可以將對手放倒,這才是高手。至於用啥招數,那就不用太講究了。”
於國棟說道:
“你知道為啥東北匪患屢剿不絕嗎?就是因為像你和你爹這樣的高手太多。”
陳靖亞搖搖頭說道:
“匪患不絕,不是土匪厲害,而是政體昏暗。越來越多人被推向了生存的邊緣,是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我這次回來,就是要分地,將我們屯墾營開墾出來的土地,按照墾民的多寡分給他們。民眾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誰還願意鋌而走險嘯聚山林為非作歹。”
於國棟聽罷,臉上浮現出了驚詫之色,說道:
“這可是個大動作,說好聽點這是一場革命,說不好聽點,在當今政府眼裏就是一場暴亂。”
陳靖亞點點頭說道:
“這一點我很清楚,但你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麽我們用盡一生所追求的的國民革命還有什麽意義。”
“對!若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業、商者有其產,那我們的國民革命將成為空談。”
一個高亢的聲音在兩人背後響起,陳靖亞和於國棟急忙回頭看去。
隻見陳靖亞的導師葉開,與一個三十幾歲,戴眼鏡,身穿青色中山裝的中年人,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了他倆背後。
陳靖亞雖然兼著龍江軍墾公署參議的職務,但他這個參議隻有掏錢的份。他人平日裏很少在龍江軍墾公署露麵,總的來說他這個參議,隻是個參與但從不參加議事的半拉子參議。因此他至今對龍江軍墾公署到底有多人,誰任什麽職務,誰負責哪一塊都一無所知。
由於分地的是還未公開,陳靖亞生怕會提前傳出去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便問葉開:
“這位大哥是…..?”
葉開急忙向陳靖亞介紹道:
“這位是咱們龍江軍墾公署的特務處處長黎天才。”
李大釗事件轟動全國,陳靖亞也當然知道這個黎天才是哪方神聖。聽罷心裏先是一驚,隨即向黎天才伸出手,說道:
“原來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黎大英雄啊!”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是明朝忠臣楊繼盛的名句,他一生為反強權,與奸臣嚴嵩對立,把生死都置之度外。據說,在他第二次被誣陷下獄,臨刑前在獄中牆上題了兩句述誌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革命先驅李大釗十分推崇楊繼盛的品德,在1913年主編《晨報》副刊時,就在創刊號上選刊了“鐵肩擔道義”一句作為本期警語。
陳靖亞在哈爾濱讀書時對李大釗的文章極為推崇,因此對這個出賣李大釗的黎天才心生厭惡。故此,故意用這兩句述誌詩來誇黎天才,實質上是借詩來罵黎天才。
黎天才何等聰明,豈能聽不出陳靖亞言語中夾雜的鋼針利劍,但臉上沒有顯露出一絲怒色,仍滿麵堆著笑對陳靖亞說道:
“適才我與葉參謀長聽到了你二人的談話,鄙人對陳兄弟的膽識極為讚佩。但我要提醒陳兄弟,平均地權可是要觸動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帝國主義根本利益的,自先總理辭事後,中國當權者便成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背後有帝國主義撐腰的蔣介石、汪精衛之流,你這樣做無異於自尋死路啊。”
陳靖亞臉色鐵青,說道:
“國民黨政府如果還認中山先生是國民的奠基人,就應該將平均地權、節製資本兩大政策執行到底。”
黎天才說道:
“餘不才,也曾研究過中國的土地政策。依照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所表述,土地革命應分兩步走,一,實施二五減租,緩解地荒所帶來的危機,減少封建地主對佃農的盤剝,緩解封建地主與農民間的矛盾。二,核定現有地價,將土地增值部分收歸國有,減少封建地主手裏的土地數量,並將其轉化為股權,將政府手裏的地分給佃農,從而逐步達到耕者有其田的目標。你這兩步並做一步走,所需的資金非常巨大,不知道這推動土地革命的錢從哪裏來?”
陳靖亞說道:
“東北地多人少,民生公司既掌握大量荒地,也掌握工商業和林權礦權。我們除了將黑吉拓墾的土地無償分給失地農民之外,還可以用開發山林礦產及工商業的股份,將地主手裏的閑置土地置換出來。至於所需的資金嘛….,我想我們一定有辦法解決的。”
黎天才見陳靖亞語氣堅決,似乎胸有成竹,與葉開交換了一個眼神,說道:
“好,陳兄弟若想好了,咱們就一起大幹一番。可這事不能悶聲幹,一定要宣傳出去,讓全中國的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最北端,在這白山黑水間的原始山林裏,有這麽一群有誌之士,在堅定不移的將先總理的革命理論付諸於實踐。”
在王南屏與洪文華向陳靖亞提出分地時,他還有一絲猶豫。他認為減租減息及農會尚且前程未卜,此時貿然提出分地,會遭遇更大的阻礙。可沒想到這一想法還未實施,便得到了這個麽多人的支持,因此他也堅定了分地的想法。
黎天才之所以被張學良倚重,此人確實是個人才是一個方麵,最重要的是此人不但是主持奉係情報網的中堅力量,還與中共地下黨北方特科,國民黨的情報組織均有深層聯係,可以說此人的能量是巨大的。
很快,對國共兩黨政策有著深入了解的黎天才擬定出了,黑吉兩省拓墾行政公署第一份關於土地政策的綱領性文件,《黑吉兩省清丈荒地拓墾章程》。並將此文件,通過關內外的各大報紙公之於眾。
盡管此章程對土地的使用和買賣都進行了明確的限製,但這一消息還是引發了軒然大波。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土地一向被廣大民眾公認為最大的財富,農民對土地的渴求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的地步。此章程一出當即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那膽大的,在老家因戰亂和地主的壓榨實在過不下去,便踏上了奔向北滿的漫長旅程。
金秋十月,黑的流油的三江平原也進入了收獲季節。莽莽原始山林裏,紅豔欲滴的刺梅果,成串的山裏紅隨處可見,草叢中大小鬆蘑,及鮮的讓人再不尋其它的小黃蘑隨處可見。才將開墾出的黑土地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大豆由青變黃隨風搖曳,等待收割的高粱和稻穀,被那沉甸甸的穗子壓彎了腰。
田間的地頭上湧來了一群人,他們手裏即拿著鋤頭也拿著獵槍及大刀長矛。
當在紮賁諾爾戰鬥中失去一條胳膊的湯海泉營長,帶著183名官兵來到這片兩道山梁間的沼澤地時,這裏除了有兩座馬架房外,方圓幾百裏之內根本沒有人煙。
湯海泉是被蘇俄士兵從廢墟裏扒出來的,在那場血肉與鋼鐵的較量中,他永遠失去一條胳膊。
在大烏戰的蘇軍野戰醫院裏,有許多東北軍傷兵,在那些忙碌的蘇聯醫生護士中間,他見到了幾個熟悉的中國麵孔。這些中國麵孔大多稚氣未脫,身上穿著蘇聯軍服,但從他們眼神和和藹的言語中,他能感覺到一絲親切。
在大烏站野戰醫院醫治傷痛的大半個月裏,湯海泉知道了資本主義和軍閥的關係,理清楚了中東路事件背後的陰謀。搞明白了中國軍人應該為什麽而戰,為誰而犧牲是值得的。
回到滿洲裏後,十七旅餘部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湯海泉心灰意冷,幾度向張林雨提出退職請求。此時十七旅殘部已經改編為龍江屯墾旅,升為副旅長的張林雨舍不得這員大將,撫著湯海泉失去的那條胳膊說道:
“與蘇俄開戰本身就是個錯誤,我們被南京中央政府那幫人給當猴耍了。現在我們明麵上叫做龍江屯墾旅,實質上已經不再是吃老張家糧的兵了。但我們這些弟兄還在,韓旅長、林團長的魂還在,十七旅的魂還在,那些浴血奮戰過,劫後餘生的弟兄們還在。你走,我走,大家都走了,這些傷殘的弟兄怎麽辦?你們十四團僅剩的183名弟兄怎麽辦?”
張林雨的一番話,讓湯海泉猶如醍醐灌頂,騰的站起身說道:
“老子是屬牛的,打仗咱不怕死,拓荒咱也有股子牛勁。隻不過咱以後再也會為他老張家赴湯蹈火,咱隻為三千萬東北父老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