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三章西線戰事
七十三章西線戰事
一封開頭加了三個AAA的密電放在了蔣介石的案頭。由於這封電報是張學良以個人名義發給蔣介石的機密電文。親來送電文的海陸空軍參謀長的何應欽,不敢看裏麵的內容,將其直接放在了蔣介石的案頭。
東北易幟,讓蔣介石在名義上實現了統一中國的夢想,鞏固了南京政府的政治地位,同時也贏得了美英兩國及全國人民的讚譽。因此蔣介石對居於首功的張學良,非常賞識。可在這賞識之餘,他也為東北軍這支武裝到牙齒的東北虎而擔憂。
東北軍經過張作霖的多年經營,實力非常強悍,無論是陸軍還是空軍,在裝備和實力上都優於中央軍。為此蔣介石與何應欽一起,擬定了旨在消減西北軍、晉綏軍、東北軍實力的整軍計劃。
“娘希匹,現在中蘇交涉已成騎虎之勢,他張漢卿竟然想與蘇和談。簡直是不可理喻!”
蔣介石將電報狠狠拍在桌麵上,破口大罵了起來。
何應欽見蔣介石情緒激動,也不敢問,拿起電報草草看了幾眼。見電文不長,但意思很明白,三江口一戰東北海軍損失殆盡,日本人蠢蠢欲動,大有趁機奪取東北之勢。中蘇一旦大規模開戰,以東三省之力實難支持,希望中央以軍餉糧秣支持東北與蘇決戰。中央如感覺無力與蘇決戰,應趁和平之門還未全部關閉之時,放棄強硬態度與蘇和平解決此事件。
何應欽看明白了張學良來電的意思,默默將電文又放回到蔣介石的麵前,說道:
“西北軍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所部大軍,正沿隴海線進擊。現在中央既要剿滅赤匪、又要對付西北軍,哪裏還有多餘的錢糧支援東北軍?”
蔣介石想了想說道:
“以我的名義給張漢卿回電:三江口一役仍為暴俄恫嚇,行動決不敢深入我境。望弟與中央保持一致,對俄問題未能不操勝券。”
何應欽擬好電報稿後,蔣介石還有些擔心,囑咐何應欽道:
“北平行營主任何成駿向來與張交好,可令其代表中央政府趕往沈陽,促使其鎮定不屈,以防其與蘇單獨和談。”
何應欽走後,蔣介石還不放心。因此這時正值西北軍反蔣,他害怕對張學良這個東北虎下手太重,會導致局勢逆轉。隨即命侍從室副官將智囊張群、楊永泰喊了過來。
張群和楊永泰都是新政學派的領袖,這個由政客學者組成的新政學派,被那些國府要員們私底下稱為糨糊,是蔣介石拉攏各實力派的工具。
張群與吳鐵成是促進東北易幟的幹將,在東北待的時間比較長,對東北的情況比較了解。在聽了蔣介石疑慮後,立即分析道:
“蘇聯和日本在東北都有特殊權益,蘇聯根據俄奉條約,據有從滿洲裏到綏芬河及長春一線的鐵路,及沿線的相關設施。與日本不同的是,他們隻派駐了上千名鐵路和商務人員。而日本人將東北當成了自己的保護地,不但在南滿鐵路附屬地內駐有大量軍隊,還不許中國人進入,公開幹預和插足東北事務的事件常有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對東北的威脅比蘇聯要大得多。於皇姑屯炸死張作霖,就是日本人意圖控製東北的圖謀。張學良為避免東北淪為第二個朝鮮,毅然宣布易幟,就是想讓東北與全國連成一片,以全國之力抵禦日本的野心。可當今日本之強,不但以東北之力無法抵禦,就是集合全國之力也無把握,何去何從,但請主席早做決斷。”
蔣介石一聽,心道:
“我就是做不了決斷,才讓你們來拿個主意,你說這些屁話幹嘛?”
張群並未覺察蔣介石表情上的變化,繼續說道:
“既然我們集合全國之力都沒有把握抵禦日本,何不如索性令張學良強硬到底,等局勢無法收拾後,再交給國聯作決斷。如今,即便東北軍政府能收回中東路,日本也絕不會任我們獨有,必會再起風波。與其懸而不決,倒不如索性將其交給國聯仲裁,和平外交段解決此事。從英美因擔心日本侵吞東北而觸及自己的利益,轉而支持東北易幟一態度來看,隻要我們將其交於國際仲裁,英美等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一定會製約蘇聯和日本的。”
張群提出的將中東事件交國際總裁的辦法,既不符合蔣介石借此宣誓反共反蘇決心,向英美獻媚的立場,又不符合借此事件削弱東北軍的原則。因此任由張群如何鼓噪弄舌,隻是不言語不表態。
自一旁察言觀色已久的楊永泰,打斷了張群的鼓噪,開口說道:
“中蘇中東路之爭,既不在路權也不在外交上的勝利。而在於能否削弱東北軍這隻東北虎,在於能否取得英美的認可,加入世界反蘇反共陣線。日本,國聯常任理事國之一,作為反蘇反共陣線而言,必將成為我們的朋友。反蘇反共帶來的利益,不唯中東路的權益,還有外蒙改製,西北的邊防計劃,以及國際社會的認可,其利益無限大,區區一個中東路即便是放棄也是值得的。”
楊永泰說了這麽多益處,其實隻有一條說到了蔣介石的心裏,那就是以東北軍之力即打不過蘇聯更打不過日本,不管東北軍政府能否奪回中東路權益,經過此戰折損過半是必然的。
在外人看來蔣介石這是以東北的安危為賭注,換取將東北軍這隻老虎變成貓的斷臂之策。可在蔣介石心裏卻不這麽認為,不管張學良有沒有易幟,他根本就沒仔細研究過這塊光沃千裏,煤鐵資源豐富的黑土地。他心中的地盤在江浙、湖廣這些富庶的地區。東北,天寒地凍,即便是物產頗豐,哪趕得上生齒繁夥,物產富穰,水浮陸行、土賦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廣好。
蔣介石沒有將光沃的東北黑土地放在心上,二日本人對此卻垂涎已久。在中蘇間爆發大規模衝突之際,一支由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帶隊的參謀考察團,正悄然行走在通往滿洲裏的路上。在關東軍眾多參謀中有軍刀之稱的石原莞爾,料定中蘇軍事衝突最大規模的武裝較量,將發生在西線,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通過觀看戰場戰爭,對中蘇雙方的戰鬥力做一個評定。此時日本關東軍已經做好了侵占南滿鐵路沿線城鎮的所有軍事準備,隻等中蘇雙方打得筋疲力盡時,打出遏製蘇俄擴張的旗號,東北軍政府徹底推翻東北軍政府,一舉侵占東北三省全境。
日本人密切注視這場即將拉開帷幕的中蘇大戰,而作為依蘭鎮守使的李杜,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卻有著清醒的認識。
他認為以當今東北之現狀,與蘇聯反目隻能是便宜了日本人這支惡狼。再加上在王樹常率領抗俄軍東路軍抵達哈爾濱時,張作相向吉林軍各部軍事主官下達了力避決戰,節節阻擊,保存實力的密令。因此李杜在權衡利弊後將最善於防禦的馬憲章團,及手裏僅有的一個野戰炮連放在富錦,以作二線防禦之準備。同時,將熟悉山林地形,善於突襲的陳東山團放在了側翼的蘿北林區。
東北軍的火炮都是集中使用的,步兵旅最多也就有一個迫擊炮連,李杜的部隊真麽會有兩野戰炮呢?
原來這炮可不是東北軍給配的,而是李杜所部在清剿白俄匪軍時,從白俄匪軍手裏繳獲的。
當年日本軍隊以幹涉國的名義進入蘇聯,將大量日式裝備給了那些反對蘇聯蘇維埃政府的白俄匪軍。隨著幹涉軍的相繼撤出,這些白俄匪軍也就失去了依靠,紛紛逃往孤懸於外的中東鐵路沿線。起先張作霖礙於日本人的麵子,對他們采取了容忍的態度,可後來這幫白俄匪幫越鬧越歡,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狀態。便令張學良組織兵力展開了大規模圍剿行動。也就是在那場行動中李杜所部繳獲了這兩門日式75毫米野戰炮,及兩百餘發炮彈。
蘇軍拿下三江口後,於次日以一個加強團的兵力進攻同江縣城。受蘇聯華商會支持搞過橙色革命的陳東山,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和裝備、打法都非常熟悉。麵對船堅炮利、且有空中支援的蘇軍,他豈能固守一城白白挨蘇軍的炸彈,便打算將蘇軍引入蘿北山區後在給予痛擊。因此並未命令所部死戰,而是稍作抵抗便撤進了山高林密、沼澤眾多的蘿北林區。
蘇聯人也是該著蘇聯人不吃這個虧,他們進占同江縣城後,僅僅在哪裏做了一天的政治宣傳,便撤出了同江縣城。宮聲武帶著一個加強了兩門迫擊炮的步兵營,在山林裏整整埋伏了一天一夜,也沒見著蘇軍半根毫毛。第二日,宮聲武得到報告,蘇聯軍隊已經撤走,在請示了陳東山後,命令副營長宮邦傑帶領一個加強排進駐同江縣城,也算是光複了同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