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心慌枕上顰西子
濯清知道惜春對賈珍、尤氏有意見,覺得他們拖累了自己的名聲。
尤三姐可不是尤氏、尤二姐那個好脾氣,她冷笑道:“咱們都是一個園子裏住著,誰也別嫌棄誰!”
寶釵怕這桌的事情鬧大,那桌上的老太妃麵上不好看,道:“明年開春咱們可能就要去金陵,你們在都中,若還有什麽事情要辦,得抓緊了!是不是啊,清哥哥?”
濯清知道惜春的性子,隻是嘴上,未必就是想和尤氏鬧翻,點頭道:“四妹妹要不要和二妹妹回榮國府一趟,我到時差人送你去!”
惜春見濯清開口,也不再耍性子,隻是道:“我不要別人送我去,二哥哥你陪我和二姐回去一趟!我就想拜別老祖宗!”
惜春雖然麵冷心狠,賈母對她的好,她還是記在心裏的。
迎春就是再笨也看出些不妥來:“三妹妹別鬧,哥哥正事多,咱們姐妹結伴回去就是!”
濯清有點心疼迎春的心翼翼,笑道:“仗都打完了,哪有那麽多事,回頭就陪你們一起去,正好和外祖母、舅舅他們道別!”
濯清稱呼賈母、賈政都是以黛玉的口吻。
惜春心裏隻有濯清一人,見他寵著自己,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迎春也感受得到濯清的關懷,隻是她不知道什麽好,想了半又把頭低下了。
黛玉道:“我也去吧,就怕老祖宗到時候不放我走!”
湘雲笑道:“幹脆大家都去,住個幾,免得老祖宗她老人家惦記這個,惦記那個的!”
尤三姐可不敢對濯清發脾氣,心裏雖然不爽,總算是忍了下來。
的言語風波,就這麽過去了,濯清見岫煙一直沒開口,主動問道:“岫煙,我們去金陵,你父母怎麽的?”
邢忠夫婦這些年,靠著濯清發了不少財,濯清還有點擔心他們舍不得這佛香的生意。
不過濯清擔心的事沒有出現,不知道是不是岫煙的勸阻,還是邢忠自己就明白生意全靠女婿幫襯。
“父親已經帶著母親回姑蘇老家了,他想在蟠香寺附近買些田地,在那安享晚年,姑蘇離金陵也近,萬一哥哥有什麽事要托他去辦,隨時都可以去!”
濯清一聽樂了,這邢忠倒是有人物生存智慧的人,活的倒比一般人通透。
岫煙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性格估計就是這樣養成的。
濯清本來昨就應該留宿瀟湘館的,黛玉謙讓給了寶釵,今他什麽也要賴在瀟湘館了。
紫鵑幫著兩人整著被褥,又試試熱炕的溫度。
黛玉知道哈米克孜亞沒有跟濯清回來,留在波斯當她的王國的女王了。
“麗婭姐姐將來也去金陵嗎?”黛玉問道。
“要去的,不過水杉還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將來要不要去草原,我還在猶豫!”
如果水杉在江南長大,他肯定不願意再去草原,水草再豐美的草原,也比不上富庶的江南。
“那麗婭姐姐有的頭疼了!”黛玉從來沒有去過草原,但是不妨礙她知道那裏生存條件惡劣。
“孩子們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父母安排的,他們未必喜歡!”濯清的話離經叛道,黛玉卻覺得他的話非常有道理,可能她骨子裏就向往那種自由。
不知道黛玉是不是今,被寶釵有了楠兒之後嘚瑟的表情刺激了,黛玉主動道:“我也想和哥哥有自己的孩子!”
黛玉完之後,臉色通紅,右手上抓著手帕的一隻角在不停地絞著。
濯清卻破荒地沒有笑她,他怕黛玉臉皮薄,到時候惱羞成怒,反而弄巧成拙。
“那愛妃,咱們就歇息吧!”濯清想,最好在皇上駕崩前有了子嗣,不然又是要等將近三年,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年。
兩人有近兩年多沒在一起,有近三年沒有同床共枕,可見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濯清摟著黛玉的芊芊細腰,感覺比以前豐腴了一些,濯清在黛玉耳邊細語道:“妹妹似乎胖了一點,稍稍有了些肉肉!”
“那是好還是不好?王太醫還我調養的不錯,病根已除了!”
“當然是好了,我的王爵還等著咱們的孩子去繼承呢!”
黛玉顯得非常開心,手指在濯清的胸膛上劃圈道:“咱們那年在揚州,躺在一起聊的時候,我就想,將來如果有機會嫁給哥哥,我一定要給哥哥生一個大胖子。”
“你想得夠遠的!”
“哥哥那時候在想什麽呢?”
“我啊!我就在想,這麽貌美如花的仙女妹妹,不能便宜了外麵那些臭子,還是跟著我算了!”
“那你不也想得夠遠!”
“哼哼!我才見妹妹第一麵時,就把咱們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騙人!”黛玉臉一紅,不過隨即又好奇地問道:“那你想咱們孩子的名字叫什麽?”
“妹妹行動好似風拂柳,當然叫水柳了!”
黛玉一聽就知道濯清拿自己打趣:“不理你了!”著假裝生氣,轉過身去,背對著濯清。
濯清哪裏不懂黛玉的心思,貼著她的後背,對著黛玉的耳朵吹了口熱氣。
黛玉頓時耳根都紅了,聲音略有些顫抖:“哥哥別鬧!”
“不鬧怎麽會有孩子,妹妹隻管閉眼享受!”濯清不由分便親了上去。
如此風流興莫支,好花含笑雨淋漓。心慌枕上顰西子,體倦床中喜娉兒。
妙外不容言語狀,嬌時偏向眼眉知。何須再道中間事,連理枝頭連理枝。
……
黛玉如今已經年芳二十,不像才大婚時候那麽瘦弱,身形已經完全是成熟女人的樣子,雖然依然偏瘦,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不堪征伐的女孩。
當然相對於濯清強壯的身體,她還是戰鬥力非常弱的一方,半夜不得不讓紫鵑來替代自己,她則按醫書上的吩咐,保持易受孕的姿勢。
濯清在水乳交融的那一刻,有一種預感,這次絕對正中靶心,上一次麗婭懷孕,他也同樣有這個感覺,事後證明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