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影骨一月印三江
尤二姐性格柔順,濯清非常喜歡她這一點。
不過尤氏姐妹讀書都不多,報社、詩社是幫不上忙的。
姐妹倆也沒什麽理財當家的本事,好在濯清家大業大,並不在意養幾個閑人。
尤二姐伺候濯清,極盡所能地討好,比香菱還要溫柔乖巧。
濯清也不是無情的人,從那日後,尤二姐的月銀提升和晴雯、香菱一樣。
傅試已經帶著都中沒有度牒的和尚道士,去了都中北部抗旱防蝗,卻把傅秋芳丟在隨園沒有接走。
由於都中豪門大戶人家,幾乎都有家廟道觀,許多僧侶道士都沒有度牒身份的,換句話就是假和尚、假道士。
上次,濯清為了整頓混亂的寺廟,曾經還遇到過刺殺。雖然並非僧侶所為,卻被傳得有鼻子有眼。
這次利用抗旱防蝗,濯清再一次要求,鴻臚寺重新登記僧侶、道士、尼姑等,加強對這些人的管理。
對此次不願意去抗災的僧侶道士,全部流放到恰克圖,那邊正好缺少人手。凡表現積極的,將來優先發放度牒。
目的就是甄別篩選,真正一心向佛道的,給予正式身份。其餘不事生產、魚目混珠的假和尚、假道士統統還俗。
鴻臚寺籌建三所學院,正好需要大量勞動力。
不過濯清此舉也得罪了不少權貴,甚至四王八公中的一些舊勳貴,也不滿濯清的舉動。
皇上又為了遏製太子黨過快發展,濯清籌建醫學院的折子,也給留中不發。
這樣,朝堂上又形成了短暫微妙的平衡。
太子有些憂心忡忡,濯清倒顯得無所謂,反而勸慰太子:“不能誌同道合的那些舊派勢力,將來都是太子黨打壓的目標。
一朝子一朝臣,清除一些舊勳貴,給將來新勳貴騰出位置來。”
太子顯然不能完全同意濯清的看法,不過事已至此,也隻能緩一緩過快的步伐。
傅秋芳被傅試送到隨園,濯清也不能不管,再一下子放了傅試十萬兩銀子的“血”,他有點情緒,也屬正常。
傅秋芳被安置在湘雲的枕霞閣,與湘雲作伴,月銀與湘雲相同。
傅秋芳不像尤二姐,隻懂以色娛人。她是能幫上黛玉的忙的,濯清讓她跟著黛玉,在報社幫忙。
傅秋芳擔任有點類似秘書一樣的工作,幫助黛玉處理一些雜務。濯清這樣安排,是為了減輕黛玉的負擔,畢竟林妹妹的身體要緊。
濯清這兩日有點心神不寧,馬上就要到十五,要與元春在牟尼院會麵。
靜玄師太圓寂後,濯清也少了去牟尼院的借口,加上後來南征,回都中後又事務繁多,已經快兩年沒去了。
濯清自然想到了妙玉,自己可以找借口陪妙玉去牟尼院,也好乘機與元春見麵。
濯清想到這,便起身前往納蘭寺東院,去見妙玉。
由於秦可卿生下水清柔後,濯清經常來納蘭寺,不過西院去得多,東院隻是偶爾串串門。
妙玉從在蟠香寺長大,習慣了清淨,平日也隻跟黛玉、岫煙幾個有來往。
妙玉幾乎對所有人都冷冷淡淡,隻對濯清例外。
每次見到濯清,妙玉心情都非常愉悅。
濯清把來意一,妙玉就欣然答應。
妙玉笑道:“我也多日未去牟尼院,正好出去散散心。”
濯清問妙玉:“靜玄師太曾,牟尼院有釋迦牟尼的佛指舍利,可有此事?”
妙玉答道:“師傅也未曾見到,聽是在佛塔的地宮之中。”
濯清點頭道:“我還聽聞佛指舍利,還有影骨,這是何緣故?”
妙玉道:“師傅曾告訴我,自唐以來,大的滅佛運動就有好幾次,影骨也是怕佛指舍利真身被毀!”
妙玉的話印證了濯清的判斷,正在思索中時,妙玉問道:“我聽哥哥也在大力整頓寺廟,許多僧尼都對你不滿呢!”
濯清笑道:“我並沒有動牟尼院等皇家寺院,主要針對的是私人寺廟,還有地下非法傳教。此舉對牟尼院這樣的正規寺廟有利,他們香火旺盛許多呢!”
妙玉這才放下心來:“原來是這樣,我還擔心哥哥也發動滅佛運動呢!”
濯清拉住妙玉的手道:“怎麽會呢?我對靜玄師太這樣的得道法師,都是非常欽佩的。
佛教傳入中原已經上千年,早已經本土化。弘揚正統佛教,有利於抵禦外來宗教的入侵,以及鏟除非法邪教的生存土壤。”
妙玉笑道:“我可沒有哥哥想得那麽遠。隻是擔心你,怕你又像上次那樣被人刺殺!”
濯清安慰妙玉道:“那次也不是僧侶刺殺我,隻是正好是我整頓寺廟的時期,別人誤解罷了。”
濯清帶著妙玉,前去牟尼院。以前濯清來,最多是身份尊貴。
現在濯清掌管鴻臚寺,可以是牟尼院的頂頭上司。
牟尼院的住持親自出寺迎接,濯清隻推:“我陪府中的側妃前來拜佛,不需要正式接待,隻選一個僻靜的側殿即可,隻是要叨擾方丈幾日。”
牟尼院住持連連:“阿彌陀佛!不敢!不敢!”
妙玉雖然知道自己戴罪之身,難有名分,但是濯清對外人她是側妃,讓她心裏喜滋滋的。
妙玉知道濯清,要在牟尼院會見元春。她隻當濯清有要事與貴妃“姐姐”商議,並未多想。
牟尼院主持當然想不到,自己的頂頭上司,要在自己的寺廟裏,和貴妃娘娘幽會。
他隻當濯清是來暗訪的,還命令寺中僧侶,嚴禁靠近濯清所住的側殿。
因為長安城瘋傳北靜郡王,要大力整治各個宗教場所。凡不聽話的僧侶道士,統統流放西伯利亞。
濯清在牟尼院幾日,隻詢問了住持一件事,就是能不能瞻仰一下佛指舍利。
牟尼院主持雖不敢得罪濯清,但是佛指舍利,乃是鎮寺之寶。何況還鎮在佛塔下的地宮中,也無法拿出來展示給濯清看。
不過方丈拿出了一枚,根據佛指舍利的大形狀,製作的“影骨”,給濯清欣賞。
濯清見那影骨的質地,猶如白玉,用一個金匣子裝著,外麵用紅綢布包裹著。
果然“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