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股力量聯合拒敵
李傕沉思良久,點了點頭,沒有拒絕。
追擊皇帝和百官,是為了讓自己在長安立足的時候有著更多的底牌。
但當諸侯的兵馬攻入三輔的話,難道說要憑借把持皇帝和百官來威脅劉璋嗎?
諸侯的實力提升後,其實在對待朝廷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尊重可言,就算是朝廷徹底的沒落,或者是皇帝和百官全部死在奸臣的手中,他們也不會有發自內心的悲傷,隻會有一些感慨罷了。
沒有了朝廷的掣肘,諸侯在發展的時候會更加的肆無忌憚,有實力的諸侯將會有更多的想法。
原本打算繼續進攻皇帝和百官隊伍的兩人,商談妥當後,立即派人聯絡張濟。
張濟為長安周邊實力強勁的一支,因張濟的侄兒訓練將士有方,倒也有著不錯的戰鬥力。
李傕、郭汜和張濟,這三股強勁的力量,聯合起來,將會有著何等的效果呢。
且當前位列文榜的賈詡,就在張濟軍中。
賈詡是智謀很高的謀士,在計謀上,是為李傕等人所欽佩的,當初若不是賈詡的話,說不定他們這些董卓餘部,還在涼州遭受朝廷的打壓呢。
在李傕等人看來,賈詡那就是他們需要守護的人才。
涼州之地,能夠有這般的人才,著實是讓人振奮。
尋常賈詡在人前表現的很低調,絲毫沒有位列文榜的傲氣,不過想要從賈詡的口中得到相應的計策,遠遠不是那般簡單的事情。
皇帝和百官的隊伍,因此逃過一劫。
“聖上,蜀侯大軍,攻破陳倉,正在向郿縣進發。”新任衛尉周忠,振奮的說道。
劉協聞言,麵露喜色“可否屬實?”
“蜀侯傳來消息,讓聖上小心周全,待攻破了賊人,便會迎接聖上。”周忠道。
劉協點了點頭,至於說相信了幾分,那就不可知了,少年的時光,完全是在黑暗中度過的,難免會讓劉協對其他人無法有信任。
不過劉璋率軍出擊,還是讓劉協比較感動的。
“返回長安的途中,要小心一些。”劉協叮囑道。
因為李傕和郭汜的聯合追擊,讓護送皇帝的隊伍,實力削弱的厲害,更是有不少的大臣、宮女,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殺。
提及劉璋攻破陳倉,百官的心中,似乎不是滋味。
屬於劉璋的力量,早就攻占了長安,可是麵對朝廷的求援,劉璋麾下將領,置之不理。
顯然在劉璋麾下將領的心中,占據長安,比之支援朝廷要更加的重要,其實從那一刻起,趙雲在皇帝和百官的心中,就已經上了黑名單。
趙雲是屬於劉璋部下,忠實執行劉璋的命令,自然是沒有不妥當的地方,關鍵求援的是百官和皇帝。
李傕和郭汜因為益州軍攻破陳倉而退去,皇帝再度萌生離開長安的念頭,卻是為楊定等人勸住。
益州軍和李傕、郭汜有爭鬥,那是很好的事情,最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魚死網破。
李傕和郭汜能夠雄踞長安,自然是有著原因的,否則的話,也不會位列龍榜了。
這樣的對手,讓益州軍在進攻的時候可不是那般簡單就能攻破的。
若李傕、郭汜能夠將三輔的力量全部整頓起來的話,實力將會更加的強勁,可惜的是,李傕和郭汜之間不和,這也導致了長安城內的爭權奪利。
長安為益州軍占據是不錯,可劉璋終究是大漢的官員,是漢室宗親,對待朝廷肯定會有著諸多的尊敬的。
而有著蜀侯劉璋作為庇護的話,朝廷將會更加的穩定,不用擔心會有戰爭到來的事情。
有著如此的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三輔之地的動蕩不休,楊定等人護駕有功,得到的賞賜,必定不少,或可從劉璋的手中分化權力,繼而提升自身的實力。
長安雖說破敗,比之雒陽,要好了不知多少,昔日董卓遷都長安之際,一把火將百年的都城雒陽焚燒,斷壁殘垣的雒陽,沒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前往雒陽,不過是借口罷了。
皇帝想要擺脫李傕、郭汜等人,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是可以看到的,結果卻是再度返回長安,說起來,不免讓人覺得可笑。
對劉璋,天子是陌生的,他與劉璋素未謀麵。
漢室宗親劉璋,最近一年風生水起,在益州闖下了偌大的功業,而憑借強悍的實力,更是有蕩平三輔之心。
其實在有些時候,少年天子也曾想過,李傕和郭汜是外人,而劉璋是漢室宗親,有些好處,落到了漢室宗親的手中,總比落到其他人的手中要強得多。
劉璋在諸侯中間,並沒有惡名,風調雨順的益州,為大漢接收了多少流離失所的百姓。
在去歲朝廷危困的時候,劉璋更是貢獻了不少的米糧,雖說這些米糧是有條件的,對皇帝來說,能夠拿得出手的,似乎隻有官職了。
天子的隊伍,無有高昂的士氣,在將士的神色間,甚至可看到菜色。
莫說他人,天子和百官的衣食,也成了不小的問題。
此時對天子和百官來說,能夠吃得上一頓豐盛的宴席,是他們最為渴望的。
且說李傕和郭汜率軍離開後不久,張濟聽從了兩人的勸說,統帥一萬兵馬,向郿縣進發。
長安被劉璋占據,這就是李傕等人心中的痛,若益州軍遲遲不能攻破陳倉的話,倒也難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威脅。
關鍵的地方在於,陳倉為益州軍攻破了,益州軍若在三輔之地展開殺戮的話,他們這些人,都將難以幸免。
聯合對抗劉璋,才是上策,隻要能夠將劉璋擊退,重新奪取陳倉,占據長安的趙雲,將會成為無根浮萍。
至於說從子午穀運送糧草輜重前來長安,根本是不現實的。
董卓遷都長安後,在郿縣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將郿縣修建的固若金湯,美其名曰“郿塢”,搜刮的金銀財寶,盡數的藏於郿塢中,當初郿塢中的米糧,足夠消耗十餘年。
隻是董卓死後,郿塢的金錢、米糧被搬運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