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龍瀛劍訣> 第190章 埋下禍根

第190章 埋下禍根

  黃伊榕及李世民點頭說道:“明白。”郭旭揚的言外之意已是十分明顯:這一次,前往西北劫奪“藏劍圖”的人潮,可謂是浩浩蕩蕩,而沒有踏入這廣袤的祁連山脈、摻和搶奪的幫派番王,或許會是那泄密的幕後布局者。


  郭旭揚曾依據“瓦崗寨外一線天伏擊“與“唐王府賞劍大會”,兩次到場者的微妙差異,層層深入探查,端掉了“拜火教”地下分壇,又掌握了該教派已被他人控製的情形。如今這出“祁連尋龍瀛”的戲碼,說不定也能通過此種方式,有所突破。


  黃伊榕思索片刻,把紫金匣的蓋子蓋好,將那合蓋封閉的劍匣,交到李世民的手中,“殿下,這個劍匣,你拿著。”


  “黃小姐?”李世民吃了一驚,旋即明白過來,“如此,多謝了!”


  郭旭揚將兩人的言行瞧在眼裏,卻未多言。顯然,與“賞劍大會”的操作相似,黃伊榕是想故技重施,以一個空劍匣,營造出“唐王府已得龍瀛”之假象。


  如洪一所言,龍瀛劍按理說是穆劍裳相贈洛修之物,黃伊榕如何處置劍匣,郭旭揚不方便幹預。郭旭揚亦期望這紛爭禍亂的世道,早一日歸於一統,百姓安定,天下太平。眼見唐王府頻頻“撈到好處”,“牽製唐王府”的念頭,再一次地湧上他的心頭。他並不希望榕兒十數年的努力,換來一個悲慘的結局。他更不願意看到,日後唐王府或是某一方勢力奪得天下之後,搖身一變,成為暴君,天下人依舊擺脫不了水深火熱的命運。


  李世民輕撫劍匣,苦笑一聲,“它對我大唐而言,是個好東西,但於我而言,卻……”


  黃伊榕蹙眉道:“你是擔心……陛下和太子對你的猜忌?”她輕歎一口氣,直言不諱,“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她身為唐王府的“國定欽使”,也是多年淫浸在朝堂的勾心鬥角之中。雖說她並不喜歡這種氛圍,因此時常刻意遠離,但對於唐王李淵、太子李建成及秦王李世民之間湧動的暗流,她還是有相當的耳聞的。


  “不如,我替你作證吧。”黃伊榕用力地咬著下唇。


  她作為具有“如唐皇親臨”此等特殊地位的欽使,本分應當是——絕對並且唯一效忠於李淵。雖然,整個唐王府的皇族及重臣均心照不宣:黃伊榕師徒絕不可能真正對唐王府稱臣,但這師徒倆在明麵上卻是給足了情麵。黃伊榕並非多事之人,且身份尷尬,此刻她能道出為秦王作證,已是十分不易。


  “或者,劍匣你還是別拿了吧。有匣無劍,極易落人話柄。若被人借機治你一個‘私藏龍瀛神劍’之罪,隻怕……”黃伊榕望向麵帶愁容的李世民,一字一句地說道:“連‘秦王’之位,你都保不住!”


  在場皆是聰明絕頂之人,三人都很清楚:有些時候,“聊勝於無”並非真理。


  李世民微微搖頭,“黃小姐,你的初衷是為我大唐,你對我的幫助,世民很感激。若你替我力證,會遭致父皇與大哥的疑忌,於你的處境而言,極為不利。日後如有人問及此事,你隨機應變即可,無需顧及我。”


  郭旭揚心中暗道:“皇族爭鬥,無論哪朝哪代,都不曾停止。這李世民置身權利漩渦,亦是無法幸免。數日來,我觀其言行舉止,尚算坦蕩之人。”對於這唐王府的秦王殿下,他多了些許好感。


  “龍瀛劍與瀛洲島密不可分。‘得龍瀛劍者可得天下’之言,若確有其事,想必在瀛洲島上有所解答。隗狸亦曾說過:島上有金域、有龍脈。盜劍者既已得劍,則必定妄圖帶劍登島。此劍匣,可為餌。”


  “郭大俠的意思是?”聽罷郭旭揚之言,李世民頭腦中閃過零星想法,卻未成型。


  “若榕兒所料不差,對方來去匆忙,未細查此密室,則他所盜之‘真龍瀛’,未必如秦王你手中的‘假劍匣’。”郭旭揚繼續說道:“隻需放出‘唐王府攜龍瀛劍登瀛洲島’的假消息,引盜劍者現身,也不是沒有可能。甚至,隗狸在‘大王山’上所說的話,你們也可加以利用。”


  他曾背負著一柄“龍瀛假劍”遊走於江湖,其目的便是令師兄顧征心存顧忌。在黃伊榕打劍匣的主意之時,他首先想到了這招引蛇出洞。


  黃伊榕拍手輕笑,眉眼彎彎,明亮的雙眸中,隻有郭旭揚,“這個好!旭揚你真行!”


  在這略顯壓抑的氣氛下,榕兒突然說出這樣一句話,郭旭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他一時語塞,赧然癡笑,“呃,榕兒……”


  “咳咳,那個,請恕世民直言,對方若已登島,又當如何?”李世民實在不想打擾這對小情人的甜言蜜語,但這關鍵的問題,他又不得不問出。


  郭旭揚收回凝望伊人的目光,“我們在明,敵在暗。而瀛洲島,我們所知甚少。盜劍之人如此大費周章、以身犯劍前來取劍,十有八九意在天下。若他已然上島,勢必有所動作。如在下方才所言,一個謀求天下之人,他的下一步行動,遲早會暴露於人前。我們需多方探查,盡快知其動向,以應對後事變化。無論事態如何發展,但至少,秦王你向唐王道出此計,可加大唐王對‘匣中無劍’的信任。”


  李世民對郭旭揚抱拳躬身,“多謝郭大俠指點!我意已決:即便此事於我不利,這空劍匣,我也會帶回長安,獻給父皇!郭大俠的‘引蛇出洞’之計,我亦會獻出!”


  他的語氣十分堅決,“於公,我乃唐國皇子,拓疆土、平天下、創盛世,乃我畢生所願;於私,我是李姓子孫,父皇大哥既為我父兄,我既是兒子、又是弟弟,孝義當前,該我李世民受的,我便受著。”


  他頓了頓,神色有些複雜,“況且,父兄自幼待我極好,父子兄弟的感情,是不會輕易動搖的。我相信,這件事情就算會有些許風浪,也必不是什麽大浪。二位放心吧!”


  李世民的最後一段話,讓黃伊榕收起了適才誇耀情郎時甜蜜的微笑,淡淡地說了四個字,“但願如此。”


  郭旭揚擺了擺手,“秦王不必言謝。實不相瞞,在下亦想找出幕後之人,同時,破解那關乎天下蒼生的龍瀛之謎。”


  **我查了不少資料,確定李世民在公元618年11月,滅了薛舉之子薛仁杲之後,直到公元619年11月,才開始有另一番作為——攻打劉武周。


  在那個紛亂的天下,時間就是金錢,一天之內都可能覆滅一方勢力。李世民整整一年的空檔期,實在是讓我費解……而且,後來劉武周一路打一路贏,幾乎都快要掀了李唐的大本營了,李世民才遲遲露麵,啊這……


  野傳有一種說法:李世民是因為不滿他爸爸的所作所為,並且想體現自己在唐國無人能及的“重要性”,才一直裝病不出戰。他磨磨嘰嘰了好久,李淵派人請了好多次,最後唐國快翻天了,他才出來打劉武周。


  這個說法,讓我很難完全信服。站在李淵的立場,有一個這麽拽的兒子,隻怕他半夜都睡不著覺吧……李世民身為皇族,不可能不懂這個道理。


  當時曆史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不好說……基於我自己的“難以信服”,我便在我的小說裏,為這一年的空檔期,編了一些橋段。至少,我自己覺得,在這個小說的背景下,看起來更合情理一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