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龍瀛劍訣> 第170章 兩大勢力

第170章 兩大勢力

  黃伊榕聽到李世民提出“化整為零”之法,遂點頭稱讚道:“如此甚好,就依殿下之計。”


  此次隨李世民出行的眾人,半數出自“承乾殿”,皆是他的親信。唐王李淵給次子下達了軍令,但在明知凶險的情況下,卻隻給秦王調撥一千人。不足的人馬,李淵十分直白地對李世民說,讓兒子“自己想辦法”。


  如今天下紛亂,唐王府需派兵日夜鎮守邊關,以防其它勢力偷襲。許多城池或者村鎮,確實時常有戰爭上演,唐王府確實抽調不出太多精兵。然而,除此因由之外,李世民還嗅到了一絲“父皇想借此削弱自己力量”的味道,不為別的,正是為太子李建成鋪路。


  李世民心中略感不是滋味。難道以後與父親和大哥的感情,會越來越淡麽?他不願意再深入地思考下去。他所能做的,便是盡可能地保存“承乾殿”的實力,同時,也保存唐國的實力。


  一千九百餘人,包含了數十名良將。除了多年與李世民走得極近的段誌玄、長孫無忌和劉文靜等人之外,還有新近加入秦王衛隊的秦瓊及程咬金,而作為與黃伊榕及洛修關係密切的李靖父子,亦在其列。


  李世民此行的目的便是相助黃伊榕。在得到國定欽使的讚同之後,他便將帶來的一千九百七十名精銳,拆編為十組。


  在來時的路上,他已盤算好隊伍劃分方式。每一組一百九十七人,需有一名女子,喬裝成黃伊榕的模樣,同時至少有兩名以上武功高強的將領帶隊。


  對於“一百八十”這個數字,李靖傳授了一套極其精妙的排兵布陣之法,另安排兩人鎮住陣眼,剩餘一十五人往來穿梭於陣中,隨時候命補給,遊擊而戰。此陣源於“五虎群羊陣”,由李靖推演變幻後,自創出“五方遊擊陣”。整個大陣可使己方在遭遇敵襲時,能力增強至三倍以上,尋常江湖幫派想與之抗衡,難上加難。


  為確保黃伊榕的安全,李世民決定親自護送。而李靖之子李德謇,因戀慕黃伊榕,死活不肯與父親同行,非要跟在心上人身邊。黃伊榕瞧了瞧那癡癡望著自己的李德謇,凝顰蹙眉,打馬避開。


  近兩千人拆分之後,按不同的線路,先後行走。不論是靈活性抑或是隱蔽性,都較之前更有優勢。且此種方法,迷惑敵眾的效果甚佳,另外九組分擔了大部分欲奪“藏劍圖”的敵人,使得黃伊榕及李世民所在的那一組,行進時輕鬆了很多。但即便如此,在接下來的七天裏,他們也遇到了三次阻撓。


  當初,郭旭揚背負白布包裹的木劍,並對天下人宣稱身懷龍瀛。他數年來經曆大小戰役數百回,雖說日子因那柄“假龍瀛”過得極不安穩,然交手的頻繁程度,卻仍然比不過唐王府眾人這七日的情況。更讓黃伊榕及李世民憂心的是:“奪圖”之敵,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好在有軍隊增援,否則,黃伊榕隻怕有性命之虞。即使是郭旭揚,以一人之力連戰雄群,定然也是吃不消的。


  黃李二人均認為此事絕不簡單!他們推測,定是有人暗中極力推波助瀾。那隱於暗處的幕後推手,是否就是散布傳言之人?若其意在龍瀛,則隻需悄然尾隨黃伊榕身後,待尋到葬劍之地時,再出手搶奪豈不更好?如今將此等絕密之事,弄得人盡皆知,此人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正當黃伊榕等人快要行至祁連山脈中部時,伴隨著大量的馬蹄之聲與厚厚的飛揚塵土,又有三百餘人迎麵而來!


  “布陣!”李世民一聲大喝。


  經過前三場戰鬥,同行的近兩百名將士對於李靖所授之“五方遊擊陣”,已運用得極為嫻熟。


  駿馬奔馳間,陣型快速成型。外圍以五行之術排列為五方之形,內部呈雙環之狀,內環與外線之間由人馬相連,馬上之人禦馬走位,不斷地變換方位。每人均配備一塊防禦鐵盾、一柄遠攻長槍、一件就手兵刃,以及,一架木箭輕弩。弩箭之所以為木質而非精鐵,是考慮到利箭射出之後,若不能回收,則可沿途削砍樹木,製箭補充。


  待眾人布陣完成,侵襲者的旌旗已映入黃伊榕的眼簾——洛陽!

  “來者竟是洛陽王府。看他們的行軍之法,似是暗含兵家之道,似乎不好對付。”黃伊榕心道。她的美目掃向敵方,當看到敵陣中的一人時,她大吃一驚,“他竟也是領隊之一?”


  黃伊榕看到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見過很多回、郭旭揚救過好幾次、曾經毒害郭旭揚的康顏!

  在商州城的刺史府,黃伊榕替康顏化去梁王府的“朔方郡公”梁洛仁所下之毒,洪一更是將一塊玉石信物相贈,令其投奔洛陽城的“武峰門”。而康顏終究是不甘平淡之人,在看到洛陽太尉王世充的納賢布告後,他自薦進入了洛陽王府。


  康顏自從走出大山,曆經生死數次,其間接觸的又是禦劍山莊、梁王府及南陽王府三大幫派勢力的一眾“老江湖”。他在奸滑惡毒的染缸中浸淫,在身心折磨中快速成長,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不諳世事的山裏人。他從梁洛仁處學到的八卷兵書古籍,後來才知曉,竟是戰國時期大軍事家孫臏所著之兵法。此兵法原已失傳,梁王府偶然所得下,又被康顏偷學了去。


  王世充看出康顏有些才能,便封他一個“參軍”之職。蛻變後的康顏摸索著官場之道,竟逐漸“如魚得水”起來,慢慢爬到了“將軍”之位。此番圍剿黃伊榕的任務,王世充便將他派了出來。


  麵對黃伊榕,康顏的神色頗不自然,他抱了抱拳,道:“黃女俠,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黃伊榕輕笑一聲,“多日不見,康公子倒是混得風生水起。”


  康顏頷首躬身,“此前得黃女俠多番搭救,康某感激不盡!然康某已為洛陽之將,待會兒若有得罪之處,萬望勿怪。”


  “你說得不錯。你為前程投奔王世充,無可厚非。你我各為其主,刀兵相見,實屬正常。”黃伊榕說話間,摸出隱於衣擺下的涅冰刀,“你不必因我曾救過你而顧慮,你們洛陽王府這些人,還奈何不得我們。”


  洛陽王府的人數雖比唐王府多百餘人,然李靖所創之陣法,卻有奇效。


  黃伊榕及李世民對視一眼。處於陣眼中的李世民手中令旗高揚,正準備指揮將卒衝殺,卻見後方又有一大批人馬趕來。那隨風狂擺的旌旗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梁”字。身後的堵截者,正是梁王府之梁洛仁所率領的兩百兵士。


  黃伊榕、李世民及那一百九十五名大唐將士,被兩大勢力前後夾擊,而敵方人數之合,已是己方的三倍之多!

  **“五方遊擊陣”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百度查“化整為零”這個詞兒,才知道出處是毛爺爺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挺吃驚這個詞兒原來這麽“現代”,所以本章開頭用了一次之後,就不打算也不敢再繼續用了。


  然後想到以前看過一個留言,某觀眾讀者,批評某作品下的某角色說話時,用的某個成語“推後”了,即:比如說,書中的宋朝角色,說了一個出處是元朝的成語。我看到這則批評之後就覺得很囧啊……同為作者,我為那個作者鳴不平好像不太合適,但真的覺得這批評是不是太吹毛求疵了?


  引經據典、頌念詩詞、尋章摘句的時候,時間先後順序是不應該出錯的,但一般的四字成語,在古風類作品中,可以說是用得非常頻繁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結晶下造出的成語(含常用四字詞語)數十萬個,如果每用一個,都要去查一查、核一核“出處時間”的先後,那真是不用寫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