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五虎謀唐
梁洛仁扯出一個笑容,他似乎對朱燦等人的表現非常滿意。他語速不快地說道:“‘勾結’二字,從何談起?”
“你……”
梁洛仁徑直打斷了朱燦的話語,“我‘大梁國’與突厥人之間,其實與你們‘南陽王府’是一樣的。大家通力合作、互利共贏而已!”
眼看朱燦與楚易都不搭話,梁洛仁微微一笑,複道:“隋朝在煬帝死後,其實便已覆滅。這天下諾大的疆土,被各路王侯割據為數十塊,我‘大梁國’與貴王府不過是其中之一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終有一日,這天下之主,隻能有一人!突厥欲借我國之勢操控中原;而我國則倚突厥之強擴張勢力。雙方不過各取所需罷了。”
“哼!”朱燦冷哼一聲,道:“隻有弱者才會卑躬屈膝地借外人之力!”
“弱者麽……”梁洛仁輕啜一口杯中酒,“嘿嘿”笑道:“據探子回報:‘南陽王府’前幾月接連敗於‘唐王府’之手。以‘南陽王’您這天下第一的武功,還真是可惜了……”
“砰!”地一聲巨響,朱燦跟前的鬆木桌被拍得粉碎,他隻一伸手,便掐住了坐於身旁的梁洛仁的脖子,將對方像拎小雞似的提在半空之中,低吼道:“小子,我隻需用點力,你的小命就沒了!”
梁洛仁的武功不弱,但在朱燦的鉗製下,竟是半點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他被提得雙腳離地,在空中不停地亂抖亂踢,漲紅了臉艱難地說道:“‘南……陽王’有話,好說……我們是……盟友……”
賀遂等梁洛仁的部下見狀,立馬對朱燦拔刀相向,怒喝道:“快放了朔方郡公!”就連楚易都緊張起來,慌忙上來勸架,“大王請息怒!咱們是來談合作的,‘唐王府’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楚易的話讓朱燦冷靜了下來,他稍一鬆手,梁洛仁便如同一隻死狗一般掉落在地上。梁洛仁一麵不住地咳嗽,一麵爬起身來,他忍住渾身怒火,卻隻能裝模作樣地坐回自己的椅子上,擺手示意賀遂等人不要衝動。
待到劍拔弩張的氣氛稍稍得到緩和,楚易才說道:“朔方郡公,我‘南陽國’此前確是敗於‘唐王府’,然他李淵小兒也囂張不了幾日!我們大王的武功足以以一敵萬,殺李淵取長安,不過旦夕之間!反觀你們‘梁王府’,靈州之戰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貴王府兵力有限,損失如此之慘重,那才叫可惜了……”
梁洛仁被朱燦威脅性命在先,被楚易言語擠兌在後,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的。然他畢竟不是短視之人,深知此時共克李唐才是頭等大事。他暗暗地深呼吸幾口,按下心中怒氣,麵無表情地道:“楚先生,我們還是說點實際的吧。”他的言外之意是:雙方都不要再浪費時間“打嘴仗”了。
楚易當然也聽出了梁洛仁的意思,他抱拳躬身道:“楚某正有此意!”
“你們想怎麽打?”朱燦瞥了一眼梁洛仁,他將梁洛仁桌麵上的一串葡萄拿起來,直接扔進了自己的嘴裏。他自己擺放食物的桌子已被他拍碎,而梁洛仁肚子裏正憋著氣,也就沒有命人給朱燦重新擺放吃食。而朱燦對於梁洛仁的怠慢之舉,似乎也不太在意,反正旁邊的桌子上有的是吃的,他直接拿過來就是了。
梁洛仁將朱燦的舉動瞧在眼裏,他暗罵一聲:“吃死你這蠢貨!”口中卻道:“我‘大梁國’於靈州之戰後,已是積累了諸多經驗,對‘唐王府’在靈州的兵力布防亦有相當的了解。下一戰,我國將繼續攻占靈州。”他頓了頓,複道:“始畢可汗陛下贈予我國兩千匹戰馬、三千名戰力強盛的‘赴死卒’。除此之外,我們皇帝陛下亦成功遊說了‘定楊王府’的劉武周及‘西涼王府’的李軌,前來助戰。”
“梁王府”一直盯著靈州這塊地兒不放,是有他們自己的籌謀的,但個中緣由,他們可不會道予外人知曉。
朱燦略感驚詫地瞧了瞧梁洛仁,“想不到……”
“想不到什麽?”梁洛仁追問。
“沒什麽了。”
朱燦原想說的是“想不到作為突厥的‘狗腿子’,你們竟得到了不少好處。”然這句話他還是止住未說。他雖然沒那麽多花花腸子,但能坐上一方之主的位置,絕不可能單單隻有強盛的武力這般簡單。眼看著“梁王府”有東突厥作為靠山,他言語間也不再過於張狂。
朱燦的武功,在這強者為尊的天下,或可排進前五,其實力已達令人聞風喪膽之境地。然饒是這樣一個人物,為何在聽到“突厥”之後,竟也心生懼意?
原來突厥是中原北部一個極其強大的部落,以遊牧為生,在隋朝時因被離間,而分化為東突厥及西突厥。突厥是一個戰鬥種族,在這亂世之下,部族中的所有男子必須參軍,兵製分為虎、豹、鷹三師。而梁洛仁所說的‘赴死卒’,則是效忠於突厥首領——始畢可汗的軍隊,是從虎師和豹師中抽調出來的,足可以一敵百、悍不畏死的強兵勁卒。
朱燦武功雖高,然若是麵對掩殺而至的強大部隊,畢竟是雙拳難敵四手。而中原及江南的各大小番王諸侯,與朱燦同樣,對強悍的突厥兵極為畏懼。
“朔方郡公,您方才提到了‘西涼王府’的李軌?”楚易有些疑惑。
“沒錯。”
楚易皺眉道:“我‘南陽國’收到密報:李軌與李淵已結為兄弟,此人,用不得!”
梁洛仁一聲冷笑,“這世上哪有什麽兄弟?這李軌明麵上與李淵稱兄道弟,背地裏卻暗中撥了兩萬人馬,以助我國之軍力。”
“這其中會否有詐?”楚易依舊十分不放心。
“楚先生可知,我們五方聯盟的主意,首先便是由這‘西涼王’李軌提出的!”
楚易沉吟良久,終於點頭道:“那‘定楊王’劉武周盤踞太原北部,他定是趁‘唐王府’的主力被我國與貴府牽製之時,發兵太原。屆時長安被困,太原亦不保,‘唐王府’則不複存在!”
且說現今時局,雖是多方占地為王之勢態,然自從“唐王府”自太原起兵,一路西下,攻占了“大興城”,也就是楚易等人口中所說的“長安城”之後,格局便開始逐漸有了一些變化。
“唐王府”從上至下,善用兵者甚多,且廣布眼線獲取諜報。又多用反間之術或是拉攏賄賂等手法,手段層出不窮。是以不少其它“王府勢力”,都在“唐王府”的手底下吃過虧。加之黃伊榕及其師父身居“唐王府國定欽使”之位,或明或暗地為“唐王”李淵出過許多氣力,這讓李唐更是如虎添翼。
當初“宋義王”孟海公向“山洞聖人”萬重山匯報軍情之時,曾猜測對李唐構成極大威脅的——“西秦王府”的“西秦霸王”薛舉,是死於“唐王府”之手,確是猜得極準!正是身懷絕世武功的黃伊榕出手解決掉了薛舉,才使得“唐王府”避過了一場大劫。
漸漸地,江湖諸勢力之間雖互相仇視殺伐,但各番王諸侯卻俱都將“唐王府”視為眼中釘、肉中剌,欲除之而後快!
“楚先生所言極是!”梁洛仁微微一笑。
看楚易與朱燦的態度,應當是接受了這次的五方聯盟之戰。梁洛仁心中甚喜,適才被點燃的怒火,此刻也消去了大半。至於戰後如何瓜分“唐王府”、分享勝利果實,到時候自然還是得憑實力說話。
梁洛仁思忖:“太原最終應該是劉武周的囊中之物了。李軌性格懦弱,遇事舉旗不定,且已占據河西,欲大舉圖謀中原,實屬不易。而以長安城為首的‘唐王府’的大部片區,才是我‘大梁國’與‘南陽王府’的必爭肥地。我國有東突厥的強力支持,縱使朱燦武功再高,於他,又有何懼?”
思及此處,梁洛仁暗自竊喜,心情大好。他問朱燦道:“不知‘南陽王’打算如何進攻‘唐王府’?”
“自然是先打南陽城!我——是‘南陽王’!”
**在“話外小貼士”裏解釋一下,上一章的章節名,我為什麽用“聯合突厥”,而不用“勾結突厥”。
一個和這個解答有一些關係的話題就是:我個人總結寫文其實可以粗略地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以“主角”為視覺,一路不斷地打怪升級,成王稱霸之類的。但凡與“主角”作對的,都是“壞人”,這種被稱為“爽文”。類似“霸道總裁愛嬌妻”之類的文章,就可以歸為這種。貌似有相當一部分作者或者讀者,比較看不上這種類型的作品。但是,一位我很喜歡的演員,說過一句我覺得很有道理的話——存在即合理。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類型的文,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比如“代入感”和“抓眼球”等等。
第二種,是盡量以闡述事實為主,強調客觀性和人性等。也就是說,並不是與“主角”對立的,就一杆子都打為“壞人”。
而我的這個文,是想偏重第二種的基礎上,結合第一種,盡量地想把兩種融合來寫。
隋末唐初的這段曆史,其實就是一個各大小勢力占地為王的亂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針對每一股勢力來說,爭權奪利都難以界定誰對誰錯。最終國家還是要統一,人民才能安享太平。
即使就當時來說,突厥不是中原人,梁師都等人又是勾結突厥的人,但是我覺得:突厥、梁王府、南陽王府、定楊王府、西涼王府與唐王府,應該處於一個“對等”的位置,並沒有誰高誰低,也不能像後人“開天眼”般的認為:當時的“唐王府”,就更優越一點。我看過某橋段——渭水橋畔,突厥幾十萬大軍被李世民嚇尿的橋段。老實說,看得是很爽,但是覺得也很扯……
所以,綜上,章節名我用了“聯合突厥”,而不是“勾結突厥”。
針對那時亂世下的眾勢力,現代人雖無法合理評判古人的是非對錯,但其實我自己還是有一些自己的主觀偏好的。
郭靖大俠說得好(其實是金庸先生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些道理,其實都指向一個點。
所以,那麽多股勢力裏麵,“以民為先”的統治階級,我相對會比較喜歡些。所以我主觀上相對會喜歡“唐王府”,喜歡李世民。先不論李世民殺兄弑弟、或可能篡改曆史等必須否定的行徑(生於亂世下漩渦最深處的帝王之家,又不是長子,手裏幹幹淨淨的估計也上不了位),單單隻看他開創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百姓安居樂業,唐文化遍布世界各地,我就比較挺他。
也有人說,或許換了別人(比如李建成)得了天下,能夠做得比李世民更好也說不定。當然,有可能更好,也有可能更差。這誰知道呢?假設始終隻是假設。相比之下,看結果、重事實,來得更靠譜得多!
小說裏,我將女主黃伊榕,安排在“唐王府”,又走進了“承乾殿”,基本也看得出來我多偏向李世民一些了。當然,給黃伊榕杜撰了“唐王府國定欽使”這麽個身份,也是為了小說的行文和推進。
相反的,雖然對於亂世下的勢力,很多情況下,對錯難以界定,但像朱燦這種,將他人性命視如草芥的上位者,尤其是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的人,我是極其厭惡的!所以我寫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借小說中人物的言語和心理去懟他,懟爽了再繼續往後寫……
PS:為什麽要叫各勢力為“XX王府”?
ennnnnn……我看過一些古書裏稱這些勢力為“國”。但是,總覺得當時兵荒馬亂的,而且在之前隋朝一統的影響下,估計“武俠中的武林人士”不屑承認這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國家”,而那些不會武功的小老百姓,成天因為打仗被害得很慘,也許估計也不想承認。所以,我就不想用“國”字來劃分各勢力的區域。而那時多用“州”、“郡”等稱謂來表述地域,但我覺得……不好聽……啊哈哈……所以就用了“府”。反正是不正規的叫法,因此我的文裏一直強調“XX王府”是“江湖中人”的叫法。而那個時候的“江湖”到底是個啥樣的?這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