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出兵西北
北邊的情況越來越惡化,吐蕃不斷挑撥漠北的其他部族反抗大唐,同時,還從吐蕃本土調集兵馬,準備吞並吐穀渾。
告急的文書如同雪花般飄入大明宮,堆積在李承乾的辦公桌上。
大唐與吐蕃一戰是不可避免,這一刻終於還是來臨了。
李承乾當即召集大臣商議出兵援助吐穀渾,打擊吐蕃的事宜。
負責調動兵源的兵部,負責錢糧的戶部,負責器械製造和維修的工部,以及三省宰相們和將領們都被李承乾叫到紫宸殿議事。
“據吐蕃前後已經調集不下三十萬大軍,我大唐要是想援助吐穀渾的話,最少需要出兵十萬,再出兵平定漠北叛亂,保守估計也需要十五萬左右。”兵部尚書給出一個數據,這是他經過一番計算得出的結論。
“十五萬將士每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年又要消耗多少糧食,再加上運輸途中的消耗。”
“一百萬石糧食從各地運送到西北,還能剩下多少糧食,現在有隋朝連通的大運河,可以減輕一些路上的消耗。”
“臣已經計算過了,以大唐眼下的實力,最多支撐十五萬大軍在西北作戰一年半的時間。”
“可是這樣一來,便會耽誤農事,要是不能及時播種的話,來年便沒有收成,百姓就是餓肚子。”
“這百姓活不下去便會造反,那樣的話,大唐便會步隋朝的後塵。”戶部尚書道。
他是最不讚同和吐蕃死磕的人,畢竟,打仗就會大量的錢糧從他手中溜走,他看著心痛,整個大唐要用錢的地方多了去。
如果所有的錢糧都用來供應大軍打仗使用,其他的地方就沒有錢糧可以使用。
比方,今年要是遇見點什麽災之類,如果錢糧都用在打仗上麵,拿什麽去救災。
“吐蕃是一定要打,不打的話,吐蕃隻會經常騷擾我大唐的鄰國,甚至攻擊我大唐的邊境,劫掠我大唐。”
“漠北在吐蕃的挑唆下,也將永無寧日,消耗的錢糧隻會更多,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出兵,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打垮吐蕃。”李承乾道。
現在的吐蕃已經不好對付了,要是再任由他發展壯大下去,那還得了。
隻有趁現在大唐還有能力將他揍趴下,便要狠狠的將吐蕃揍得半死,讓吐蕃見到大唐兩個字就瑟瑟發抖。
讓大唐成為吐蕃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大唐的西北才不會再出什麽亂子。
“陛下!吐蕃打自然是要打,可我們也不能因此,搞的國破家亡呀!”戶部尚書道。
“那依你之見,我們應該怎麽應對吐蕃和吐穀渾的事件?”李承乾問道。
“臣以為,吐蕃要打,更要安撫,唯有軟硬兼施,方為上策。”戶部尚書道。
“愛卿打算怎麽對吐蕃軟硬兼施呢?”李承乾問道。
“臣以為可以在靈州一帶增派兵馬,以此震懾吐蕃,表麵我大唐敢於一戰的決心。”
“然後,再派人去和吐蕃議和,跟吐蕃和親,並讓吐蕃退回吐蕃本土,不再侵擾吐穀渾。”戶部尚書道。
按照他的想法,便是用武力恐嚇吐蕃,再逼迫他以和親的方式,對大唐俯首稱臣。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解決吐蕃和吐穀渾之間的問題,又能夠節省大量的錢糧,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李承乾心中冷笑,吞並吐穀渾是吐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吐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退出吐穀渾。
這點跟和不和親沒有關係,要想不然吐蕃再染指吐穀渾,就隻能將吐蕃打的沒有實力繼續染指吐穀渾為止。
想通過和親的方式,讓吐蕃放棄吞並吐穀渾,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隻有將吐蕃揍得傷筋動骨,沒有力氣再打吐穀渾的主意才行。
“吐蕃吞並吐穀渾之決心,豈是你能想象的,吐穀渾是擋在吐蕃發展道路的一塊絆腳石,唯有將這塊絆腳石踢開,吐蕃才會得到壯大。”
“繼而便會染指整個西域,到時候,整個絲綢之路都會成為吐蕃的囊中之物。”
“絲綢之路對大唐的重要性,不用朕再,在這裏的各位也應該清楚。”
“一旦吐蕃吞並了吐穀渾,大唐和吐蕃的緩衝地帶不複存在,吐蕃便會直接威脅到大唐邊境。”
“吐蕃便會趁機侵擾羌人所居的都、流、厥、調、湊,般、匐、器、邇、鍠、率、差十二州;這些可都是我大唐的羈縻州府。”
“是我大唐的疆域,豈容他人染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吐蕃,朕定伐之。”李承乾道。
“陛下!臣弟以為,我大唐首先要先解決疏勒和弓月,將疏勒領地掌控在手,奪回與吐蕃接壤的領地。”
“如此一來便可切斷漠北和吐蕃之間的聯係,我們再出兵,快速的聯合各部族對反叛軍進行鎮壓。”
“隻要能夠平定漠北,便能夠守住吐穀渾,進而對吐蕃進軍,一舉擊潰吐蕃,使吐蕃不敢再有非分之想。”李恪道。
“吳王李恪的對,朕也正有此意,先平漠北,再打吐蕃。”李承乾道。
“陛下!大唐境內災不斷,如今理應賑濟災民恢複實力為主,怎麽能夠勞師遠征。”
“去年,京師長安及崤山以東、江、淮流域發生旱災,出現饑荒,現在流民遍地,陛下理應救濟災民,而不是勞師遠征,還請陛下三思。”這是反對派的聲音。
“朕早已經派狄仁傑全權負責賑濟之事,現在長安不是已經度過難關了嗎?相信狄仁傑不會辜負朕的厚望,定能解決這些問題。”
“賑災和出征吐蕃,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朕即要賑災,也要出兵援助吐穀渾抵抗吐蕃,你們不必多,就這麽決定,再有阻攔者殺無赦!”李承乾道。
“諾!”眾人行禮應道。
當,李承乾便下詔書,出兵五萬遠征西北,兵分兩路,一路以裴行儉等人為主,出兵平定漠北,切斷漠北和吐蕃的聯係。
一路由高侃、龐同善等人率領率領三萬大軍援助吐穀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