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順風局不能浪
“他們對於見識幾乎沒有任何痛感,即便是在中箭受傷之後還能繼續英勇作戰,而且他們身上的這些傷痕都能夠在短時期內愈合。”
項羽若有所思,臉上寫滿了問號。
而當這破敗軍團出現的時候,他們腳底下都猶如踩著一片血水一般,之前西域的那十幾個大月之部落就是被這些人滅掉的。
後來大悅氏王還派其他精英部落,甚至是大悅氏狼騎兵絞殺,但卻一同被他們消滅了,之前這些羌族有目睹過的人還說這破敗軍團騎著的根本就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戰馬,而是一個個猛獸,長相如虎豹一般,身形也比馬大上半圈。”
項羽一邊聽著眉頭變再次緊鎖了起來。
“你是說他們口中的這隻地獄部隊就是破壞軍團嗎。”
張亮點點頭說道:“九成是破敗軍團。”
“另外在隴西這個位置我再也找不到能夠善用騎兵兵團的人,唯獨隻有一人符合條件,他既不是王翦也不是王賁,而是李信。”
“而且此人據說已經把騎兵運用到猶如神助的境界,當年滅燕李信就是采取了騎兵閃電戰將英國滅掉的,並且即便是燕國人逃走了,李信也能把他們追擊下來,殺進了大燕族的王室,而且那位鼎鼎大名的燕子丹的人頭就是他拎著帶給秦始皇的。”
隻聽項羽冷笑一聲,然後搖了搖頭不屑一顧的說:“哼,這家夥就是個敗軍之將罷了,李信再厲害也隻不過在邊關帶著一些不上台麵的人,估計是被傳說的言過其實罷了。”
“你知道李信是誰嗎?暴秦曾經在滅楚國之時,李信此人就是主將,但是結果如何呢,還不是弄被我爺爺打的頭破血流,最後狼狽逃竄,如果當年我楚國繼續追擊,他現在或許根本也不會在西部邊陲駐紮還帶領破敗軍團,真是笑死人了。”
項羽所說這話倒是沒屈理算是比較客觀,畢竟李信在楚國征伐戰中有10萬軍隊死在了楚國,當時嬴政也是這個小心思準備讓李信壓一壓王翦在軍隊的威信。
但是李信在經過燕國滅國,一戰之後便飄飄燃了起來,其手底下兵是幾乎都不把任何六國的人放在眼裏,他們勝燕國是以少勝多,所以他認為楚國常年久居長江以南,而且國內奢靡之風泛濫,所以認為楚國不足為懼。
朝堂之上,雖王翦等人上書認為李信帶20萬軍隊太少,太過冒險,畢竟對方可是疆域最大的楚國,而且在曆史上也是鼎鼎有名的強國。
李信僅僅帶了20萬人未免太小看楚國,但是秦始皇卻堅定的站在了李信這一邊,認為李信少年得誌必將得勝而歸。
但是反對身故因並不在少數,許多曾將跟楚國有交戰的老將也指出,如果是對楚國作戰的話,那麽打閃電戰肯定是不行的,畢竟楚國後援堅實,而且又是家門口作戰,所以如果李信長期直入的話,那麽糧草問題將很難解決。
其實這樣的案例也不是沒在秦國發生過。
之前,武安君白起在坑殺趙國40萬之後便長驅直入進入到趙國境內作戰,但由於戰線拉的太長,導致後期糧草不足,再加上六國協同作戰從後斷了白起的糧道,使得長平之戰眼睜睜的勝利果實就此溜走。
不過那一戰實際上白起不能背鍋,畢竟後麵有範睢此等小人作亂,致使白起沒有辦法親自指揮,但是李信和秦始皇兩人各懷心思,秦始皇是想讓李信壓一壓王翦和王賁的勢頭。
而李信則是想通過滅楚一戰證明他的實力。
別人越是說白起辦不成的事,他就認為自己越要辦。
因為隻有這樣成功的話才能名頭蓋過白起成為秦國第一猛將,屆時不止自己麵子上長光也給不斷提拔自己的秦始皇臉上增光。
其實李信的壓力其實並不小,因為之前白起就已經差點滅了楚國,白起對楚國一戰,使得楚國被迫遷都,而李信這次就要證明給天下所有人看,白起辦不成的事情,我李信偏偏能辦成,我就要滅了楚國,而最終秦始皇還是支持李信,讓李信入楚作戰。
而盯著李信的不止是朝堂上這些人,還有楚國的那個老狐狸項燕,他從探子那兒聽說攻楚的是一個年輕將領,而且自視甚高,這一下項燕的心算是落停了,畢竟過來人不是老奸巨猾的王翦而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後生。
項燕的擔憂便少了一半兒,其他的那一半在秦國境內。
這次項燕並沒有貿然采取布防的態勢,而是堅決要把李信的這支20萬閃擊騎兵一舉殲滅。
他在等一個人的回信,此人是誰呢?便是深入在秦國之內的楚人昌平君。
當時的昌平君正主管著南郡事務,而如果把南郡拿下的話,那麽秦軍後期的物資供給將成為無源之水。
最終項燕說動昌平君叛變,從後斷了李信的糧道迫使李信不得不與楚國決戰,但是李信的20萬軍隊與楚國的50萬大軍相比,顯然人數上並不占優勢。
而且進入楚國境內騎兵部隊居多但要知道,在楚國雖然不如嶺南山川險峻,但沼澤河流居多,這致使李信沒有辦法快速向前突破,在遭遇幾輪阻擊之後,李信變向後撤準備退到南郡再次作戰,但卻沒想到南郡主管昌平君卻已經背叛。
在南郡李信還與叛軍周旋了三四天,這使得李信精疲力盡,雖然他突破了重圍,但是人數也僅僅剩下十萬人,雖然李信當時就想和昌平軍以及項燕拚命,不過屬下還是將他攔了回去。
他們認為回到國內搬救兵戰楚國不是不可,畢竟李信的歲數還小,20出頭以後大有潛力開發。
畢竟在秦國的曆史上除了白起又有誰沒吃過敗仗呢?有人在40歲的時候吃了第1次敗仗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整河山了,而李信在20歲的時候吃了這一次苦頭,也未必是個壞事。
隻是李信回去跟全軍覆沒其實並沒有什麽差別,畢竟出去是20萬,回來僅僅10萬人。
有一半兄弟都死在了楚國,這在秦國曆史上算是敗得最慘痛的一回,而他的領軍人物就是年僅20出頭的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