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張良成刺客,胡趙奸計出
此時胡亥見到了趙高,瞬間轉變了剛才頹廢和暴虐。
不過趙高知道胡亥是個什麽樣的人。
所以當看到胡亥如此模樣的時候,趙高並沒有露出不悅。
反而略帶微笑,在趙高嚴重的未來儲君要有嫉妒心才能成大事。
“師傅,你來的正好,就是你不找我,我也得找你去。”
胡亥心急火燎地說道。
“請問公子是不是關於焚天劍的事情。”
趙高立馬追問了胡亥一句。
此時,趙高臉上由陰鬱變成了喜悅,他連忙說道:“是啊,老師,我找你,就是想問問你有什麽對策能拿到焚天,隻要得到這把劍,我就能加倍嬴得父皇寵信。”
“什麽大悅氏,什麽匈奴,我一人足矣,等有一天我登上父皇的位置,我一定讓老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唯一丞相。隻要師傅能弄到焚天。”
胡亥開始了幻想,已經不顧自己個皇子,竟然站起身來,膝蓋下驅,有點想跪下來的意思。
“公子,使不得,您是萬金之軀,怎可如此。”
於是,他駕著胡亥的咯吱窩,迎著胡亥,架住了他。
然後,趙高不緊不慢地緩緩蹦出一句話:“公子,奪劍是必然,但是奪劍也得從長計議。”
“什麽從長計議,老師,焚天一天不在我手裏,我就輾轉反側,每天晚上都睡不好。”
胡亥現在被焚天逼得快要瘋了。
“他嬴宇低賤出身,怎麽配得上大秦第一寶劍,隻有我這種尊貴的血統,才配得上。”
焚天貴為大秦第一神劍,而嬴宇作為劍的主人可謂無人遭人不羨慕嫉妒恨。
而焚天作為兵器,是誰人都拿得了的。
所以無論是見到還是沒見到,焚天都是天下人所想得到的神物。
胡亥想得到,難道趙高就不想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趙高比胡亥還要想得到,隻是他是個陰人,藏得太深。
“公子,您要知道,其實不隻是您想要啊,天底下人,誰不想要第一寶劍,尤其是看到它威力的,現在都在傳焚天是神物,你想想那齊人餘孽不想嗎?王賁不想嗎?還是蒙恬不想……”
“所以,公子我們不能冒進,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時機,把焚天搶過來。”
現在趙高已經推測,以後為焚天引起的麻煩必然多如牛毛。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人強遭人恨。
“說了半天,師傅你什麽都沒說,等著我們就能得到焚天了?”
胡亥聽得雲裏霧裏。
“公子,我們要等,當然還要創造機會等。”
“什麽?”
胡亥更蒙圈了。
此時趙高湊到胡亥耳朵邊說:“公子,下一個榜單,您……”
秦朝境內,現在傳遍了焚天有滅世之能勢。
自從李斯和秦始皇說了其中的奧秘之後,秦始皇頓時覺得既然有緣就能相見,為何還要留在東海之濱呢?
於是收拾隊伍,準備回到帝國的中心鹹陽。
因為現在嬴政已經決定要滅亡大悅氏了,所以必須回到國度調整軍隊輜重。
而秦始皇拜師回朝最失望的莫過於徐福。
找到仙山,原本可以自己的仕途平步青雲,哪知道之後的東巡上秦始皇也不親自出海了,而且工作雖然進行,但是預算被削減了七成。
此後,徐福雖然也盡力想繼續編造故事,但是秦始皇已經對徐福沒什麽耐心了。
要不是看徐福有些功勞,甚至早就讓徐福腦袋搬家了。
隻是嬴政給徐福的任務是長期自己東巡,等於流放。
魯地。
一艘漁船滿載貨物在即墨港登陸。
從船上下來一位眉清目秀的書生,一席黑色長袍和他的皙白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頭帶發舊的漁帽。
在他的身後是一位高大魁梧的男子,白色短衫被他的肌肉幾欲撐破。
“老師,我們此行要去哪?”
書生幾乎沒有想就回答:“嬴政尚在,我等皆無國家可言,此次齊田錯過了絕佳的機會,以後恐無正麵刺殺秦皇。”
“現在嬴政忽得了壽命九十載,即便是嬴政歸天,到時也沒人再能記起我韓國,其餘五國也是一樣。到那時嬴政就真能讓所有人都說秦語了。”
說話的書生十幾年之前還是韓國以為高高在上的貴族公子,如果秦國沒有滅掉魏國,現在他可能整合嬴政或者嬴政繼承人在一個“桌麵”上。
然而,秦國太過強大,他的親人全部在秦國的滅國戰中被屠戮殆盡,他趁機被送出魏國,才逃過一劫。
但是他並未忘記刺秦複仇大業,十幾年來,他苦練武功,尤其是刺殺劍術更是爐火出清。
中間有兩次刺殺秦始皇的機會,但是多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是在嬴政出發第一次東巡隻是,書生聯合黨羽數百人埋伏山頭,用火弓直射秦始皇車輦。
雖然車輦被點燃,而且車裏的人也被燒成焦炭,可是此人並非秦始皇,他們中了秦始皇的計謀,其實共同出發的有十條一模一樣的車輦,秦始皇為了掩人耳目,竟然一條也沒坐。
第二次,就是齊田此次的東海伏擊,本來齊田並不想伏擊秦始皇,他們就想等著秦始皇駕鶴去了再圖謀反。
而秦始皇被皇榜賜予了九十年的壽命傳開了,所以齊田便借助海戰優勢差點把秦始皇摁在東海。
但結果半路殺出嬴宇破壞了這一切。
可是齊田能有如此計謀和海戰策略,全靠剛下船的書生指點,而且書生就是此次伏擊的幕後人。
此人如此有謀略如助秦國必延續秦國國祚五十年,他的名字叫張良。
張良自從海戰失敗之後,也遁走積攢實力,意圖再掀波瀾。
同時,他通過這場海戰還記得住一個人的名字和一把兵器,贏宇和焚天。
而此時跟著張良的便是西南蠻族壯漢,他們是被張良精挑細選出來保護自己的。
壯漢總共有兩人,一人是在張良第一次刺殺中為掩護張良身中數箭而亡。
而這一名壯漢則一直伴在張良左右,直至今日,壯漢雖然有些呆頭呆腦,一向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