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護羌十一條
從現代意義上看,內遷的羌人與匈奴都接受大漢的統治,因此,羌亂與南匈奴的劫掠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與黃巾之亂沒什麽差別。
但中國曆史上,華夷之辯千載不息,對中原王朝來說,即便四海夷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始終占據正統。
自大與傲慢的中原人自然不可能蠻夷胡族平等相處。
楊翦當然不會愚蠢到去想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會去觸碰關中士族的現有利益,好在關東與江東還有大利可圖可分。
楊翦回到長安,靜待各方回音。
曹操痛失荀彧,卻也接受了楊翦的條件,穎水以西以及定陶、濟陰屬朝廷,曹操退回鄄城。
郭嘉在陳群的勸說與楊翦親自下場,一番雲遮霧罩的忽悠之後,答應留在楊翦身邊效力。
荀彧被皇帝召見後,願意留在朝廷任職,出任尚書左丞。
楊翦雖然有些可惜,不過隻要不在敵人那邊就好,到了同一戰壕裏,總有機會的。
荀彧架不住楊翦軟磨硬泡,又修書請他侄兒荀攸來長安,當然,楊翦也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一並帶了過去。
荀攸雖是荀彧之侄,今年三十八歲,反比荀彧大了六歲。
早年大將軍何進征海內名士入朝,荀攸拜黃門侍郎,董卓之亂時,荀攸因與人密謀誅董,事情敗露被入獄。
董卓被殺後,荀攸曾自請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行,一直停駐在荊州。
此時的楊翦,仍然以曹操為最大的敵人,自然要想盡辦法斷其羽翼,不讓他有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可能。
如今楊翦的勢力未及荊州,心心念的諸葛亮聲名未顯,也不知道在荊州哪個鄉村野外窩著,雖然讓王若撒了些探子出去,卻遲遲未見回音。
好在劉備還在徐州享受風光,離敗投劉表還早著呢,這事倒也不必著急。
當務之急,還是涼州。
為此,楊翦與幾位先生商議之後,又入宮與皇帝聊了很久。
朝廷特意頒詔發布了護羌令。
羌人部落的內部事務由羌人自己處理,與漢人及其他夷族的矛盾由地方官府按大漢律法處理。
羌人的生命與財產受大漢律法保護,地方官府與軍隊、漢人不得隨意侵害,違者嚴懲。
漢人不得侵犯羌人部落的草場與土地,若確有需要,必須提供由羌人部落同意的賠償,違者嚴懲。
漢人與羌人交易,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則,漢人不得與羌人強買強賣,違者嚴懲。
官府為願意耕種的羌人免費提供農作物種子,教授農耕技術,田賦按漢人同等賦稅的八成征收。
羌人的勞役差役按漢人數量減半,且隻在涼州本地服役。
在羌人聚居地的地方,官府必須吸納一定數量的羌人出任各種職司,並保障其俸祿、權力與升遷的權利。
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羌人青壯加入軍隊,在郿城組建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羌人騎兵,命名為神威營,除主將外,各級將領由羌人充任。
這道被世人稱之為“護羌八條”的法令一出,得到了多數羌人部落的認同與擁護,自然也引起了涼州一些勢力的不滿。
但如今的涼州,有一半的地方豪強與郡縣反叛,楊翦也不在乎多幾個反叛者。
既然想爛,那幹脆就爛徹底一點,將舊有勢力砸個稀巴爛,再重新分配利益就是。
涼州不比關中,關中是楊翦立身的根本,自然要一切穩妥為上。
況且,隻要羌人不亂,光靠涼州叛軍的實力,楊翦已經有足夠的資本俯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