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楊翦的秘密利器
“主公,自定陶之戰後,兗州各地郡縣多有又改投曹操的,這樣下去,隻怕真如主公所擔憂的,曹操會戰勝呂布,重新據有兗州。”
李複求見楊翦時,神情並不輕鬆,收到打探回的消息後,便急忙來見楊翦。
楊翦不以為意,笑道:“先生不必擔心,先讓他擴充會實力。若隻是要解決曹操,我直接聯合呂布,兩軍夾擊之下,兗州哪有他容身之所?你說張楊也是,定陶之戰時,本可與呂布東西夾攻,一舉滅曹。他早與呂布約定相互聲援,還真的就是聲援,一兵一卒都沒有動,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
李複道:“張楊這個人想得太多,可也不傻。他與呂布同出丁原門下,知根知底,呂布這個人,天性涼薄,見利而忘義。他又怎麽可能真的會幫助呂布滅了曹操,在自己身邊虎視眈眈。”
楊翦想了想,忽然說道:“先生所言極是,張楊雖然性格上有缺陷,但能割據一方的人物,又怎麽可能是無腦的人。徐晃要在晉陽看著高幹,閻行去幫楊豐平叛,派人告訴張遼、段煨,隨我去陳留,我親自去盯著曹操和呂布。”
再次斟酌了一下,又說道:“派人去長安城,讓馬超來陳留見我。”
李複猶豫了一下,說道:“馬超雖勇,但這個人如呂布一樣,骨子裏也是個涼薄之人,不可重用。若是被他借機逃回涼州,後果不堪設想。”
楊翦歎道:“初時還有些沾沾自喜,手下文武人才濟濟,真到了戰時,才發現,這人手不夠用啊。”
“不過”,楊翦神情也認真起來,說道:“先生提醒的對,馬超這人不可不防。如今涼州正亂著,任何的謹慎都是必要的。這次就先不用他了。派人回長安告訴趙雲,將改良的馬鐙馬鞍運送六千副派人押運至洛陽城武庫中,重新造冊登記後讓張遼高順龐德的騎兵先領取。另外,給楊豐閻行徐晃一人運送一千副。”
李複一愣:“馬鐙馬鞍?改良後?”
楊翦哦了一聲,解釋道:“現在的戰馬大多隻裝備了高橋馬鞍,將領貴族們也隻裝備了單腳馬蹬。對騎兵來說,在馬上作戰的要求便比較高,因為一個不小心,便會失去重心,無法平衡身體。所以除了涼州、並州與匈奴、羌人等異族外,騎兵才顯得格外寶貴。即便以袁紹的勢力,也不過萬餘能戰騎兵而已。其他人的騎兵大多名不符實,更多的是以馬為腳力行軍,臨戰還得下馬列陣而戰。”
楊翦說道:“我將單腳馬蹬改成了雙腳短蹬,高橋馬鞍也作了相應的改良,以後騎兵作戰便可以雙腳借力,即便站在馬上作戰都沒問題,戰力至少可以提升八成。”
李複聽得目瞪口呆,咽了咽口水,驚道:“如今主公坐擁涼並兩州,騎兵雄踞天下之首。這騎兵戰力若是提升八成,野戰能力自然無敵,如此,天下豈不可以速定?”
楊翦笑道:“哪裏那麽容易。這東西沒有啥難的,仿製非常簡單。我們也隻能搶個先機,打個出其不意罷了。不過,這幾年,我把各地的鐵石暗中收買了不少,一來為了滿足自己所需,二來等他們發現,已然損失了不少,怕是會肉痛不已。”
李複誠心歎服,卻也有疑問,問道:“既有此利器,為什麽不用在日後對付更為強大的袁紹時?”
楊翦自然沒法明說,說道:“呂布曹操俱為當世之雄,要一次性解決這兩人,提前暴露這樣的利器是值得的。更何況,日後的騎兵,誰能比得上朝廷?先生放心,即便隻用步兵,我也有很多的辦法戰勝騎兵。”
李複聽出言外之意,心道:“主公在武庫之中,隻怕還有其他的利器”,心中敬畏之心愈重。
他本自負之人,如今卻不得不驚歎於主公的深沉似海。
一個穿越者,擁有無數曆史過往的積澱,料敵於先,以大勢謀細節,自然能事半功倍。
穿越者,最大的困難在於找到那個支點,沒有支點,便是空有寶庫而不得門而入。
若楊翦沒有當初冒險進長安向楊彪借勢,還在劉備軍中,即便算盡天下又能如何?你根本沒有機會出頭,也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你的謀劃。就算你忽悠住了劉備,你依舊隻能隨著他顛沛流離。
至於自立門戶,放眼望去,有平民子弟出頭的嗎?誰會認得你?
當然了,也可以繼續冒充鬼穀傳人招搖撞騙,拉扯勢力,但天下沒人會認可你。
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欲以寒門庶族抗衡士族,打破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麵,三道招賢令引天下士族反目,一路艱難走到最後,寒門未見崛起,自己反落下一個奸雄之名。曹丕一紙九品官人法,讓曹操所有的努力成為了一個笑話,而自己也在士族的支持下如願,順利成為了皇帝,開啟了士族統治國家、一切隻論出身的漫長曆史,直到隋朝的科舉製誕生。
簡單的曆史教課書下,又有誰會記得那個孤獨前行,不屈不撓,戰天鬥地的悲壯身影。
楊翦突然想到一事,撲噗笑出聲來,這才醒悟自己走神,眼見李複一臉狐疑的看著自己,說道:“聽說曹操回到鄄城,撫著程昱的後背感慨的說,若沒有程昱,他便回不了兗州了。你說,曹操那麽矮的個子,程昱那麽高,那姿勢,想起來就好笑。”
說完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複嘴角抽動著,沒有笑,倒是覺得主公這關注點太過奇怪。
楊翦見李複不笑,覺得自己一個人笑著未免無趣而且有點傻,止住笑道:“另外,再傳個訊給賈詡,春耕農時要各地官員,尤其是軍屯校尉與典農校尉多費點精神,盯仔細了。皇帝不差餓兵,糧草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出現差池。最後,代我寫封奏章,把這裏情況與我剛才的吩咐稟報給陛下,語氣要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