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使不得

  “是。”丫鬟回稟了一句,又退了出去。


  昌平郡主又攬起桌上的銅鏡,對著鏡自照起了自己的臉,之前沈清秋朝她鼻子上劃著的那一道痕跡並不算深,加上由著昂貴的祛疤藥,如今隻剩下一道淺淺的白色肉痕,平日拿脂粉稍微遮擋一下便看不清了。


  把銅鏡倒扣在桌麵上,昌平眸子狠毒,她自來了京城,也就在柳家繡樓上來來回回的翻跟頭。


  本來不是什麽大事兒,她們之間沒甚解除,也更沒有什麽深仇大恨。


  可一開始就出來個九皇子替她們解圍,到了後來又蹦出了個王青蘿解這柳家繡樓與她作對。到現在因為這一條受傷的腿,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誰叫她們不聽話,那就該死。


  這些冬衣光做起來已經是一波三折了,既廢了心力,自然是想把他交給需要的人手上。


  有王青蘿這麽一個丞相小姐作保,沈清秋便沒用朝廷的商隊去給難民發過冬的物資,反而是叫屠九集結了一隻商隊,一路往南去,一是為著給難民送東西,二則是她自己想要開辟出一條商路出來。


  而顧庸看著柳家大院裏立著的六台紡織機,是他叫人過來的,他自然知道這六台小小的機器,能造出多少布來,能叫多少將士吃飽穿暖。


  “秋兒——”


  好歹也是要做父女的人了,顧庸剛一開口沈清秋便知他喉嚨裏賣的什麽藥。


  “這紡織機怎麽造的我可以寫出來。”不等顧庸開口,“這就當是我娘進侯府的嫁妝了,怎麽樣,還滿意嗎?”


  顧庸失笑,可對著這份嫁妝,卻怎麽都不能搖頭。


  輕而易舉的把這機器如何製造寫了出來,沈清秋這是將一門原本可以壟斷甚至無限斂財的手段直接貢獻了出來。恐怕就連皇帝看見了這樣巨額的財富都會忍不住的心動,可她眼睛都未眨一下。


  “但在這之前,有人若是打我這紡織機主意,大侯爺,您說怎麽辦呢?”沈清秋故意道。


  隻是一台小小的木製機器而已,可若是成百成千台的造起來,要不了一年時間就能叫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富可敵國。顧庸絲毫不懷疑這東西的引誘性。


  兩人對視一眼,互相從目中看到了類似的光芒。


  “皇上年輕的時侯英明神武,可年紀大了便愛弄權,身旁的奸佞小人也多了起來,可他也沒到眼瞎耳聾的地步”顧庸道:“昌平郡主賣官鬻爵,用手段加害朝廷命官,這些皇帝都看在眼裏,可你知道他為什麽不管郡主嗎?”


  沈清秋想著南方的那些難民,“因為窮。”


  顧庸聽的一笑,“是,皇帝也窮。雖著平日裏不愁吃喝,可他要管的豈止是自己的這一張嘴,今天那裏短了糧食要朝廷賑災,明兒那裏發了大水要朝廷救濟。皇上缺銀兩,而昌平郡主會賺錢,會給皇上銀兩。”


  否則一個外地藩王的女兒,在京中哪裏會有這樣地位。


  昌平人雖然惡毒,可經商的頭腦的確是有的。


  “我看你好像很不喜這昌平郡主。”沈清秋道,她看出來了,顧庸說起昌平郡主便渾身藏不住的厭棄,也並不單是因為她娘的事情。


  顧庸沒有否認,他道:“屠九本出身官家,五年前屠家因一起文字獄叫滿門下獄。你可知是什麽原因?”


  沈清秋道:“因屠九的姐姐,那個花魁?”屠九那日與她們說昌平所作惡事,她便聽出些異常,這日在聽顧庸說便想了起來。


  “不錯。”顧庸扯了扯唇,“枉本候在戰場上殺敵千萬,卻不抵這京城中一個弄權的小丫頭,輕而易舉的一番話,便能叫人家破人亡。屠九的姐姐容貌生的極美,而屠家的禍事就是因為他的親姐姐。那昌平在京城乃至附近的大城中開設青樓,是青樓就需要貌美女子,而什麽養的噱頭能比身嬌肉貴的官家女淪陷更大呢?”


  那段時間不止是屠九一家,多少人都糟了昌平的毒手。


  可皇帝因著國庫不斷流入的銀兩,對著那時還年幼的昌平郡主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了。


  “所以即便她擄了你娘,也有恃無恐,縱然她不能把本候怎樣,她有皇上暗地裏護著,本候也不能把她怎樣。”


  沈清秋道:“你看不慣她又幹不掉她,不是很氣?”


  顧庸:……


  “她為了賺錢行事絲毫不避諱,得罪的人也不少,隻需叫她失去靠山,不用你出手,那些仇人一口一口便能咬死她。”沈清秋勾唇。


  “可皇上?”


  “皇上要的不就是銀子,”她指著自己,“而我很快就會給他比昌平還要多的銀兩。”


  冬日時光過的飛快,再家中幾頓紅紅火火的燒鍋子,轉眼便已經開春了。


  往年到了春天,南方總有凍死的或是餓死的,可今年卻是傳來了喜報,因得了四萬多的棉衣和襖子,南方今年的死傷人數不足百人。這跟往年比較,已是一個不可能的數字了。


  柳氏是善心人,雖是王青蘿給介紹的生意,可那兩萬兩銀子除了工人的本錢外,她基本都貼了進去。


  尤其是當屠九坐船回來,在院子裏給大家夥講著南方災情的恐怖,全家人共用一隻棉襖時,剛拿了柳氏提成的王大小姐把銀兩又送了回去。


  “我不要了,去給她們多做身棉襖吧,這大冬天的,一家人穿一身怎麽行?”


  “這會兒子做什麽棉襖,等開了春馬上又熱了。”屠九道:“不過師奶奶,你可不知道你多做那兩萬身衣裳救了多少人。當地的衙門都沒想到我們的床上裝著四萬多的襖子的,你知道嗎,好多人為了感念你的救命之恩,還給你立了廟!”


  柳氏一聽這個忙要搖了搖手,“這可使不得?”


  “什麽廟?”沈清秋到是來了興趣。


  “聖娘娘廟,都說師奶奶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才在冬天保住了他們一條命。”


  柳氏聽的分外不好意思,“那是朝廷給撥的銀子,我不過就是中間縫了衣裳。”


  “可別這麽說,師奶奶你中間下的功夫也不少。”


  旁邊王青蘿撐著腮幫子也是聽的認真,羨慕起柳氏有人這般信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