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來跟我賣報紙吧!
李世民徹底懵了。
長孫無忌乃北魏皇族後裔,雖說北魏亡了,但他自幼依舊是士族,無論衣著、餐食等,都有人料理。
如今更是當朝貴胄,地位尊崇,何曾這般狼狽過?
瘦弱的身影絲毫不顧衣服上油漬墨痕,頭發胡子都沾染汙跡,但他卻笑的很開心,連李世民來了都沒看到,顯得很不正常。
“你對他做了什麽?”
林南撇了撇嘴。
“是老孫自己非要做的,攔都攔不住。”
“還別說,老孫寫的字不錯,用來刻寫蠟紙很好,就是還不熟練,總戳破蠟紙。”
“可以留在這跟我一起搞報紙。”
“我出文章老孫寫版,肯定賺錢。”
林南毫不吝嗇對老孫的讚賞,認為這是人才,必須留下,省的自己還要去找字寫的好看的人。
這簡直是現成的。
同時,他將一份紙張遞給便宜老爹。
“老孫印的,瞧瞧。”
李世民聽到林南的話,眼皮直跳。
堂堂吏部尚書齊國公,監管天下官員,你竟想讓他給你打工?
並且……
可能連傭錢都沒有!
絕對免費苦勞力。
但想到林南不知長孫無忌身份,李世民也不好多說啥,接過紙張,慢慢察覺到這有些不對。
這張紙上,印著的赫然是《詩經》。
即便詩經誕生與上千年前,但在大唐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傳唱不止。
即便到了後世,依舊有無數人癡迷其中字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或“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還有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
在無盡的歲月長河中,這些詩句都是那般唯美。
也唯有今後的唐詩宋詞,方有些許突破。
現在的初唐,雖盛行五言律,卻仍未有傳唱天下的新詩,詩經相當盛行。
不管士人百姓,雅俗共賞,大家都懂。
李世民攥著紙張,走到長孫無忌身後,發現他依舊沒有察覺,興奮的不斷複印詩經!
也讓李世民大為震撼。
“這竟能無限複刻文字?”
這一刻,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恨不得將長孫無忌踹走,親自嚐試。
林南撇了撇嘴。
便宜老爹這些人,真的見到啥都跟好奇寶寶似的。
油印機而已,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要是看到後世的複印機,豈不是能嚇死?
最終,李世民看出門道,沒忍住推開長孫無忌,親自上手嚐試。
“這比雕版印刷更加簡潔方便,並且一頁上能印出的字更多,奇了。”
林南看到便宜老爹激動的樣,有些狐疑。
他很想問一句:“叫的聲那麽大,認字嗎?”
這時代當兵的有幾個識字的。
不過便宜老爹竟然連雕版印刷都知道,應該瞧過不少好東西。
雕版印刷這技術,其實在初唐便已存在。
隻是目前使用範圍很小,尚未大規模普及。
現在應用最廣泛的,還是拓印碑文。
文人依舊熱衷於刻石為碑,認為可以千秋不朽,將文字從碑文讓拓印下來,又便於傳頌。
哪怕李世民,也很喜歡立碑,以及收藏碑文。
至於雕版印刷,多少還是瞧不上的。
主要還是因為這時代能刻碑的好石匠多,但能刻木雕的好木匠很少!
也就江南地區,用雕版印刷的多些。
至於長安,雕版多用於佛像經文等宣傳。
關中人更擅長石雕、玉雕、磚雕等等,這是從秦漢就流傳下來的技術,除了耗費時間外,技術上早已無比精湛。
更有諸多石雕大家享有名譽,比如前隋李春,曾修建趙州橋,石雕刀法蒼勁有力,風格新穎豪放、渾厚嚴整。
橋體紋飾雕刻更是精細無比,巧奪天工。
這座橋,更是流傳了一千四百年之久,不曾損毀。
哪怕到了後世,林南更是有幸參觀過。
“這油印好處,就是方便文人自己動手印刷,而不用請能刻字的石匠木匠。”
林南補充了句,發現便宜老爹完全上癮了。
明明一個武將,在這東西上搞的這麽認真做什麽?
難道想跟自己賣報紙?
想到這,林南有些心動,開始規勸便宜老爹。
“天下快要太平了,文人士子的地位就要上來了。”
“再幹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買賣,不劃算。”
“況且軍中規矩多,不如跟我一起賣報紙,能在士族中培養名望。”
“這可比當官啥的實在多了,風險也低。”
林南很怕官迷老爹真的當了大官,再不小心得罪了皇帝,最終搞得誅滅九族。
在動不動就滅門的古代,當官風險真的忒大了。
就算沒當官,家裏有當官的,也很容易被牽連。
哪怕僥幸沒死,被全家流放了,林南覺得也劃不來。
反而在士人中培養名望,跟百姓打成一片,才能讓性命變得更加安穩,不起波折。
這才是最劃算的事。
“咋樣,考慮考慮唄。”
剛剛從興奮勁上平靜下來的長孫無忌,聽到這話後身體都抖了抖。
啥?
讓陛下不當皇帝,跟你賣報紙養名望?
名望那東西……
李世民需要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