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二)
“臥槽……!”話剛出口,又一個黑影,結結實實打到另半邊臉,接著又往地上啐了一口,又多出了好幾顆黃中帶黑的玉米粒,不用問這是另半邊的後槽牙。
旁邊的人歎為觀止,見過用腳踹人,用腳踢人,可是用腳麵子抽大嘴巴的可是頭一次見,而且一見是兩個,牛逼,實在牛逼。
中華兒女多奇誌,雙腳能抽大嘴巴!
張子健抽了冒牌四爺兩嘴巴,也算是幫十四爺出了口氣。
當然這冒牌四爺捂著臉抱頭鼠竄,他還指望用碩果僅存的前門牙磕磕毛豆豆什麽的!
張子健這就們溜溜達達來到了廠甸,京城有不少地方值得一逛,而廠甸就是其中之一。
這兒自古就是文人騷客最愛逛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古玩字畫店很多,如果說潘家園是以地攤為主,而這個地方是以店麵為主。
來這個地方的人,不一定都收藏,但看一看也是挺過隱的,這麽一熏陶,說不定誰以後就是大收藏家呢。
另外廠甸出名還因為廟會,廟會始於清乾隆年間,舊俗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節為集市,叫開廠甸,熱鬧非凡。
舊說在廟會期間,海王村內不但熱鬧非凡,其東側的呂祖祠也香火極盛,善男信女道士雲集。
火神廟則是珠寶商販集中地,文昌閣、土地祠又是書籍集中地,道路兩邊也都是買賣。
不過在破四舊期間,廟會被取締了,不過2001年,廠甸廟會在消失多年之後重又成為人們春節的好去處,並成為京城唯一不收門票的開放式廟會。
隻可惜張子健來的不是時候,並沒有見識到廠甸的熱鬧勁,不過盡管這樣,周圍依舊是人來人往,笑語聲不斷,叫賣聲不停,比普通的商業街還要熱鬧。
這個地方正在開辦廠甸小吃節,帳篷一字排開,裏麵的攤主們打起一百個精神,賣弄著手藝,夥計賣力的吆喝著,此起彼伏,勾引著遊客在攤位前麵流連不去。
張子健慢慢走著慢慢看,色香味形具全的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年糕、灌腸,還有茶湯、麵茶、油茶,還有很多交不上名字的小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和漂亮的色彩。
這樣的小吃怎能不嚐一嚐,何況還走累了有點餓的慌,張子健路過一個攤位買一點,路過一個攤位買一點,盡管這樣,走到中間位置,東西已經堵在了嗓子眼上。
看著後麵豐富多彩的美食,張子健頭一次感覺有個牛胃還真不錯。
不少孩子跟著父母樂嗬嗬的逛著,而賣一些玩意的攤主們,拿出百倍的精神將手中的東西舞弄的出更多的花樣。
空竹抖的嗡嗡響、飛旋的陀螺也挺棒、嘎啦嘎啦的風車鼓著清風,五彩繽紛的風箏看的人豁亮。還有泥人、麵人、臉譜、戲出、棕人、毛猴、竹蛇羽蝶、竹木刀槍、絹花紙花、布娃娃、布老虎,雄雞報曉,雞媽媽帶著雞寶寶。早看花了眼,不知那個好,這些孩子恨不得全都往家抱。
就這樣張子健打著飽嗝,溜溜達達來到書市。
廠甸的琉璃廠可是全國最大的圖書集散地,同時也是孤本、善本、珍本常出現的地方,另外還有很多書畫店,總之你如果喜歡書畫絕對不虛此行。
琉璃廠又叫海王村,遼代時就叫這名兒,當時是遼都城東郊燕下鄉的小村落,這裏寺廟雲集,經濟繁榮,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到了元代這裏是燒製琉璃瓦件的窯廠,明代為工部五大窯廠之一,故稱琉璃廠,可是為京城皇宮的金碧輝煌立下了汗馬功勞。
遼代之後很長時間這裏較荒涼,至明嘉靖32年(1553年)擴建外城後,這一帶才又開始有人居住。
再到清康熙後期,官方為了皇宮的安全,將一直在內城舉辦的燈會和書肆移到琉璃廠窯前,於是就有了春節逛廠甸的習俗,這裏又重新熱鬧起來。
琉璃廠最早的書業經營始自明代,作為古玩文物、書籍字畫的集散地,此處在清乾隆年間琉璃窯廠外遷後走向輝煌。
特別是乾隆38年(1733年)《四庫全書》開館,各方編篡人員匯集京師,他們多居宣南一帶,因而紛紛來此尋書考證,使琉璃廠書市更加興盛起來。
當時有名的古董、書商達30餘家,《四庫全書》曆10年編成,據記載館臣達360人,琉璃廠能不興旺嗎?
到光緒初年,書肆已發展到220餘家,古玩、字畫、碑帖店等50餘戶。至今琉璃廠文化街還保留著許多老字號,如創辦於清代的書肆有來薰閣、肄雅堂、文奎堂、鬆筠閣、商務印書館等。
開設於清康熙11年(1672年)的鬆竹齋即今天的榮寶齋;創建於鹹豐年間的有槐蔭山房、博古齋;創辦於同治年間的有一得閣墨汁廠;光緒年間的有慶雲堂、韻古齋、寶古齋、寶晉齋、萃珍齋、清秘閣等。
中華書局、邃雅齋則成立於民國期間。魯迅、鄭振鐸、張伯駒、朱自清、鄧拓、老舍、齊白石、張大千、陳半丁等大批名家都是這裏的常客。
1927年,開辟了和平門,拆除廠橋,辟南新華街,將琉璃廠一分為二,東琉璃廠以古玩業為主,西琉璃廠以舊書業為主。
張子健此刻走在西琉璃廠,他倒不是想買兩本書,而是走到哪裏算哪裏,就這樣信步遊疆的走著。
逛廠甸就在一個“逛”字,它要求時間寬裕一點,精神放鬆一點,輕閑自由一點。逛完廠甸的書店、古玩字畫店,如果還有時間,最好再逛一逛附近的名人故居和古跡,那會讓人覺得和古人是那麽近,和曆史是那麽近。
“我說你怎麽這麽死心眼,你跟我回家,我拿錢給你還不成嗎?”聽見聲音張子健隨意看了一眼,隻見路邊有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腳下放著一個樣子古舊的銅手爐,旁邊圍著兩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正在跟老太太交談著。
忽然其中一個人看見張子健注意看他們,說話聲音又大了幾分,“這個東西我看對了,肯定要買,我身上就帶了三千塊錢,不就差兩千塊錢嗎?你跟我回家,我立刻給你!”
“不行,我家老頭子說過,這個東西是從祖上傳下來,就賣五千,少五千不行!”老太太堅決的搖搖頭。
“我擦,你,你怎麽這麽軸呢,我沒有說不給你錢,我家就住在這附近,你跟我回去,你先把這三千拿著,剩下兩千跟我回去,我立刻給你好不好?”這男人一臉的不忿扯著嗓子叫嚷道。
可是老太太卻搖搖頭,“就五千,少五千我不賣!”
“我擦,這老太太怎麽就聽不懂人話呢!”抬眼朝四周看了看,“我現在立刻回家取錢,那啥你千萬給我留著成不成?”
周圍有幾個人聽見這些對話,將注意力集中在那個銅手爐上!
“你千萬給我留著,聽見沒有!”說話的人拉著自己的同伴風風火火的走了。
等這兩個人走了,頓時有幾個人圍攏過去,仔細看著銅手爐,張子健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那手爐上絲毫寶光沒有,不過是個現代仿品。
剛才這三個人是表演給人們看,說不定偷偷躲著某個地方,正瞧著呢!
張子健也懶得參合這事情,向著前麵慢慢走著,忽然停下了腳步,扭頭向著左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