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北京(一)
南京忙著遷都的事,而在此刻的北京,朱文奎也在頭疼。
在接到朱允炆的任命之後,這位新任的北京知府便走馬上任,搶在朝廷班子北上之前先一步到了北京。
朱文奎走的海運,直接北上抵達平津港,而後轉馬車入的城。
甫一進入北京,朱文奎便對一路上看到的景色滿意的很。
北方一向苦蔽,尤其是北京這座燕雲重鎮,前後打了小五百年的仗,哪怕是十五年前,朱棣領兵北征草原的時候,朱允炆抵達北京時,便覺得這裏簡直就是一座屯兵要塞。
商業基本為零,百姓零星的隻有三四萬。
而短短的十五年,尤其是二五計劃開始之前,朝廷放出即將遷都的風聲後,河北、遼東、山西等地,乃至全國有眼光的豪商幾乎都舉家搬進了北京。
三五計劃才剛開始那幾年,內閣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調節北京周邊區域的生產規劃,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北京從遷都的一開始就可以實現生產資源自給自足,並在北京周邊籌措建立了多個商貿城鎮。
如今朱文奎再看到的北京,已經是一座擁有常駐人口達到七十萬的大型城市。
“商人以利趨,雖說落葉歸根,無非還是舍不得家人,如果舉家搬遷,自然也就沒那麽抗拒了。”
北京府的同知跟朱文奎介紹著眼前完全嶄新一空的北京。
“眼下的北京主要是五橫七豎,四方四正的規劃,皇宮坐北麵南,出了承天門便是聯通整座城東西兩個出口的長安街。
往南依次是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取了四聖獸之名。
七條豎道則取了北鬥七星的名字。
從城東至城西依次為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路。正對著皇宮承天門的便是天權街。
皇宮分皇城和宮城,外九內五,九門分別是正南的承天門、左右為輔門文華、武英。
正東的承運、東華。
正西的承命、西華。
正北的承德、太平。
百官上朝走承天門而進,一路沿文成武德兩側道路過內金水橋進入奉天殿。
奉天殿左右為武英殿和文華殿。
奉天殿往北則是華蓋、謹身兩殿,謹身殿再往北,便是入了宮城。
宮城五門,正對著謹身殿的便是乾清門。
另有四門分別在坤寧宮、東西六宮和正北,坤寧宮外門稱坤寧門,東宮為日精門,西宮為月華門。正北位後載門,本來叫玄武門?不過這個名稱內閣不滿意?否掉了。”
一行人邊走邊聊,很快就從皇宮而出?走承天門外的五座金水橋踏上了長安街主道。
北京皇宮的設計跟原曆史的北京故宮有很多不同?基本上更加簡單,除了城門外九內五之外?這金水橋則是外五內三。
循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天地人三才。
站在長安街主道上,同知陳昭雙手扯開一副地圖向朱文奎介紹著。
“殿下請看?咱們眼下站在承天門正門前?站在的這條南北寬十五丈的便是長安街,往南過了長安街,就是承天門廣場。
廣場的南部出口聯通的就是天權街。
皇宮的東側是太廟,西側是社稷壇。
沿著咱們腳下的長安街往東?便是各部、中央直轄管理的主要公衙駐地?包括翰林院、工商聯、大明中央銀行和明聯大禮堂。
往西走則是內閣幾位閣臣、部院尚書等從二品銜以上官員的府邸居所。
除卻了這些之外,整座北京城並沒有按照裏三外七的比例安排商、民,所以並沒有嚴格的所謂商業區或者居民區概念。
不過總體來說,越是靠近長安街和皇宮的位置,居住的便都大多是富商顯官了。
尤其是承天門廣場往南?天權街東西兩側,現在已經蓋成的七至九層高的樓房已經基本住滿?商鋪也基本圍繞著這一片開設,所以整個天權街?眼下無論白天黑夜,基本都是人聲鼎沸?嘈雜的很。”
光嘴上說還不真切?陳昭幹脆引著朱文奎?一行人沒有坐車,而是步行穿過因為管控而空空蕩蕩的長安街,再走過空曠的承天門廣場,一路向南踏上了天權街。
都不用親身走上去,朱文奎僅僅是站在承天門廣場的南大門向南看,就已經能感覺到眼睛用不過來了。
整條天權街的東西兩側,人行道路內擠滿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無數臨街旺鋪裏麵,家家都是人聲鼎沸,朱文奎左右掃視,能夠看到數百幢聳立的高樓。
拿過身邊隨扈隨身攜帶的望遠鏡,朱文奎往鼻子上一搭,能夠清楚的看到幾乎每一幢樓裏麵都有百姓居住的跡象,因為窗戶外大多都有懸掛曝曬的衣被之物。
“天權街聯通了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條東西主幹道,另東西兩側各有一條輔道,東側為天權東街,西側為天權西街,一樣是往南聯通了四條東西主幹道。
加上天樞、天璿兩條街的北部由三條東西短道連接,自北往南分別是河北路、山東路、河南路。
開陽和瑤光兩條街的北部一樣由三條東西短道連接,自北往南分別是甘肅路、四川路、雲南路。
如此一來,整座北京城除卻皇宮、太廟、社稷壇、承天門廣場之外,被分成了六十個區域。
按照天幹地支一甲子命名,眼下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等十二個區便居住了足足超過六十萬人,餘下的四十八區,僅僅住了十萬不到。”
朱文奎驚疑的啊了一聲,抬手指著眼前的天權街。
“你的意思是說,就本宮眼前看到的這天權街劃出的十幾個街區,就是整個北京城超過九成的百姓了?”
陳昭苦笑一聲:“是的,當初建城的時候,我們預估的北京城最高容納百姓的數量是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萬,結果發現這種高樓實在是能填人。
如果全北京都按照這種高樓建築居民房的話,那麽整個北京六十個區恐怕能住下最少八百萬人。”
朱文奎倒抽了一口冷氣。
一座城市,八百萬的居民?
這是個什麽概念!
“先秦時期,雄吞六國的老秦才五百萬不到的丁口,豈不是說,整座北京,納一國百姓於一城,都輕而易舉?”
“這還真不難。”
陳昭應了一聲:“便是眼下這城中的十二區,還沒有實現完全滿員居住呢,因為有很多大富豪往往是十套、八套房子的在購買,加上一些原本十二區的原居民拆遷戶,往往一拆便是七八套房子,都摁在手裏沒動呢。
那些外省遷到北京來的窮人,隻能在城東或城西偏遠點的角落蓋小平房居住。
鮮有花錢在這裏買房子住的,所以,這十二個區的六十萬人,實際上也隻是七成左右的容率,還有三成的空房子,基本都集中在一大群富商或者房產商會的手裏。”
這天底下能做生意的沒有傻子。
大明要遷都,屆時北京城什麽漲的最快?
首屈一指就是房價啊!
“以前一尺才六十,如今城中十二區的房價一尺已經飆漲到了一百五,而且還在升值,一套一千兩百尺的房子,最便宜的都要小二十萬了。”
朱文奎在心裏計算了一下。
如果銀子和銅票得匯兌沒有取消,那豈不是說,一套房子,二百兩銀子?
一個工人,一天的收入才五六十,幹一個月,不吃不喝省下來一千五,一年一萬八。
便是夫妻二人一起努力,去掉吃喝花銷。
豈不是說也要小十年才能買得起北京一套房子?
得出這個結論的朱文奎頓時倒抽一口涼氣。
“難怪本宮一觀之下,眼前過往的百姓無不衣著鮮麗,感情,都是富民啊。”
感慨完之後,朱文奎便又蹙緊了眉頭。
得想想辦法把房價壓下去,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湧入北京來啊。
不得不說,陳昭一句滿城可容民八百萬,著實讓朱文奎激動到了。
別說八百萬了,就算有朝一日能達到三百萬,他這個北京知府當的,多帶勁?
(稍晚把圖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