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日月永在> 第四百一十八章:落日餘暉(十二)

第四百一十八章:落日餘暉(十二)

  德裏城內正在發生的變故,並沒有影響到此時正處在伊斯綠堡前線的馬大軍處,後者正謹慎的麵對著眼前這座重城。


  可能會有人疑惑,大明手握重炮,直接老套路開炮炸城,而後強攻不就一路橫推過去了嗎,馬大軍起初也是這麽想的,但隻開了三輪,就被他自己喊住了。


  “不對勁。”


  蹙著眉頭,馬大軍說道:“你們說,帖木兒汗國的那支具甲騎在城裏嗎?”


  “應該,在吧。”


  帥帳之中,一眾參謀武將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騎兵守城,那跟步兵還有什麽兩樣?”


  快步走到沙盤之前,馬大軍的手點在城外這一大片平原,這是明軍大營落下的地點。


  “具甲騎是一支什麽戰鬥力的軍隊,咱們現在都知道了,五千人,正麵對我軍一萬,要不是周金山拿命殿後,咱們一萬人的騎兵衛能被五千人打個全軍覆沒,甚至,我們連傷敵多少都不知道。”


  “還不是因為周金山吃了裝備的虧。”


  有參謀不服氣:“無非就是鐵浮屠的翻版罷了,看著挺厲害,弱點也不少,要我說,當時若不是深夜,我軍輕騎以機動力相持,穿插跑動,累都累死他們。”


  “就是就是。”


  不少將領都紛紛附和:“這西域的國家動不動就喜歡搞這種重騎兵,殊不知騎兵最重要的就是機動能力,以機動能力換取防護力,就是把自己變成活靶子而已,實為取敗之道。”


  “我看你們這些年打仗打的太順了,一個個都昏了頭!”


  砰的一聲,馬大軍握拳砸在沙盤的邊沿,震倒旗幟一片。


  他看向帳內一眾佐將參謀喝斥道:“撤回來的騎兵衛本帥問過,這支騎兵縱使人馬具甲,跑的都比咱們的騎兵衛更快。”


  “不可能!”


  這個消息顯然對帳內所有人來說都是不信的,哪有重騎兵比輕騎兵跑的快的道理,要是如此,那不是天下無敵了?

  “哼,看你們那孤陋寡聞的樣子。”


  馬大軍開始回憶道:“一個個真當本帥這兩年是在南京度假呢嗎?

  本帥在總參,翻看了所有有關帖木兒汗國的遊記和記載,這支軍隊是帖木兒那個跛子的近衛軍,是由一群完全忠誠於所謂真主的信徒組成,而這群信徒,多是奴隸出身,被喚作馬穆魯克,很小的時候就被帖木兒買下訓練和培養。


  你們對他們不了解,本帥也一樣,但本帥隻舉一個例子,你們自己來估算其戰鬥力,當年鐵木真西征的時候,靠著一手出神入化的騎射以及機動力,滅亡了沿途的所有國家,但你們知道,西征為什麽停下嗎?”


  見所有人都搖頭,馬大軍鄭重道。


  “遊記未必是真的,也有可能是自吹自擂,但據其記載,兩萬來去如風的蒙古遊騎,碰到了數量在五千的馬穆魯克騎兵,當時五千打兩萬,結果卻是,縱橫無敵的蒙古人全軍覆沒!跑都沒跑掉!”


  帥帳之中,一片倒吸冷氣之聲。


  “蒙古馬的速度,很顯然是沒有對手快的,蒙古騎兵之所以讓人覺得來去如風,是因為當時鐵木真西征時,軍隊一騎雙馬,乃至三馬,可以往來更換,不眠不休的跑。可作戰的時候,你就是一人十匹馬,該跑多快還是多快,這支重騎兵的馬種,比蒙古馬更優等。”


  打不贏,跑不過,兩萬蒙古騎,在艾因賈魯被五千馬穆魯克青年正麵全殲。


  這場仗,在歐亞戰爭史上被稱為成吉思汗西征的最重要轉折點,毫不客氣的說,成吉思汗他被嚇住了。


  引以為豪的騎射,破不了對手的裝甲,而一旦被近身,那時候的蒙古是沒有高超技藝的鐵匠以及全套工業化的。


  那還是幾百年前,而當少年貴族的貼木爾知曉後,開始從阿拉伯購買這些馬穆魯克少年組建起新的馬穆魯克重騎兵,配備的可是到了後現代都鼎鼎有名的大馬士革鋼刀。


  所以,結果就毫無疑問了。


  馬穆魯克是奴隸的意思,並不是一個地區或某一個民族,人員的成分多是自幼就被阿拉伯人擄掠的少年,天南海北都有,西歐、北歐,甚至是北非。


  這些少年被突厥軍事貴族買下,從小培養,就好比養狼,養虎那般豢養,輔以綠教的思想洗禮,悍不畏死,甚至是,渴望死亡。


  亡命之徒、虎狼之軍都無法形容這群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他們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生。


  帖木兒這個跛狼的迅速崛起,離不開這支軍隊的輔佐,他一手創建的具甲騎以及重裝甲騎射手,都是靠這群孩子為主力建立的,多次局部戰役中,以少勝多,硬生生打跪了當時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


  也讓帖木兒的名聲一路傳進歐洲,被譽為鐵木真之後,一個新的偉大征服者。


  “咱們先不管這份遊記的記載真假如何,不過打仗,寧願重視敵人也好過輕視敵人,咱們就當這是真的,就把這支騎兵的戰鬥力再放大些,那麽如何應對就成了關鍵。”


  馬大軍拿起指揮鞭,點在伊斯綠堡這座城的周邊。


  “這裏的地理環境對騎兵的作戰是很有幫助的,這裏地勢空曠處大平原,一旦騎兵跑開,尤其是一支戰鬥力很可能遠勝鐵浮屠的重騎兵,威力無法言表,那麽,你們說,如果你們是敵人的將帥,會願意將如此強大的一支騎兵扔在城內當步兵守城用嗎?”


  “當然不會。”


  現在,這群人沒有其他的質疑了,把人當步兵用,就算再厲害十倍又如何,還不是大炮下的紙靶子。


  這麽使用,可就真的是愚蠢至極了。


  “不在城內,那在哪裏?”


  馬大軍有些憂心:“我軍來到這已經三天了,斥候都沒有偵查到,說明藏的很深,之所以藏起來,就是不願意把這支精銳直接放到我軍的炮火覆蓋區內當炮灰白白的送死,他們再等,等我軍大炮啞火。”


  大炮會啞火嗎?


  理論上來說,一門炮打二十輪之後,必須要停,不然炮管過度導熱就會導致炸膛。


  而且,冷卻的時間往往需要幾個時辰之久,這個過程中如果使用冷水加速,會縮短炮管的壽命,並且導致內部管壁變形,從而造成炮彈無法發射的隱患。


  炮陣的指揮官是軍人,但副手卻是專業的工部火器局出來的,這都是眼下大明軍隊的常規編製,什麽樣的人才都要有。


  “我們現在都知道,軍中大炮不能開超過二十輪,這是紅線,但實際上,很多的炮不是去年和今年,工部用所謂合鋼造的新炮,很多都是前幾年的舊炮,最多十輪就不能再打了,這就是本帥今日下令停炮的原因。”


  馬大軍鄭重道:“在沒有偵查到這支騎兵的動向之前,大炮決不能出問題,同時,我軍也要在周圍炮製陷馬坑,防備突襲,一旦被這支騎兵躍過炮火覆蓋區,殺進本陣,諸位,咱們未必能夠全身而退。”


  打仗總是有風險的。


  一定要先想壞再想好。


  吃一塹長一智的馬大軍,已經真正的把這支素味蒙麵的未知對手當成了最重要的敵軍力量。


  “那咱們就這麽幹耗著?”


  一名參謀提出了質疑。


  “馬帥,西北戰場的軍情送不到咱們這,軍情無法相通,我們必須要打通興都庫什山,才能跟楚王那邊對接上,而一旦相持日久,等帖木兒汗國在興都庫什山築關,那陛下欽定的,封鎖印度的戰略目標就無法實現了。”


  馬大軍負手開始走動起來,軍情重不過君令,一如當年沐春歿於刀甘孟之手那般。


  西南的戰況複雜,但沐春還要一股腦的悶頭追殺,還不是因為太祖的君令壓在頭上。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這種話,聽聽就成,別當真,更別隨便瞎玩。


  “都說說,各有什麽辦法?”


  拿不定主意的馬大軍環顧一圈:“你們都是參謀出身,都看本帥作甚。”


  一眾參謀對視,馬上就有人開了口。


  “要不,學關雲長水淹樊城?”


  一名參謀點在繞城而過的印度河上:“咱們決堤炸口,水淹伊斯綠堡?”


  “眼下時節,水位低淺,而且伊斯綠堡的地勢高於城外平原,水攻行不通。”


  有人馬上提出反對意見。


  “用兵之道,奇正相合,既然奇行不通,那就堂堂正正。末將建議,炸城不能停,炮陣分兩波,交替轟炸,時刻保持對城牆的壓力,無非是多花點時間罷了。”


  馬大軍點頭,眼下來看,這應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先這般,咱們試試看。”


  決議很快通過,調整了炮陣的中軍開始貫徹這一命令,一百門炮衝著伊斯綠堡發出了咆哮,一枚枚炮彈落在城頭發出耀眼火光,但伊斯綠堡的堅固程度顯然要超過德裏,這畢竟是一座由數十萬奴隸耗時十餘年蓋成的巨城,一百門十五世紀的小口徑火炮,還不足以立刻見到成效。


  炮火轟炸,以一種不快不慢的速度在推動著進程。


  轟炸的第六天,第一段豁口被炸開,但斥候仍然沒有探查到具甲騎的蹤跡,馬大軍還在等。


  轟炸的第八天,豁口擴大到近三十丈,城門區以及外城河被填平,馬大軍繼續按兵不動。


  轟炸的第十三天,整個南城牆淪為廢墟,但讓所有人惡心的一幕出現了。


  裏麵還有一道城牆!

  伊斯綠堡竟然跟南京一樣,是雙城牆製!

  剛才炸垮的,隻是甕城。


  而更要命的,就是炮彈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支持繼續下去了,打完了,那什麽預備手段都沒了。


  “增兵減灶,引蛇出洞。”


  與一眾參謀正相反,馬大軍反而開懷大笑起來。


  “傳令,兩百門炮齊開,打三輪而停,投入一個衛直接攻城。”


  一眾參謀一開始還有些摸不透馬大軍的意思,但隨後便恍然大悟。


  大明一直都很謹慎的應對攻城,這個時候表現出一副惱羞成怒的表情,但很快的就啞火,裝出一副失去後繼炮彈的姿態,引誘那支騎兵出來掠陣。


  隻要騙出來,那這場仗就贏定了。


  軍令很好的被傳達下去,三輪震天怒吼的炮響之後,駐足歇了十幾天,看打炮都看膩的明軍將士,向著幾乎被夷為平地的伊斯綠堡發起了衝鋒。


  碎裂一地的磚石瓦礫早都鋪成了一條坡道,明軍將士甚至都不需要雲梯、攻城塔之類的物件,一個個千戶陣型架起鐵盾,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扛過箭雨,衝到城頭之上!

  慘烈的,短兵相接的白刃戰開始了。


  這是大明和帖木兒汗國之間的第二次交手,也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真正意義上的攻堅戰,絕不同於周金山此前的遭遇戰。


  周金山那次隻能稱之為小規模局部戰役,檢驗不出兩國之間真正的軍事力量差距,而這次伊斯綠堡的攻堅戰,那才是雙方真正的主力相持,是一場人數相加近二十萬的大規模軍團戰。


  “殺!”


  先登的百戶勢如猛虎,橫刀劈過,刀光匹練之下,是一條握刀的斷臂飛起,而與他相對的敵軍隻是低嚎一聲,整個人飛撲到百戶身上,張嘴咬在了百戶的脖頸之處。


  “混蛋,混蛋。”


  百戶被壓在身下,疼的連連怒吼,卻怎麽都掙脫不了,右手的刀施展不開,幾次也隻是輕描淡寫的在敵軍的後背上留下幾道傷口而已,時間推移,百戶的意識有些渙散,他感覺自己的脖子都快被咬下了一半,用僅存的意誌,這名百戶將手臂高高揚起,而後刀尖衝下,向下一落!

  這把刀,將兩個人貫穿在了一起。


  這般慘烈的以命搏命,出現在城頭上的各處,無論是明軍還是綠教軍,幾乎都是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兵,斷了手,就用頭、用嘴、用身體一切可以攻擊的部位,招招奪命,再不濟,也是兩人環抱撕扯著,從城頭上翻下。


  無數的鮮血,順著那座碎石廢墟的小坡留下,很快就從小溪匯成了湖泊。


  “太可怕了。”


  一名參謀看得震駭:“這天下,除我大明以外,還有如此強軍?”


  “五胡亂華、崖山跳海,我們不能一直高高在上的自負,要吸取先輩們用血留下的教訓,切莫再小看這些蠻夷。”


  馬大軍沉聲道:“以前沒交過手,做假想敵,總覺得都是一群蠻夷能有什麽戰鬥力,我們骨子裏刻著對他們的蔑視,這種蔑視,在戰場上是會奪走將士們的生命,周金山的死,還不足以讓你們警醒嗎?”


  自打朱允炆登基以來,這麽多年,大明走的太順了。


  順到,整個軍方從朱棣開始往下,沒人還覺得天下有可堪敵手的對手。


  而一旦離開大炮的輔助,第一期火繩槍的威力還不足以影響戰場的局勢,大明健兒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手裏的刀。


  “提前吃點虧,長長記性,總是好事一件。”


  靜靜的看著戰局發展,馬大軍說道:“如果不是當年西征太順,那兩萬蒙古騎兵也不會淪落到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啊。


  時間在流逝,第一波的攻城在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後宣告結束,生存的明軍健兒撤了下來,第一次的攻城以均勢為結果告終。


  誰也沒占到什麽優勢,死傷比例大概持平,馬大軍這邊看到的,是衝上去的一萬人,變成了退下來不足六千。


  四千條鮮活的生命,留在了伊斯綠堡的城頭。


  “這還是我西南軍的精銳中軍。”


  馬大軍有些心痛的閉上眼。


  “如果換德裏的省府軍,亦或者陳春生帶領的聯軍,恐怕這一波,一萬人一個都活不下來。


  帖木兒那個跛子,能夠在短短十餘年內,滅掉那麽多的國家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帶出來的軍隊,不得了哇。”


  後世對於帖木兒東征有過爭論,那就是帖木兒的二十萬軍隊能不能打贏當時的大明。


  因為畢竟沒有交過手,隻能作為假想敵,站在本國支持本國的角度,沒人看好帖木兒,不過我們可以先確定一點,那就是帖木兒東征並不是攻打大明的。


  帖木兒的出兵是應本雅失裏之請,討伐瓦剌和韃靼的。


  這也是帖木兒的夙願,帖木兒一直自詡其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即使已經作為中亞、西亞的絕對霸主,是真主綠教的最高領袖,但帖木兒還是接受了本雅失裏這個流亡者煞有其事的承認身份的儀式。


  原因就在於其明確身份後的法理性,帖木兒自詡是鐵木真的後代,是名正言順的可以成為大草原的統治者,要建立新的大蒙古帝國。


  後來帖木兒病死,死前到底有沒有跟瓦剌交過手,亦或者在東征前,帖木兒汗國的軍隊有沒有跟東察合台、瓦剌交過手,沒有明確的記載。


  記載隻有這麽一段內容,那就是帖木兒東征後,東察合台直接投降,然後馬哈木和阿魯台向朱棣投降,哈密國的脫脫更是直接內附大明,就是所謂的跑路,遠離帖木兒的刀兵威脅。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獻降,不是傳統性為維護雙邊關係的那種認大明做大哥的意思,因為當時草原連尊號都給朱棣上了。


  “聖人可汗。”


  表示朱棣就是大草原的共主了。


  要知道,即使是太祖數次北伐,包括捕魚兒海戰役後,草原都沒有為太祖上過尊號。


  當時搞的朱老四一臉懵。


  用這種方式來推論,足可見帖木兒對這幾個國家、部族的外部壓力有多麽巨大。


  現在,馬大軍算是親身體會到了這個對手的難纏程度及戰鬥力。


  “敵騎還是沒有露頭,咱們要拚一下耐心。”


  對手不是傻子,沒有在第一天就掀開自己的王牌,馬大軍也不急。


  “打吧,本帥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


  第二天,攻城的明軍沒有繼續選擇搏命的白刃戰,而是充分利用的進攻手段的多樣化,推出了弩車。


  這一下就讓城頭上壓陣以待的綠教士兵吃盡了苦頭,大家夥本來還列陣分明的等攻城呢,結果炮彈雖然沒等來,卻等來了一波兜頭的箭雨。


  當場怕是就付出了數千人的死傷。


  趁著敵陣慌亂的機會,又一個整編衛登上了城頭,趁勢抖擻威風打出一波推進,雖然最終仍被趕下了城頭,卻戰果顯著。


  自損兩千,殲敵最少五千餘。


  “還是沒有探查到。”


  耐心真好啊。


  馬大軍不慌,好整以暇的等到了第三天。


  這是一場足以在戰爭史上大書特書的指揮戰役,在第三天一早,明軍繼續推出弩車陣,城頭上的綠教兵頓做鳥獸散,等著明軍攻上城頭後在出麵白刃相接。


  而後,一個個方陣挺著盾牌開始登城,一切的進展恍若第一天那般,所有待命的綠教士兵便蜂擁而上,結果卻發現,登城的明軍士兵,帶了一排有些奇形怪狀的‘大炮’。


  嗯,就是那款巨型火繩槍。


  盾牆遮住了敵軍的視線,加上弩機的壓製,他們並沒有發現這次攻城的明軍夾帶了私貨。


  等他們蜂擁而上的時候,在狹隘的城頭上吃了一頓狂風驟雨般的金屬風暴。


  一地的碎屍殘骸,讓綠教兵有些吃不住勁了。


  這一日的戰果更加顯著,大明幾乎以不足一千人的損失,換了五倍以上的戰果。


  “探查到敵騎了沒有?”


  馬大軍就不信了,帖木兒汗國的統帥能這般沉住氣,硬扛著這些損失的加劇。


  “還沒有。”


  斥候營的千戶額頭冒汗:“方圓三十裏,能查的地方全查過了,沒有任何發現。”


  “好,本帥就看看這群老鼠能藏多深。”


  馬大軍看向伊斯綠堡的城頭:“等老子把城攻下來之後,他們就算露頭也沒意義了。”


  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大明開始變著花樣的更換進攻手段,甚至連許久不用的投石機都造了一批出來,將一罐罐火油打上城頭,玩了一次烈火焚城,雖然沒怎麽燒起來,但在心裏上,還是讓伊斯綠堡的守軍大為頭疼。


  明軍的軍事打擊手段太豐富了。


  戰爭的天平,開始向著大明傾斜。


  但隻有一點,馬大軍做的很好,那就是無論打擊手段有多麽層出不窮,他都堅持每天派一萬人登城進行白刃戰,想要攻陷這座城市。


  因為無論是弩機還是投石機,都隻是一種壓製手段,取不到多麽大的戰果,無法就是幾十幾百人的殺傷而已。


  而大炮,從未曾響過一次。


  “我就不信,他們能抗到什麽時候。”


  伊斯綠堡攻城的第十天,斥候千戶興奮衝衝的跑過來。


  “馬帥,敵騎,來了!”


  馬大軍驚回首看向西側,不用千戶官的報告,在他的耳際,已經隱約的聽到了一陣微乎其微,但壓迫感十足的馬蹄踏地聲。


  那支橫掃歐亞無敵的具甲騎,終於按捺不住,要向明軍大營,發起一場絕地衝鋒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