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日月永在> 第三百二十五章:發行銅票(上)

第三百二十五章:發行銅票(上)

  “第一批銅票戶部計劃發行總價為一億兩,視情況分不少於三次投入各省,官錠目前熔有八千萬兩作為中央銀行的儲備銀,自西南、東南亞換取的銅金、純金大約有五百萬兩,總體來說,中央儲備金充足。”


  八月底,戶部尚書夏元吉在小朝會上向朱允炆及內閣通報了即將開設的銀行計劃。


  可能也是這麽多年過慣了富裕的日子,夏元吉張口就來的一億兩壓根沒沒有嚇到謹身殿裏的眾人,大家竟然還有還覺得,一億兩似乎也不多嘛。


  畢竟這筆總價值高達一億兩的銅票,光成本就在一千二百萬兩左右,雖然比計劃的要少六百萬,但也算得上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了。


  “小了,格局小了。”


  一直默默聽著的朱允炆開口道:“今年的稅銀還沒收上來,中央就有八千萬兩的儲備銀,加上等值超過五千萬兩的金子,隻印一億兩的銅票,實在是太保守了。”


  一億兩乍一聽很多,但細算下來,均分到全大明百姓的腦袋上,一人也就均了一兩多銀子而已。


  一千多文錢的銅票,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用多久、買多少東西?


  見朱允炆有些不太滿意這個數字,夏元吉也就老實坐下,他隻是說了戶部的打算,至於皇帝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那就不歸他管了。


  “今年稅部有沒有做過測算,今年的歲入大約能到多少。”


  說這話的時候,朱允炆看向了鬱新,後者最近憔悴了不少,加上知道自己明年要退二線的事,精神頭要差了不少。


  他最遺憾的,可能就是無法在致仕前,把頭上的暫代兩字拿下來。


  “稅部的測算,大約是一億八百萬兩左右。”


  五年計劃截止年為建文十年,計劃指標為一億一千六百萬兩,而眼下不過建文八年,稅部做出的測算已經逼近了這個數字,足可見當初製定計劃的時候,朱允炆還是小瞧了大明官僚集團的智慧和能力。


  “除了儲備金銀之外,這幾年沒有打過什麽仗,各省的官倉也基本實滿,糧食,也可以作為儲備的一部分,給予銀行印鈔支持。”


  隻要中央儲備糧足夠多,在眼下這個年代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畢竟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十五世紀的大明,到底還是糧食和衣服兩大塊。


  吃飽穿暖,就是盛世。


  “既然支持力度足夠,就加印吧。”


  朱允炆頷首,下了指示:“第一批的一億兩不動,直接投放下去,而後加印兩億,一年內分批投入。”


  三個億的現錢扔下去,大明的國內市場可就熱起來了。


  “也不能光可著咱們國內的市場消化,通令各沿海轉運使司,等銀行開辦之後,外國往來之商,必須與銀行開辦戶頭,換取我大明的官錠及銅票用於商業行為和居住、消費。”


  一個國家想要成為霸主國,絕對不可能僅僅局限於軍事實力上,控製經濟體係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約翰牛統治時期,世界走的是英鎊本位製,二戰之後,美利堅成為與蘇聯並列的大國,但其因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倒買倒賣,大發戰爭財的行為,成為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債主國,成功使得美元替代英鎊,美元本位製成為世界主要經濟流通貨幣。


  奠定了美利堅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而眼下,朱允炆就要為奠定大明貨幣本位製而做好前期奠基的工作。


  眼下工藝不夠純熟,隻能先印發銅票來使用,等將來工藝防偽技術取得進步,那麽華元勢必會誕生(以明這個國號來命名太難聽了,明幣),而後,大明勢力所輻射的國家,就會被朱允炆囊括進大明帝國體係當中,利用成本低廉的華元鈔票通過貿易順差行為攫取其他國家的金銀。


  什麽時候心情不好了,中央銀行隻需要印他個一百兩百億的鈔票,除大明外所有的國家經濟就會直接崩潰。


  雖然自己國家的經濟也會受挫,但是沒關係,中央儲備庫裏的金銀隻要存的夠多,朝廷出麵完全可以扛下來,物價的通貨膨脹由國家買單平抑,就算翻上一倍也能扛過去。


  但是其他的國家就要反民遍地,國亡政息了。


  “各省都有商號錢莊,基本都是各省的商會自行組建成立的,開辦銀行,要全麵取消這些民間自發組織成立的錢莊。”


  別看是古代,大明民間也是有高利貸的,早幾年打黑除惡的時候,各省清剿的青皮流氓,多數受雇於這些商會的錢莊,其職責就是負責要賬。


  而錢莊本身鮮少承辦儲蓄業務,他們更喜歡放貸或者是抵當,因為隻有這兩個業務能賺到快錢。


  “民間隻保存典當鋪業務,所有承擔放貸業務的錢莊一律取締,各省的商人想要通商又不想帶著幾大車現銀滿天下跑的,可以將銀子存進當地的銀行,持儲蓄憑證到外省直接兌換。”


  對這一點,大家倒是都有心理準備,既然朝廷準備出麵建立銀行,那麽跟銀行業務重疊的民間錢莊就必然要被取締,皇帝在抓中央集權這一塊從來沒有客氣過。


  “發行三個億,那今年國庫裏剩的錢就有些多了。”


  這話打朱允炆嘴裏一說,殿裏的幾個人都心領神會的笑起來,而朱棣的神色便興奮了不少。


  什麽事是最燒錢的?

  當然是打仗了!


  大炮一響、白銀萬兩。


  再不打仗,火器局這幾年生產的幾百門大炮和那堆滿好幾處庫房的炮彈可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臣為官那麽多年,也看了那麽多年的史書,古人常說兵者,國之凶,不能擅動。


  而眼下我大明,竟然為了去庫存而不得不打仗,真真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啊。”


  夏元吉一開口就引起笑聲一片,幾個人都紛紛開口附和,畢竟曆朝曆代打仗那都是勒緊褲腰帶,不到迫不得已沒人願意發動戰爭,要是遇到國庫緊張的時候,那更是能不打就不打,生怕一場大敗搞得國庫當褲子。


  現在的大明可好,錢多到不知道往哪裏花,反而主動去找燒錢的門路。


  “打仗其實也不是什麽壞事,無非是把國庫的錢花到個人手中而已。”


  朱允炆給內閣算了一筆賬:“戰端一開,物資的輸送需要大量的民夫,用民夫就要支付工錢,馬上要入冬了,老百姓也沒有農活可幹,正好征辟來賺點過年的銀錢。


  虞衡司製造刀戈,火器局製造火炮都需要向民間購買生鐵進行冶煉,這又是一筆刺激民間經濟的開銷。


  打仗就會有軍賞和撫恤,這錢也就會花在卒武將士的身上,左右算下來,國家的錢不也還在咱們國家裏嗎。”


  用打仗來刺激國內經濟繁榮,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和軍火商的侵略思想。


  “錢扔在國庫裏又不能下崽,那就花出去,隻要能打勝仗,那麽這筆錢可以通過掠奪再拿回來,國庫沒有任何的損失,而民間又變的更加富有,一舉兩得不是嗎。”


  眾人都不得不承認皇帝這種說法的正確性,但這事的前置條件也很重要,那就是打勝仗。


  要是打一場大敗,那就傷筋動骨了。


  “今年咱們國家在預算上,軍費的比重已經從建文元年占比近五成到眼下不足兩成,這說明咱們大明已經承平有段時間了。”


  朱允炆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軍費占比低反而還不樂意,這的思想太嚴重。


  “陛下說的也不無道理,既然決意要發行三個億,那麽多錢不用出去,成立銀行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作為總參謀長,朱棣這件事上第一個表態支持,他都快在南京待到身上生鏽了,太平盛世固然可喜,但他的性子可不喜歡。


  “但是,打哪裏?”


  環顧大明的四周,已經沒有什麽敵人了。


  “要麽就打西北,滅察合台。要麽繼續支持開辟西南戰場,爭取早日將北德裏滅掉,再擄他個百八十萬勞奴回來修路建城,再不然,跨海東征打倭國。”


  西北、西南、正東,三個戰場,就看怎麽選了。


  “有道是戰爭為政治服務、政治為大局服務,這三個戰場中,隻有開辟西南戰場才最符合這個前置條件。”


  說這話的不是朱允炆,反而是嚴震直,這倒是讓朱允炆為之一愣。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這些早年前的迂腐文臣也養出了狼性的大局觀,連這麽有水平的話都能說出來。


  這話的原創好像就是自己這麽個皇帝吧。


  看來平素裏沒少看《建文皇帝語錄》,學習其中的講話精神啊。


  “既然選好了對手,那各部門就著手準備吧,全力配合總參謀府製定作戰計劃,服務後勤。”


  見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朱允炆便果斷下令道:“工部出一百艘海船,由閩浙水師護航,走海路自交趾海防港登陸卸大炮兩百門、巨型火繩槍兩百架、配足炮彈槍丸,命交趾布政使簡定、都指揮使朱允熞接下後即刻輸送至榜葛剌。


  命雲南都指揮使馬大軍為帥,自接令日即刻組織西南六國成立第二次七國聯軍,整軍二十萬赴前線備戰。


  命暹羅、金邊兩國籌措軍糧供資大軍,其一應支出待戰後補償。


  武庫清點足夠二十萬大軍所用兵器、鎧甲,即刻走海運發出。”


  兩百門大炮、兩百架巨型火繩槍,二十萬穿著精良製式鎧甲的精兵。


  在這個時空,這是一支任何國家都無力抵抗的強大軍力。


  謹身殿裏所有人都已經把注意力放到了能取得多少戰果上,而不是這場仗怎麽打,能不能打贏。


  大明立國至今,還沒打過敗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