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撿來的孩子
陳秀玲跳河這件事,不僅在寺山公社引起了轟動,在新同公社也是一樣。
這是人命關天的事,所以新同公社的頭頭們知道這件事後,馬上就派人下去了解情況,這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陳秀靈家確實有困難,正因為有特殊的困難,她父母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用她來換取一筆彩禮錢,好給兒子說上個媳婦。
於是公社決定,對陳秀靈家進行重點幫扶。
後來陳秀靈在四山公社認幹爹幹媽的事也傳到了新同公社,於是新同鎮一下子就轟動起來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劉德仕才知道旺小山在四山公社當革委會副主任。
於是他就想,在適當的時候去會會他這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老同學,代表新同公社向他表示謝意,感謝他和陳二寶在關鍵時候救了陳秀靈一命。
同時,當他得知長彎村到新同公路的那條羊腸小道,是旺小山帶領社員擴建成公路的,就敏感地意識到,旺小山想通過擴建道路,把兩個公社真正地連成一片。
四山公社和新同工社其實是各有各的優勢,新同鎮背靠著一個大火車站,這是新同公社鐵路上的優勢。但新同公社的周圍,除了本縣的一個小縣城以外,兩百多公裏的範圍內,隻有星羅棋布的小城鎮,連一個上規模的縣城也沒有。雖說有一條國道和外界相連,但是越往北路就越難走,有些路段翻山越嶺的,看著都令人冷汗直冒。
而四山公社就不同了,橫穿四山公社的那條國道,從四山公社到縣城,再一路到省城,路麵都非常好走,而且基本上沒有多少像樣的坡。
所以劉德仕常想,如果把路修好了,兩個公社連成一片,兩地優勢互補,那麽鐵路公路就都齊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劉德仕一直想找旺小山談談,希望集兩個公社的人力物力,把新同鎮到四山鎮的公路修起來。
而這一點,恰恰也是旺小山想要做的,也是旺小山此行的主要目的。
四山公社不但派專車把陳秀靈和她的父母送回來,而且送他們回來的,還是四山公社幾個重量級的人物,所以新同公社這邊也不甘示弱,除了劉德仕帶著幾位公社領導在陳秀靈家等候外,還由公社出錢,在陳秀靈家擺了好幾桌酒菜,熱熱鬧鬧地招待旺小山一行。
吃過晚飯後,劉德仕就安排旺小山一行去公社招待所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劉德仕就來招待所找旺小山,和他談起了兩地合力修路的事。
這下可把旺小山樂壞了,他還正想著怎樣和劉德仕開這個口,沒想到一肚子的話倒讓劉德仕給先說出來了。
於是旺小山告訴他,合力修路才是他這次來的真正目的,還告訴他,這也是他們公社韋書記的意思。
劉德仕聽他這麽說,馬上就拉著他去公社辦公大樓,去找他們公社的謝書記。
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天下英雄真的所見略同。見到了謝書記後,旺小山才知道,兩地合力修路,也是謝書記的意思。
於是這事就基本上敲定了,剩下的就是雙方坐下來好好的商量細節上的事。
中午的時候,陳秀靈家又熱鬧起來,旺小山一行在這裏吃過飯後,這才離開新同公社回新寨村。
這次去陳秀靈家,旺小山除了遇到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老朋友這個驚喜外,還談成了兩個公社合力修路的事,另外他還有一個驚喜,那就是發現陳秀靈的大哥,長得和他非常相像。
這使他想起了父母留下來的那張照片,照片中的父親,長得和老仗人楊成安簡直就像兩兄弟一樣。
他和楊玉蘭結婚後,就把這事和楊玉蘭說了,楊玉蘭不相信,於是他就把照片拿給她看。楊玉蘭一看那張照片,不由得吃了一驚,乍看上去,還以為是他老爸年輕時的照片。
也正因為這樣,兩口子直到現在也沒敢把那張照片給楊成安看,其實是不敢讓吳秀芝看到那張照片,因為害怕吳秀芝老眼昏花的,看見那張照片就誤以為是楊成安年輕時的照片,就會認定楊成安年輕時另有女人。
吳秀芝的脾氣兩口子再清楚不過了,要讓她看到那張一男一女合影的照片,這個家肯定從此就再也不會太平。
如今看見陳秀靈的大哥,長得居然和他如此相像,再聯想起父親和老丈人,旺小山感到他從省城到這來紮根落戶,有了這麽美滿的一個家,再到這次救了陳秀靈,和陳秀靈一家成了幹親,也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假如有上輩子的話,他相信他的前世就是這裏的人。
由於要談公事,旺小山和陳秀靈的大哥二哥見麵後話說得不多,和陳秀靈的爺爺奶奶也是一樣。
但陳二寶和姚坤還有玉蘭和玉梅就不同了,他們有的是時間,所以這次他們在陳秀靈家,和他的爺爺奶奶大哥二哥說了很多話,也了解到了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其中一件事就是,陳秀靈那個讀小學五年級的弟弟不是他父母親生的,而是在路邊撿的。
原來在十二年前的一天早上,陳秀靈的父母在去地裏出工的路上,聽見路邊的玉米地裏傳來嬰兒的哭聲,走進玉米地一看,原來是一個不足六個月的嬰兒。
這嬰兒被一張背帶包著,陳秀靈的父母打開來一看,隻見嬰兒身上穿著一個粉紅色的小肚兜,小肚兜上麵繡著一朵美麗的荷花。
另外,在背帶裏還發現一張巴掌大的紙條,上麵寫著孩子的八字,但卻沒有寫下名字。
很明顯,是有人看見陳秀靈的父母走過來了,才有意把嬰兒留在這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收養這個孩子。
字條上隻寫孩子的八字不寫名字,那意思也很清楚,就是告訴陳秀靈的父母,這個孩子從此以後就是他們的了。
陳秀靈的父母沒有絲毫猶豫,馬上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其實他們心裏都非常清楚,多一張嘴吃飯,對於他們這樣普通的農家來說意味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