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年的洪災
旺小山聽楊成安這麽說,就知道老丈人心裏一定藏著什麽事,他想問個清楚,可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因為老爸的性格他是知道的,既然說過了明天再說,那他再怎麽問也沒用。
倒是吳秀芝想不通了,總覺得老伴在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於是沒好氣的說道:“你都退下來了,還管那麽多閑事幹嘛?好好的跟我把那幾塊地種好,再把家裏的雞和豬養好,那不就結了嗎?”
楊成安說:“老爺們說話老娘們少插嘴,我管閑事自然有管閑事的道理,更何況這是和小山二寶有關的事,那我就更得問問。”
吳秀芝還是沒好氣的說:“我看你是官癮發了,一天老想著出去抖抖,幹脆你就叫小山給你弄個顧問什麽的當當算了,也省得你一天在家裏六神無主的,就像掉了魂一樣。”
這下可把楊成安氣壞了,說了一句頭發長見識短,然後就站起來向睡房走去。
吳秀芝見他走進睡房要睡覺,也站起來問道:“死老頭子,說幾句你就吹胡子瞪眼了,難道我還說不得你了是不是?”
楊成安不理她,砰的一聲把門關上。
吳秀芝趕忙走過去把門推開,問道:“你是不是想睡了?還沒洗腳呢,洗完了腳再睡。”
楊成安沒好氣的說:“不洗了,留著熏死你!”然後脫衣服上床。
吳秀芝也趕忙進了屋,然後砰的一聲把門關上。
還在客廳裏坐著的旺小山和陳二寶,還有楊玉蘭和楊玉梅,都忍不住用手捂著嘴笑了。
老爸老媽越老越像一對老小孩,有時候還真挺有意思的,三天不爭幾句不吵幾句就不舒服。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小老小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都會一天天一年年的從童年走向青壯年,從青壯年走向中老年,然後再慢慢的進入暮年。就像每天的太陽一樣,紅彤彤的從東邊升起,最後走向那金色的黃昏。
楊成安和吳秀芝睡下後,旺小山和楊玉蘭,還有陳二寶和楊玉梅也該休息了。
這時候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燒水洗澡。
陳二寶和楊玉梅告辭回了自己的家,兩口子一進廚房就生火燒水,燒好水後楊玉梅說她先洗,陳二寶笑眯眯地答應了。
可是當楊玉梅洗澡洗到一半的時候,陳二寶開門輕手輕腳的進來了。等到楊玉梅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從後麵抱住了她,然後動情地說:“寶貝乖,老公來幫你搓搓背,你不會把老公趕出去吧?”
楊玉梅的臉一下子就紅到了耳朵根,問道:“這一招又是跟二姐夫學的吧,你呀,早晚非被他教壞了不可!”
陳二寶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嘛,你看二姐夫和二姐,他倆感情那麽好,不都是二姐夫‘壞’的結果嗎?”
楊玉梅說:“那好吧,以後隻要在家的時候你每一次都要幫我搓背,少一次也不行。”
陳二寶笑眯眯地說:“老婆吩咐,老公照辦就是,絕不敢偷懶!”
說完從楊玉梅手中接過毛巾……
這邊旺小山和楊玉蘭也一樣,不同的是,陳二寶還僅僅學會了幫老婆搓背而已,而旺小山就不同了,搓背揉肩捶背按摩,簡直就是專業的服務。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旺小山和陳二寶和老丈人楊成安一起,借了新寨村的一輛馬車,一起坐著馬車去了青田村。
到了青田村,他們首先又去了李阿婆家。
看過李阿婆後,楊成安又帶著他倆去村裏年紀最大的三位老人家。
這三位老人都已經年過九十了,可他們眼不花耳不聾,記憶力都還挺好。
楊成安問他們記不記得清朝剛結束的時候,這裏曾經發生過的一次水災。
他們都說記得,還說那次水災死了好幾個人,倒也不是被洪水淹死的,是被洪水衝垮的房屋給壓死的。
旺小山和陳二寶一聽,冷汗頓時就冒了出來。
走訪完三位老人後,楊成安跟著旺小山和陳二寶來到了青田村那個剛修好的水庫邊上。
此時水庫已經蓄了小半水庫的水,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麵,和倒映在水麵上的藍天白雲,還有近處的青山,楊成安感慨地說:“這水庫修得好呀,有了這麽一個水庫,青田村就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
旺小山和陳二寶連連點頭,陳二寶說:“這都是人多力量大的結果,雖然我們用的是最最廉價的工具,但卻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讓這麽一座水庫像畫一樣展現在眼前,這就是老百姓創造出來的奇跡。”
楊成安和旺小山連連點頭,旺小山說:“我們打算明年就在水庫裏投放第一批魚苗,這樣過不了多久,這裏就會像新寨水庫一樣,到時候附近這幾個村子的人都能吃上最廉價的魚。”
楊成安連聲說好。
但緊接著他話鋒一轉,講了一個和這個水庫有關的故事。
原來在清朝剛結束的時候,這裏就已經叫青田村了,那時青田村的人可比現在多得多,這個水庫的下遊,是成片成片的房子。
當時人們也像今天一樣,把那個自然形成的土壩加高了將近一倍,沒想到就因為這樣,幾年後的一天災難降臨了。
在災難降臨的前幾天,一連下了好幾天的暴雨,附近山上下來的雨水匯集到一塊,形成了幾股洶湧的洪水,全都灌進了水庫裏。
一時間水庫水位高漲,最後加高的壩被衝垮了,洪水猛獸般一衝而下,一下就把下遊的房屋衝垮了一大片。
從那以後,人們就再也不敢在水庫的前麵建房居住了,原來建房住人的地方,後來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良田。
同時,再也沒有人敢把那個自然形成的土壩加高。
旺小山和陳二寶聽到這裏,額頭上的汗珠子都冒了出來。盡管現在青田村的房屋已遠離水庫附近,但水庫下遊附近是成片成片的良田,一旦當年那場災難重演,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如果災難發生時,人們正好在田裏工作,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於是旺小山和陳二寶一商量,覺得當務之急是馬上要修一條泄洪渠,隻有這樣,能夠保證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