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封賞
偏偏她們還隻能吃了這些個啞巴虧,誰讓這是秀女們先開的口,錢也是世家夫人親自說捐贈出去的。
這麽大一筆銀子打了水漂,好處卻沒有撈著,得到的那枚首飾又能抵什麽用?比著精美貴重的東西她們見得多了,也就是禦賜的名聲好聽。
等她們回到家之後,各家的家主也知道了此事,氣惱是在所難免的,同時也想的更多。
他們不相信,葉梓萱一介女流能夠想出這樣的陽謀,她怎麽可能有這麽大的膽子,把世家都玩弄於股掌之中,定然是背後有楚墨軒的授意。
看來,楚墨軒是下定決心要打壓世家,啟用寒門了。
不管心裏是如何的憋屈,等到翌日還是得把銀子送到戶部去,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如流水一般入賬,戶部尚書的臉笑的滿是褶子。
國庫空虛,戶部尚書是吃不香,睡不好,頭發都愁的掉了一大把,昨天突然收到楚墨軒給的名單,他是不相信的,世家的那些老狐狸,怎麽可能做善事。
但每家每戶捐贈多少銀錢都寫的清清楚楚,完全不像是作假,戶部尚書心裏也存了幾分期待,結果真的實現了,心中的歡喜可想而知。
有這幾萬兩的銀子入賬,能做不少的事情,不管對方是出於什麽原因捐這筆錢的,他還得承情不是,在官場上混的,麵子上的事情,向來不會出差錯。
等到大朝會的時候,戶部尚書就站出來,對捐贈銀錢一事歌功頌德,極盡溢美之詞。
“能有皇後娘娘這般為百姓謀福祉的國母,是我楚國之福,諸位大人亦是家風清明,深明大義,能夠體諒百姓生活不易,有此等良臣賢後,何愁楚國不強。”
這番話被戶部尚書說的那叫一個慷慨激昂,如若是麵對其他人,他必定還要把楚墨軒給誇讚一番,怎麽也不能把皇帝落下,但他摸清了楚墨軒的心思,知道拍對方的馬屁,還不如多多稱讚皇後,楚墨軒還會更歡喜。
果不其然,坐在龍椅上的楚墨軒,臉上的笑意很是明顯。
但世家出身的官員,心情就不怎麽好了,雖然早就知道了風頭會被葉梓萱給搶了去,但等切身體會之後,還是控製不止心中激蕩的情緒,若不是在金鑾殿上,早就爆起發怒了。
“皇後娘娘賢明仁善,是楚國之福。”可不管心中如何不甘,還是得隨著百官一起高呼對葉梓萱的讚美。
楚墨軒等的就是這一刻,“皇後能這般為天下子民著想,其心可嘉。”
世家官員們不由得想到,葉梓萱花了一萬兩銀子又有什麽用了,左右皇後的位置已經到頭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這樣一想也好受了些。
但楚墨軒怎麽可能委屈葉梓萱,很快就拋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上潘村葉茂教女有方,為人……敕封其為一等承恩公。”
自古以來,皇後的父親都有封賞,依照皇帝的看重程度,官職大小也有所不同,當然,這也要看對方自身的家世才能。
按照楚墨軒的私心,他是不吝嗇給葉茂高官厚祿的,左右都是虛職,作為葉梓萱的父親,完全配的上這些,但就算是身為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要顧及群臣的想法。
不說被朝臣轄製,總不能杜斷專橫,那肯定會出問題的。
葉茂隻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大字都認不全,史書典籍更是一概不知,驟然封以高位,定然會被群臣反對,指責其德不配位。
但現在不一樣了,子女有功,推恩及父母是常有之事,朝堂上的官員們也給母親請過誥命,楚墨軒突然下發的旨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一等承恩公是可以封賞的最高的官職了,不管怎麽看,這聖眷未免也太濃了一點。
大家心中難免有些想法,尤其是那些捐了千兩白銀的世家,更是覺得不公,氣急之下,總是有人出頭的,“還請陛下三思,葉茂其人出生農家,才能不過爾爾,亦無建樹,難堪重任啊。”
這的確是葉茂最大的短板,但楚墨軒當然不會就此罷手,冷冷的反問道:“不知孫老夫人有何建樹?”
提出反對意見的官員姓孫,楚墨軒這話裏隱藏的意思很明顯,孫大人的母親是後宅夫人,也沒做什麽有功於社稷的事情,不還是被封誥命,若是葉茂不配,孫夫人又配了?
孫大人就像是被掐住脖子的鴨子,發不出任何聲音,一時之間金鑾殿上安靜的落針可聞。
誰也不敢再提出反對的意見,就怕一個不好,連累到家中高堂,若是真的被褫奪誥命,以後都會抬不起頭的。
“整整一萬兩白銀,可以拯救多少百姓,這難道還算不上功勞?在座的諸位,又有哪些令人稱讚的政績?”楚墨軒也不是一昧的威脅朝臣,畢竟這本來就是占理的事。
整個朝堂之上,自然也是有能力出眾的官員的,但畢竟是少部分,大多數的官員,政績平平,真要說政績,也說不出口。
最後自然無人再有反對意見,聖旨順利的傳到了葉茂的手中。
作為當事人的葉茂,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還有封爵的一天,這等光宗耀祖的事情,若不是他身體向來不錯,保不齊會激動的暈過去。
他難免想起了葉梓萱,他知道這一切都歸功於女兒,不然哪裏輪得到他一個鄉野村夫。
此時,葉茂的心中五味雜陳,即有喜悅,又有對葉梓萱的愧疚,還有揚眉吐氣的快意,以後誰敢再嘲笑他絕戶,葉梓萱這一個女兒,遠勝好幾個兒子。
這件事,楚墨軒事先並沒有跟葉梓萱商議,葉梓萱是毫不知情的,此時她正悠哉悠哉的躺在搖椅上看話本,日子過的好不悠閑。
“恭喜娘娘,葉大人被封為一等承恩公,陛下還賜下了府邸。”這種喜事自然宮人趕著報喜。
葉大人,聽到這個稱呼葉梓萱還愣了一下,思索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這說的是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