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學生互助協會
“你們去吧,我,我就不去了。”王紅霞看著樂伊的眼神急切,想說什麽,卻又沒敢說出口。
“走吧!”
王紅霞沒辦法拒絕樂伊的強硬,還是跟著去了。
剛剛讓軍訓的學生揮灑過汗水和淚水的籃球場已經擺滿了桌子和紅豔豔的橫幅,各個社團的學生火熱的招新。
文學社、詩社、數學社都是常規操作,還有霹靂舞社,越劇社,手語社團,甚至有特異功能社團!
最絕的是,法術社團前還排出了長長的隊伍!
在入口處的顯眼攤位,最大最奢華最顯眼的那個攤位裏,孟與同出奇冒泡得在收拾桌麵跟好奇的學生解釋。
相比別的學生社團散亂不一的服裝,統一紅帽子,紅袖套甚至是紅馬甲的學生著實惹人注意。
紅馬甲的右胸口,袖箍上,帽子上,牌子上旗子上,都是同一個黃色的標誌:大學生互助協會。
為什麽說奢華呢?
因為這是整個社團招新現場裏,唯一一個用得起易拉寶的攤位,其他攤位的大多是橫幅或者手繪,雖然也很精美,但是跟他們一比,那是現代的科技對傳統文化的降維打擊。
單從審美和藝術上不分伯仲,但問題是易拉寶的存在鶴立雞群,就讓手繪明顯的相形見絀。
“你才來啊!我還以為這是我的社團呢!”孟與同見到樂伊來了,一把把手裏的表格扔給她。
“都是籌辦者,分什麽你我啊!”樂伊笑嘻嘻的毫無歉意,走到攤位後麵套上紅馬甲。
樂伊衣著精致容貌比衣著更精致,哪怕是比一般軍訓新生更黢黑幾分蜜色皮膚都沒能阻攔她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那是樂伊,樂伊啊!”
“她這麽好看啊!”
“你才知道?看過電影嗎?今年的校花肯定有她一份啊,她可是能演電影的人,用得著懷疑這個嗎?”
“不是啊,就是覺得,就是……你見過她大殺四方的樣子吧?”
說話那學生比比劃劃了半天,表達不出他的意思。
見過如此彪悍的樂伊,總覺得跟“校花”這兩個字不搭噶啊!
軍花、霸王花、食人花還差不多。
“大學生互助協會?我們學校以前有這個協會嗎?”
“首富新建的吧?”
學生們多少有點蛋疼,為什麽你這個首富竟然如此清閑,不僅上大學參加軍訓,甚至有空創立社團?
“光是她這張臉,就能吸收不少新生吧?”
不是就能,是已經,比如衛雨現在就帶著紅帽子忙活。甚至還有老生加入,比如開學那天給樂伊帶路的學姐,林子琪。
樂伊掃了一眼,發現人還不夠多,拿起手邊的吉他撥了兩個琴弦試了下音色。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得轉個不停。
春風不解風情,吹動少年的心,讓昨日臉上的淚痕,隨記憶風幹了。
……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先是逐漸安靜的人群,引發更大的驚愕。
“這是首富在唱歌?”
“唱的真的挺好聽的呀。”
“這首歌也好聽,是她自己寫的嗎?”
這個年代的娛樂活動匱乏,激發人們對文藝活動的熱情。舞會,詩會,社團……尤其是在校園裏,抱著個吉他彈唱的男生可是會被女生倒追的。
而在精英匯聚的未名大學,會吉他的人不少,水平高低一過耳朵就清楚,這已經是職業歌手的水準了!
畢竟是四歲當童星,在娛樂圈裏滾了快十年的人了,跨界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學幾個樂器更是職業基礎技能。
但這首歌不是樂伊寫(抄)的,是樂伊在正在擴展唱片業務的紫微星收的歌曲庫裏翻出來的,問世已經有一段時間,但不是寶島群星合唱的公益歌曲,而是這個年代井噴的優秀音樂裏差點被埋沒的一首。
詞曲都跟她上輩子聽到的那首一模一樣,隻是原創作者不叫羅大佑。
要不是再三確認過,樂伊都要懷疑這世界不是隻有她一個穿越者了!
但是版權既然已經到了手裏,樂伊就不客氣了,直接拽過來當主題曲。
效果很好,原本就算是沒打算來湊熱鬧的人,都忍不住駐足欣賞。
樂伊看人召喚得差不多,把吉他第下去站起身來,桌子兩邊立著兩個巨大的橫幅和立牌,就跟樂伊伸手一扯,扯下左邊橫幅。
“根據中央的統計論文,全國大學生的月平均支出是250元,接近工薪階層百分之七十的平均工資。”
樂伊說出的第一句話就引發了一片熱議。
“不會吧?”
“就是,哪有那麽多?”
九十年代平均月工資也才400不到!
樂伊雙手往下壓了壓,讓他們紛紛安靜下來聽自己說下去:“我知道這個數字高的讓你們無法接觸,這是因為其中有5%的學生月消費超過500元,而且是遠遠超過——比如我。”
現在還沒有人知道什麽叫自黑,但是樂伊的幽默讓他們消解了距離感,越發親近。
全國首富哎!
生活費500你信嗎?
你說了我也不信啊!
“平均數這種事呢,得看跟誰平均了,無論是誰跟我平均一下都是億萬富翁不是?”
全場再次哄堂大笑。
“生活費的中位數是162.35元——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生活費得看地域,在京城盛海鵬城等地的生活費等地,每月至少150元才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
學生們一聽,這才是比較認可的數據——每個人有多少生活費自己還不清楚嗎?
有幽默吸引人,說的又是他們切身相關的問題,傾聽的學生越來越多,樂伊嚴肅了臉色開始說正事:“但是大家請注意,有15%的學生低於150元,許多農村來的學生甚至不足60元。
60元,在京城,能做什麽?甚至不夠在冬天給自己添一件比較厚實的外套。”
“他們不想有更富裕的生活嗎?可是這些學生們大多出自農民家庭,農民培養大學生非常辛苦,他們必須把全家的大部分的收入寄給孩子吃飯,有些甚至不得不舉債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