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五章 好大工具箱
「怎麼樣?」襄陽端著一碗小米粥回來。
衛央笑道:「再狡猾的老狐狸,沒到那個位子上,他也只是個常人。」
「我方才問過,這個劉瑾雖只是個司正,但向來謹慎,懷恩很欣賞他。」襄陽笑道,「御膳房的掌印太監職位高於此人,竟也對此人頗為,嗯,巴結。」
哦?
「此人在守衛城門的時候可認識了不少人,從貴勛到士林,他都有交情,不過,此人倒也算得上愛才,尤其對鄉黨十分照顧。」襄陽道,「夫君怎麼看?」
「欲蓋彌彰。」衛央搖頭一笑。
從宦官口中不難打聽出劉瑾的朋友圈,但老皇帝的四個兒子都不成器,還都早死了,這些宦官哪一個不想抱上諸王,尤其有可能當儲君的諸王的大腿?
劉瑾處處注意不與諸王交結偏偏暴露了他的心思。
「不錯,我也是這麼想的,」襄陽輕笑一聲,「卻不看看,我是從哪個王府出來的。」
越王?
「不,此人與一些內侍很看好興王,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考慮的,」襄陽道,「為保存越王府一脈的血脈我得到了不少越王府的情報,娘親就屢次說過,爹爹在大內安插的人手就有那麼幾個,級別越高,娘提到的次數就越多,那三個蠢材哪裡知道娘給我的書信有我們才知道的密碼,他們百般檢查也看不出端倪來。這個劉瑾,娘屢次說過,他的主子是興王,可不能不防。」
「那就是了,他以為他在我們視野之外,」衛央好笑道,「你道他方才說什麼?只是提了下兩個翰林院的博士,他這種能從門正當到掌印太監的人怎麼可能沒有幾個手握重權的外臣朋友?他一個也不提,一心只表現出對修《憲宗實錄》的熱情,這人哪,在什麼位置,就覺著別人也都在他的領域,讓他折騰去吧。」
襄陽點頭,那的確要讓這些人好生折騰,他們不全部暴露出來,梁太后將來還怎麼給他們的兒子清理那些障礙,不過一個宦官罷了,對他不必太在乎。
「但也不能讓他太清閑,得讓這些人動起來,大內有的是諸王的探子,一個劉瑾動起來才能把這趟水攪渾,」襄陽道,「不若明日你與大伯伯商量一下,尋個由頭,且看……」
「傻樣兒。」衛央摸摸妻子的俏臉,「他的野心大得很,哪裡會那麼輕易冒險,他推薦的李夢陽和康海,我尋個由頭讓他們有些實權,他們自然要給劉瑾投桃報李,這兩個文人,他們有風骨,但他們也有野心,看著吧,有樂子瞧了。」
襄陽的意思是敲打一下劉瑾,讓別的諸王的探子察覺到一些端倪。
衛央卻偏要讓劉瑾冒出頭來。
「歇息啦,不準看書了!」襄陽摸摸自己的肚子,「她……寧王妃既以身試法過,那我也不怕你會有什麼麻煩,哼,也就是在大內,若不然,人家明年也要當娘親。」
衛央有點不明白,這麼著急幹啥?
襄陽恨恨道:「自然是趕緊生一個兒子,等那梁……秦王妃的兒子長大,我兒子也要長大,他若是敢對你動刀動槍,我便讓我兒子揍他,這當了皇帝的人,不打是不能讓他們消停的!」
衛央哈哈一笑,吃了些宵夜,瞧著已到了後半夜,自與依舊念念叨叨要打秦王世子的妻子安然入睡,這大冷天的不好好睡覺,難不成大半夜出去看雪花?
一夜無話,次日一起來,老皇帝派李芳來叫。
李芳與懷恩如今也算是換著班伺候老皇帝,故此精神不錯。
「老皇爺正在用膳,大約是要問尹海川的案子,順天府尹不到位,京師積壓的事情都送到大內來了,」李芳吐槽,「這下好,這些文臣武將們又有借口拖著這個案子,以我之見,他們只怕要拖到老皇爺拖不起的時候才肯辦。」
這還是難題?
衛央進了老皇帝的寢宮,老皇帝剛吃完飯,喝著茶就著火爐,正看順天府一堆公文,大部分本應交到順天府尹那邊去的。
「不能再拖了,三司會審他們一拖再拖只怕要拖到年底,朕覺著,不必讓他們來審理,」老皇帝詢問,「不如讓襄陽開府,就以鎮中將軍的名義審理,你看呢?」
「襄陽要隱藏好身份,她得儘快趕回西安府,我看大戰只怕要在元宵節前後爆發,」衛央道,「陛下,何不把這些公文,奏摺,案件,一股腦先推到內閣?」
老皇帝不解其意,但細想片刻搖頭不認為這麼做有用。
「陛下的意思我知道,內閣肯定會層層下壓,可誰說讓他們管這件事了?」衛央自告奮勇,「我既是國公,又有超品的官職,兼任幾天順天府尹沒問題吧?」
老皇帝大驚,你放著朝堂不去跑京兆府衙幹啥?
「最多半天,尹海川沒有問題我立馬把位置還給人家,這幾天,尹海川應該已經歇息的差不多了,該審理了,」衛央道,「最要緊的是,這個時候陛下身邊只有王守仁一個,就算楊廷和也會幫著你,但他畢竟是上屆首富,與士林關係太近,尹海川不同,他已經被士林,貴勛,朝堂乃至內廷的罪過了,他唯有依靠陛下。」
這樣啊,那還能考慮。
「何時升堂?」老皇帝立即詔令李芳去給內閣下詔,同時問道。
衛央笑道:「隨時都可以,不過,可以先放出風去,讓這些人先動起來,只要他們一動手,我就在錦衣衛大堂問案。此事簡單,還有一件事,陛下可知劉瑾?」
懷恩當即示意左右的內侍們退出寢宮,幾個宮女也連忙轉到了後頭。
「他們當中應該有與劉瑾關係不錯的,派人盯著他們,一旦劉瑾得知接下來的談話,他們也不要活了,」衛央攔住那幫人,偏要讓他們參與,自與皇帝說道,「昨夜裡劉瑾來見我,我以《憲宗實錄》誘之,此人不安分的心跳了出來。」
「你說的是那個鐘鼓司的掌印?」老皇帝好奇,「他推薦了什麼人?」
「翰林院五經博士,李夢陽,康海,算是他的鄉黨,這件事好辦,就給那兩人大好機會,讓他們在內閣行走,同時兼任翰林院差使,我要說的是劉瑾的立場,」衛央道,「襄陽提醒過我,此人與什麼人都有交情,唯獨與諸王沒有交情。」
「那就是一定與諸王有交情,越王?」老皇帝笑道,「不應該,越王的那幾個人朕都知道,沒有這個劉瑾。那你的意思?」
他明白衛央的用意,劉瑾,只是一個工具人,還是不怎麼高級的工具箱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