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 第六百零一章 一座城,兩樣人

第六百零一章 一座城,兩樣人

  又一年秋高氣爽,雁陣南飛。

  衛央站在嘉峪關的城頭上,多少有一些焦躁。

  這兩年,他的什麼都增長唯獨武功……

  嗯,增長的太少了。

  這是最大的焦慮,還有一個就是老頭兒去了西安府之後都一個多月了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西安府,到底再發生著什麼事兒?

  按照襄陽的說法皇帝是身體是沒有問題的,那他就不必急著立太子。

  秦王根基太淺,這個時候立他為太子只能樹立一個靶子。

  更何況,比起魏王在京師經營了那麼多年,在皇帝的默許之下,文武大臣們與他來往的何止百人。

  別的不說,神英就有些向魏王靠攏的趨勢。

  秦王有什麼?

  西軍的支持?

  皇帝要堅信這個他就是二傻子,忽悠他的是大傻子。

  如果秦王與西軍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橋樑,甚至綁定利益的形式……

  「是了,這次選定的秦王妃,是漢水水軍梁家的女兒。漢水,梁,這個名字我似乎在那聽說過。」衛央回頭問,「這個漢水梁家,你們知道是幹什麼的嗎?」

  調到這邊來主持嘉峪關軍務的趙副總兵的兒子趙玢奇怪道:「你居然不知道?」

  我為何要知道?

  「那是王府先王妃的舅家啊,這你都不知道?」趙玢撓著頭。

  這廝到底都在想啥呢?

  他連他老丈人家的親戚關係都不梳理一下?

  「我算一下,小郡主的娘,的舅家……這麼說來,那就是小郡主的表姨?」衛央更奇怪。

  老皇帝怎麼想的?

  「這樣吧,咱們開設一門親戚學課程你去學幾天再來。」趙玢翻白眼,「老指揮使是先王妃母舅,如今的指揮使是先王妃的表兄,他的女兒,自然是郡主的表妹,這下懂了嗎???」

  懂了懂了,合著是這麼個關係。

  「那人家就答應了?」衛央質疑那一家有點犯渾。

  趙玢嘆道:「若不然還能怎麼著?你以為都是你啊,天子賜婚也不予搭理。」

  衛央終於明白老王爺為啥跑得那麼快了,這也是他跟老丈人家恢復關係的一個重要的機會么。

  老頭兒也寂寞了,也該跟一些親戚恢復往來了。

  希望別剃頭挑子一頭熱。

  趙玢手搭涼棚往西邊一瞧,拉了衛央下。

  有商隊過來了。

  這次可不是鹽隊,是一夥拖著大車拉著一車一車香皂的隊伍。

  西陲的日化產品也開始投入市場了。

  衛央就根據自己記憶中的一點知識,這幾年琢磨著熬制豬油加上洋胰子的模型,差不多算是恢復出了效果差點兒的肥皂,再根據林三哥的提醒,加了一些花色,做成了去年就在西陲上市的香皂。

  只是產能有限只能供應西陲一部分居民,以及工廠里配發給工人們使用而已。

  前段時候,一位工匠在軍械局無意中發現初級半化學製作香皂的方法,這才成立了香皂廠,根據如今西軍提鍊石油的工藝的基礎,西陲香皂廠終於可以滿足全西陲軍民日常所用了,自然也就有商隊開始往中原地區販賣了。

  第一個吃這個螃蟹的是新成立的官方商隊。

  帶頭的是從運鹽商隊調來的老黑,這廝最熟悉河西走廊到關中平原的路況和人情。

  「產量如今有多少?」衛央攔住車隊問。

  老黑賊笑道:「別人吃不到,咱們才拿到第一批貨物。此外,配送到青海的香皂如今也增加了三倍,那邊也有個商隊會直接到達臨洮府,我看王守仁弄那麼多有錢人在臨洮府能幹啥。」

  這拐彎抹角的你直說產量多少。

  「每天可生產五千塊。」老黑打開車廂讓衛央看一下。

  這五千塊可不是小塊的香皂,是一塊足足有十多斤的那種,運送到地方切割之後才會配送到各家單位或者居民聚居點。

  「產量有些多了,如果再不加快拓展市場,只怕香皂廠要降低產量,這對沐浴露和洗髮水的研究有些拖慢了。」老黑稍稍有些憂慮,「我最擔心的,還是中原民眾不接受。大人不知道這幫人愚蠢到了何種境界,他們竟信了一些潑才的話,說什麼,我們西軍生產的細鹽裡頭裝了毒藥,最能控制人心的毒藥——真不知有些人是怎麼想的,那些高門大戶的人家,哪一個不用我們的細鹽?反倒是那些小門小戶有些家產的,如今遲疑著,竟有許多人寧可繼續吃粗鹽也不肯吃我們的細鹽。」

  哦?

  「前些時候,咱們的幾個弟兄,在杭州見到了襄陽郡主,她告訴我們,這種鬼話可不僅僅只是一種傳言,那邊的商人為了保證細鹽的價格不跌落,故此壓著我們送去的細鹽不投放市場,故此這種鬼話嚇唬住了一大批有實力吃哈密細鹽的中產人家,這是他們在控制鹽價,爭取能再吃一段日子的暴利細鹽。」老黑悄悄建議道,「襄陽郡主很想念咱們,而且,她似乎,似乎是病了。」

  哦?

  「看得出,在咱們西陲待過一段日子之後襄陽郡主已經不習慣江南了,江南好,只是太壓抑,可憐這孩子了。」老黑喟然道。

  衛央置疑的瞧著他,你小子不會有話要說吧?

  「哪可能,我就是個仁慈的人,你是知道的。」老黑吆喝一聲,「在嘉峪關歇息一日,記著,給悅來客棧……」

  衛央真無話可說,他早就說過連鎖店不要叫悅來客棧,馮娘子就是不肯聽。

  不但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跟他作對似的,就把如今已經開到洛陽的客棧叫做悅來老棧——據說她的想法是讓開店的都變成悅來老棧的加盟商才可。

  天知道這個名字有什麼好的。

  「嘉峪關這邊不用留,儘快調配一批貨物,讓關內的軍民都用上我們的產品,先調撥一部分,市場上投放一部分,總體的原則,調配三成,投放七成,要用市場去打開嘉峪關軍民的錢袋子,不要給他們增加太大的壓力。」衛央吩咐道。

  那是啊,嘉峪關內如今又兩股實力,一股是西軍以及隨之而來的西陲商人,這些人的待遇高,地位高,生活質量高,可把神英精心調撥過來的那股朝廷的大軍眼饞壞了。

  但那伙人極其頑固,眼看著西軍衣食住行都比他們強,甚至一個西軍軍卒的生活標準,比那邊的百總甚至千總的生活待遇還好,他們竟關上門來純粹不和西軍接觸了。

  你們一個月至少一人吃三斤豬肉,五斤羊肉,我們看不到不就行了么。

  你們每年的服裝,春夏五套秋冬三套,我們看不到不就行了么?

  你們每月的餉銀一文不少全部發到每個人的手裡,我們看不到不就行了么?

  不行!

  衣食住行你都不管,那你是逼著軍卒造反來著。

  如今香皂再配發下去,甚至在市場上實現流通,這就形成了肉夾饃姿態。

  前面是西軍將士的日常生活,後面是市場上買回去這些產品的當地居民的生活。

  那批人夾在中間,你就讓他們用嚴刑峻法克制軍卒們的慾望吧。

  那可不是一群有理想有道德,尤其有組織有紀律的舊社會軍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