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
這朝堂之上,有忠臣便會有反臣。隻不過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就是這樣,皇帝才會操勞過度,導致成現在的病弱不堪。也就是在這種時候,那些反臣才敢在暗地裏做些什麽。
如今惡勢力掩藏最深的怕是徐家了,就算皇帝對他們有所懷疑,但他們滴水不漏的動作卻讓皇帝不得不打消疑慮。
可誰知,再得知皇帝身子大不如前的消息後,徐家已經開始製定刺殺計劃。至於刺殺後,所要扶持之人,他們還沒定。
所以,計劃一直在不停地改動之中,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實施。
許是因為徐家露出了什麽破綻,就在他們決定暗殺計劃之前,皇帝突然將徐家的官員征召入宮,設宴招待。
入夜,更深露重,酒宴終是曲終人散。
就在徐家人想要行禮告別皇帝之時,殊不知皇帝卻吩咐道:“愛卿們,別急著走,竟然都已經這麽晚了。就留在宮中吧,朕叫人備好住處給你們。”
“這恐怕不妥吧……”
留下來不是真的不行,隻是這讓徐家人不得不疑惑。平常皇帝不怎麽召見他們,可今天是怎麽了?不僅設宴款待他們,還讓他們留下。
這其中,肯定別有深意。
但皇帝的心思豈是爾等能揣測的?就算他們打算暗殺皇帝,再扶持一個新帝上位。可現在他已經是君,他們依舊是臣。
於是君臣之間,自然要懂得什麽叫言聽計從。
最後徐家人沒有再推辭,反而順從似的留在了宮中。可看似風平浪靜的夜晚,真的會毫無波瀾嗎?
夜在不知不覺中朝深處蔓延而去,萬家燈火滅去,隻留星子薄弱地閃著淡光。
今晚無風無月,有的是星辰大海,以及空氣中彌漫的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不濃,卻仍舊刺鼻。
劉太尉府內,下人們巡遊之時,發現書房的燈在昏黑一片的夜裏格外的顯眼。
本以為沒什麽好奇怪的,畢竟劉太尉是文臣,沉迷書籍當中也是理所應當的。隻是從裏麵貌似飄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呢,也不知是什麽東西。
“老爺,你在嗎?”想一探究竟的下人敲了敲門,見裏麵沒回應,便上前推門道:“小的進來了……”
還沒等他說完,推開門一同進屋的兩個小人看到了死相極慘的劉太尉。一瞬間,他們嚇得跌坐在地。
良久,發了瘋地往外跑去。邊跑,還邊喊著:“來人啊!老爺被殺了!”
今夜,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
第二天,劉太尉被神秘人暗殺的事情很快傳到了皇帝的耳裏。隨後,就是各位大臣的耳裏。就在消息被所有人知道的瞬間,朝廷動蕩。
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測到底是誰殺死了劉太尉,很快流言蜚語便很快傳播在朝野之上。
那弄得是人心惶惶,生怕自己一個不謹慎,會成為下一個劉太尉。就連平日裏的參奏,一些大臣都不敢再多說什麽。
皇帝知曉了劉太尉被暗殺,龍顏大怒,上早朝的時候控製不住對著無辜的臣子發泄了滿腔怒火。
“朕希望朕的朝堂之上,各位愛卿能夠和平相處。失了劉太尉,朕倍感心痛。吩咐下去,給劉太尉舉行最好的送葬儀式。”
最後,皇帝無力地坐在龍椅上,頭痛扶額道。
眾人不敢再肆意妄動,隻得連連點頭直道是。本以為這件事會到此為止,畢竟無憑無據,根本拿凶手沒有任何辦法。
誰想皇帝早已生疑,就派百裏夜樓徹查此事。並且,他甚至有先斬後奏的職權。這讓百裏夜樓的勢力,更是如虎添翼。
百裏夜樓無心理會,便將此案交給心腹去做。隻要查到一個可以服眾的結果就好,至於是不是真凶,對他來講也是無所謂。
徐家就是這樣鑽了空,在百裏夜樓鬆懈的調查之下。隨意從府上調了個低賤的下人當替罪羊,任由百裏夜樓的人帶走。
看著眼前瑟瑟發抖,眼神裏卻充滿視死如歸的人,百裏夜樓皺了眉:“劉太尉,是你殺的?”
這句話中帶著幾分質問,那人看起來不像是會動手殺人的人。但心腹查到是他的作為,百裏夜樓也隻能信了。
見他久久沒作答,百裏夜樓也不再多問。擺擺手,冷聲開口吩咐道:“把他帶到皇上那去,就說凶手找到了,如何處置,就問皇上吧。”
話落,幾個手下就將心如死灰的人拖著帶了下去。
對他是不是凶手這個問題百裏夜樓是一點都不好奇,如果是替罪羔羊的話。百裏夜樓剛才已經給過機會了,既然不要,那還能拿他怎麽辦呢?
到了皇帝麵前,震怒的皇帝怎麽會輕易饒過他。當著眾臣的麵,天子之怒氣勢逼人:“此人殺朕忠臣,罪不可赦。若不嚴懲,難解朕心頭隻恨。傳朕指令,此人株連九族,不得延緩!”
聖旨一出,眾人瞬間膛目結舌。這是多大的罪,能到株連九族這種嚴重的地步。看來皇帝這次的怒氣,不容小視啊。
剛開始以為這樣真的能結束這件事,沒想到株連九族那日,皇帝領了眾臣圍觀。
一排排衣衫襤褸的人背對著他們跪著,有的早已認命,有的卻在害怕的哭叫著。
手起刀落,人頭落地,鮮血淋漓。一幕幕血腥的畫麵在大臣們的麵前發生,不帶一點征兆。
皇帝這是殺雞儆猴,讓他們知道,若是在這個時候搞小動作的話,下場絕對不會比麵前這副場景好。
最後一個人被行刑時,那顆血紅的頭顱落地之時,血瞬間噴湧而出染紅了地麵。
不過一會,便血流成河。
他們做了徐家的替罪羊,慘死在所有人麵前。他們無法再辯解什麽,以為一切已成定局。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既然如此,就算他們入了阿鼻地獄,也要詛咒那些害他們的人不得好死!
就算人頭落地,他們的眼睛依舊充血似的死死盯著大臣們再也不曾離開。
大臣們紛紛受到了震懾,收回了所有的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