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打壓氏族
文武百官一番行禮過後,楊延裕便將前幾天自己寫在竹片上關於三省六部製,建立政事堂,科舉,學校等事宜向文武百官一一解答一遍。
待的眾人商議之後,一致同意,最後楊延裕又將天下疆域劃分十一道五府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對於楊延裕這番改革,眾人亦是無話可說。
隻聽楊延裕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政事堂的創立是為了集思廣益,將每一條政策更好的貫徹下去,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全麵落實科舉製度。”
門下省給事黃門侍郎馬周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大力推舉科舉製度,微臣附議,從古至今,朝廷選士都是從氏族裏選拔,這直接造成氏族的壯大,使得氏族壟斷朝廷各部門,普通寒門學子,夜以繼日的讀書,並換不來出頭之日,倘若大舉推進科舉,勢必給寒門學子一個公平的機會,這對於天下學子來說,將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楊堅創造的科舉,打破了自古在選拔官員時對出身的束縛,使得如魏晉時“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這樣的由門閥士族所把持朝政的局麵消失不見。
三朝元老高熲邁步走上前來拱手說道:“對於大舉推進科舉,微臣舉雙手造成,隻是這氏族與寒門之間該如何選取呢?”
聞聽高熲這番話,楊延裕有些不解,看著楊延裕這番茫然的樣子,刑部尚書柳述拱手說道:“啟奏陛下,之前隋文帝在任的時候,曾經推行科舉,隻是被關隴貴族,山東士族這些人斷然拒絕了,文武百官紛紛上奏拒絕執行科舉,後來經過商議,雙方各退一步,氏族百人之中抽出九十,寒門學子百人之中抽取十人,這樣的方式推行,科舉製度才得以實行下去。”
太常寺卿裴仁基拱手說道:“楊廣上任的時候,不顧各大氏族的聯合上奏,大力推行了科舉,引起天下氏族反感,也因此,微臣認為前朝的覆滅,有一部分是楊廣好大喜功,驕奢淫逸,但是有一部分也是楊廣失去了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的支持。”
楊延裕聞聽裴仁基這番話,便有些不悅的問道:“那裴大人的意思是要朕優待關攏貴族和山東士族嗎?”
待的楊延裕說完這番話,長孫無忌,吏部尚書褚遂良,柳述這些關攏家族,以及山東士族的代表房玄齡,魏征等紛紛俯首不言不語。
裴仁基一臉尷尬的說道:“微臣不敢。”
隻見楊延裕站了起來,朗聲說道:“這天下不是靠一個家族建立起來的,而是考千千萬萬的家族建立起來的,記住朕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大梁同樣會土崩瓦解的。”
但聽楊延裕繼續說道:“朕建立大梁,南征北戰靠的是麾下將士的勇猛無敵,而不是靠氏族的支持,氏族對於朝廷的影響巨大,朕以後不想看到你們之中任何人為了家族的利益,盤剝朝廷利益,記住朕一句話,倘若任何人心懷叵測,不顧朝廷,不顧及百姓,有一個朕處理一個,絕不姑息。”
氏族是根除不了的,但是楊延裕要做的就是降低氏族在民間的威望,不過這件事情還是需要依靠科舉去改變,楊延裕相信,隻要科舉公平公正,那麽將會有更多的寒門學子魚躍龍門,參與國家大事。
文武百官聞聽延裕這番話,齊齊跪在地上說道:“陛下聖明,臣等受教。”
楊延裕說完這句話之後,回想起裴仁基關於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那番話,心中有些無奈,想要徹底根除氏族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看來要費勁一番周折了。
不管是五姓七望大家族,亦或是山東士族,這些家族從兩晉,南北朝,隋朝時期就已經根深蒂固,幾百年的家族勢力,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徹底消除的。
楊延裕皺著眉頭暗暗想到,看來現在必須要盡快執行科舉了,朝堂中現在有關攏家族和山東士族這兩派人馬是根本不行的,自己必須要盡快將寒門扶持起來,不然自己的命令傳達下去,一定會遇到一些抵製的。
想清楚這些,楊延裕盯著眾人說道:“科舉這件事情,勢在必行,必須全力以赴執行下去,至於裴大人所言的氏族和豪門如何分配這件事情,從現在開始起,沒有這回事,想要入朝做官,那就好好讀書,憑本事來當官吧,另外從現在開始,朝廷選吏選官從科舉之中產生,任何人的舉薦一概不理,當然對於那些特別有才的,特別對帶。”
眾人聞聽延裕這番話,頓時麵麵相覷,看來科舉製度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有些人為楊延裕大力推行科舉而開心,而有些人因為延裕推行科舉而擔憂。
反正從此刻起,這些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家中兒子,命令他們盡快讀書。
毫無疑問楊延裕的科舉之路,讓許許多多原先隻懂得風花雪月,溜雞鬥狗,風流瀟灑,無所事事的公子哥收回了放蕩不羈之心。
整個街麵上的治安情況,空前的好,這讓那些擺攤的小販有些奇怪,怎麽那些公子哥竟然集體都消失了呢?
公子哥們集體待在家裏讀書,對於娼妓業的打擊是最大的,那些老鴇們麵對蕭條的生意,真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何方神聖。
中興三年十月下旬,大梁國從上到下風風火火的開始了改革創新,而明春的鄉試在孔穎達,虞世南,許敬宗,高炯,蘇威等人的商議下,又經過政事堂等人的商議之後,終於全麵落實下去。
按照鄉試的標準,分別由孔穎達,虞世南,許敬宗,高炯,蘇威等五老統一出題,而後快馬加鞭在鄉試之前送到各縣。
為了避免考題泄露,試題將由小吏親自當堂打開,采用糊名的方式進行閱覽,當然閱覽的事情則是交給了國子監,畢竟後麵還有縣試,州試和道試,殿試等,大梁五老僅僅負責州試和道試的閱覽,殿試則有楊延裕親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