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心理諸葛> 第1章 自私的束縛

第1章 自私的束縛

  “徐元直,你自己欠劉備的人情,怎麽可以拿我當禮物來償還呢?這樣做,哪裏是好朋友的行為!”


  高聲喝斥的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徐庶則滿臉尷尬,張口結舌,懊悔不已。


  其實,諸葛亮雖然表麵惱怒,內心卻是喜悅不已。


  徐庶是劉備的軍師,因為母親被曹操設計誘騙到許都軟禁,不得不辭別劉備,前去探母。徐庶在劉備帳下時日不長,但卻在兵微將寡的情況下,連續幾次戰勝曹操手下大將曹仁,輕鬆攻下了曹仁據守的樊城。這個戰績很不簡單,我們隻要看看日後關羽雖然威震華夏,兵力雄厚,卻對樊城久攻不下就可以知道了。那時的樊城守將同樣也是曹仁。所以,劉備對徐庶極為倚重。


  劉備心裏萬般不願放徐庶走,但始終覺得讓母子隔絕不符合他一向身體力行的“仁義”二字。劉備隻能用他最擅長的技藝,哭了又哭。劉備精通互惠原理,深知預先施惠的好處,他的這種哭而不留的恩惠讓徐庶感激涕零,深感無以為報。徐庶在告別之後,始終覺得愧對劉備的這份寬仁胸懷。徐庶終於下定了決心,掉轉馬頭,向劉備馳來。


  淚眼朦朧中,劉備恍惚看見,以為徐庶改變主意,不再去曹操處探母了。但其實徐庶隻是回來向他推薦一個足以替代自己的人選。


  徐庶本來是不想告訴劉備這個人的。因為他知道,這個人的才能遠勝於他,一旦這個人出山來輔佐劉備,那麽,他很快會建功立業,力創輝煌,而自己此前的功績很快就會黯然褪色。


  誰願意自己被別人輕易超越呢?這個人雖然是徐庶的好朋友,但在功業的競爭上,幾乎沒有人是無私的,好朋友也不能例外。


  自私也許是人類的本質。進化心理學對人的這種心理機製是這樣解釋的:生命的本質是想讓自己的基因存活並延續下去,而隻有自私才能最大限度地來確保這一點。理查德·道金斯在其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中揭示說,那些預示個體為了陌生人的利益而自我犧牲的基因是不會在進化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不過令我們稍感寬慰的是,正是基因的自私性決定了人們將以兩種獨特的、無私的,甚至是自我犧牲的幫助行為的方式來行事。這就是親緣保護和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互惠”。


  對有親緣關係的人的無私保護,顯然是能確保自己的基因(或有一定比例關聯的基因)延續下去的做法。而“互惠”則是寄希望於預先付出恩惠而帶來的未來回報也能夠有助於基因的延續。


  徐庶就是這樣被劉備的互惠術擊中,終於回過頭來,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但劉備的恩惠是在太過厚重,徐庶覺得僅僅這樣還不足以回報,於是心念一動,撥轉馬頭,直奔諸葛亮隱居的臥龍崗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見徐庶突然前來,就問他來意。


  徐庶對諸葛亮說:“我本來好好地在劉備那裏當軍師,可是曹賊使了奸計,將我老母囚禁,我隻好去救母親。我臨行前,把你推薦給了劉備。希望你不要推阻。劉備是個仁義之主,你可以去新野求見,他一定會重用你的,你也就可以大大施展平生所學了。”


  徐庶自覺是一片好意,卻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會變了臉色,大聲嗬斥自己。


  諸葛亮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反應呢?


  諸葛亮在隆中耕讀隱居,並不是想就此終老一生。他天賦超人,才華駭世,當然是想找到一個明主去施展一番的。但是,諸葛亮作為隆中的一介平民,交遊的圈子非常狹窄,也就是和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徽、徐庶、崔州平、石廣元等人為伍。而天下有數的幾個雄主如曹操、孫權等人手下早已人才濟濟,如果去投奔他們,則很難有出頭之日。另外如劉表劉璋之類,目光短淺,軟弱無能,毫無雄心,也根本不值得投靠。


  所以,諸葛亮也就隻能在隆中抱膝長吟,苦苦等待時機。


  當劉備出現在新野的時候,諸葛亮敏銳地判斷出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劉備當時,雖然兵力微弱,但僅有的幾員大將關張趙雲卻都是萬人敵。劉備不缺將軍,卻非常缺乏有大才華大氣度的謀士,現有的糜竺簡雍都不過是泛泛之輩。如果有一個智謀過人的軍師,善加調配運用,很快就能雄立天下。而且,劉備還有一個皇叔的身份,更是奇貨可居的一種政治資源。


  劉備正在缺人之際,諸葛亮覺得自己是最佳的人選。人往往都有過度自信的傾向,連販夫走卒之流都是這樣,何況胸羅萬象的諸葛亮呢?諸葛亮堅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輔佐劉備,建功立業,實現平生的抱負。


  但是,當司馬徽以貌似中立的“第三方推薦”向劉備神秘而誇張地推薦了“臥龍”後,徐庶卻不知從哪裏冒出來橫插一杠,竟然搶到了諸葛亮的前頭,搶走了諸葛亮誌在必得的機會!

  能夠獨享組織資源的職位是不多的,劉備的軍師隻能有一個,徐庶當了他的軍師之後,就沒諸葛亮什麽事情了。而更為現實的是,劉備有了能夠幫他打勝仗的徐庶之後,也就立即把司馬徽推薦的“臥龍”拋到了腦後。


  當徐庶統率部署劉備微薄的兵力卻連續擊敗曹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樹立了崇高的威信後,諸葛亮的心情非常複雜,他知道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微薄了。


  諸葛亮的這個判斷是對的。當徐庶春風得意馬蹄輕,快意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掌控感時,他是不會給諸葛亮機會的。雖然他知道諸葛亮能力勝過他,雖然臥龍崗距離劉備駐紮的新野隻有幾步之遙,但徐庶根本不會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好朋友諸葛亮,甚至連提都不提。

  自私的力量無處不在。徐庶當然知道如果再請來諸葛亮幫自己,一定是天下無敵。但他也知道,一旦諸葛亮來了,很快就會嶄露頭角,那麽自己的地位就會很尷尬。所以,徐庶選擇了隻字不提,甚至在告別劉備之後,也不準備提起。


  如果不是劉備的真情實感讓徐庶深深感動,恐怕就不會有徐庶走馬薦諸葛這檔子事了。


  諸葛亮之所以對徐庶高聲嗬斥,就是此前這一段複雜情緒的發泄。但是,他也立即意識到,一度失去的機會又重新出現,向他招手了。這就是他表麵惱怒,內心喜悅的真實原因。


  徐庶深感尷尬,隻好悻悻然離去。


  望著徐庶遠去的背影,諸葛亮心裏突然湧出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念頭,他剛想招呼住徐庶不讓他走,但隨即又克製住了這個念頭,緊緊地閉上了嘴。


  諸葛亮想到了什麽?

  諸葛亮想到的東西正是日後“水鏡先生”司馬徽想到的東西。


  徐庶告別劉備後,司馬徽並不知情,他到劉備營中探訪徐庶時才被告知徐庶已經去許都探母。


  劉備悶悶不樂地告訴他,曹操囚禁了徐庶的母親,徐母寫了一封信,要徐庶前去。司馬徽聽了之後,立即跌足長歎:“徐庶中了曹操的奸計了!他這一去,徐母的命就沒了!”


  劉備一驚,急問原因。


  司馬徽說:“我向來知道徐母非常賢能忠義,向來看不慣曹操欺君罔上的行為,即使曹操囚禁了她,她也不會寫信來讓兒子自投羅網的。如果徐庶不去,曹操會以徐母為要挾,不會殺她。如果徐庶去了,徐母肯定會因為羞愧難當而自殺的!”


  劉備聽了,非常懊悔。如果自己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不但可以留住徐庶繼續為自己效力,也可以保住徐母的性命。


  諸葛亮的智力遠勝司馬徽。司馬徽能夠想到的,他怎麽會想不到呢?

  他有心叫住徐庶,但終於沒有這樣做。因為如果徐庶聽了他的分析,不再去許都,那麽他還會繼續擔任劉備的軍師,劉備甚至會因為失而複得而對徐庶更加珍惜重用,那麽,自己的機會就隻能再度失去了!

  前麵說過,諸葛亮偏居一隅,交遊狹窄,而明主又是極度稀缺的資源,能夠遇上劉備,真的是一個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如果再次錯過劉備,可能這輩子隻能在隆中當農夫了……


  諸葛亮終於沒有挽留徐庶,他隻能在心中暗暗期盼自己關於徐母的預料是錯誤的,希望以此來平息消減內心的愧疚感。


  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能夠擺脫自私的束縛呢?


  ……


  心理感悟:人隻有在無法自私的時候,才會選擇無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